浅谈《毕业综艺秀·试戏》中“导演”的角色塑造
2016-11-26陈瑶
陈 瑶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浅谈《毕业综艺秀·试戏》中“导演”的角色塑造
陈 瑶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角色塑造是演员的必修课。从案头工作及外部塑造、内部塑造等方面谈了《毕业综艺秀·试戏》中“导演”的角色塑造。
[关 键 词]角色塑造;《试戏》;“导演”
角色塑造是表演的本质,所有成型的戏剧艺术作品都是有了角色塑造才能成立。角色塑造也是演员的必修课,是创作者在呈现一个角色时必经的过程。本文中,我将结合指导学生作品《毕业综艺秀》的《试戏》剧中“导演”一角来详细分析角色塑造的各种艺术手段及处理方法。
一、案头工作
1.剧本来源
《试戏》这个剧本创作于《爱笑会议室》。《爱笑会议室》是国内首档爆笑短剧综艺节目。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认可。
2.剧本分析
《试戏》创作于21世纪也就是当下社会,它的一切创作基础符合当下社会的背景,固然剧本分析是个既烦琐又费时的过程, 不过当我们把剧本完全理解之后,对整个故事发展顺序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做到正确按照剧本的最初目的排演。
首先,我们要确立故事情节发展的最重要的几点。《试戏》中,故事人物:导演、试戏演员、当红偶像组合;发生的地点:舞台;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选角导演”与“演员”之前的关系。
其次,我们要找到剧本中的刺激事件。也就是能让剧情继续延伸的点(小矛盾、小情节等的积累)。在《试戏》中因为剧中“导演”对“试戏演员”提出了看似刁钻的戏份要求,一步一步刺激到了剧中的“试戏演员”。
然后进入一个戏剧作品的提升阶段。在《试戏》中,前面所提到的刺激事件一步一步累积之后,“试戏演员”因为受不了“导演”的单方面戏份要求,从而反驳“导演”的讲戏方法,这是该剧的爆发点,也是该剧的高潮部分。
在高潮结束之后,有了转折点。在《试戏》中“试戏演员”对“导演”提出的戏份要求进行了反对之后,“导演”不但没有否定这位“试戏演员”而是夸他有性格并且接受了他。这个发展顺序是没有按照常规出牌的一种方式,这是《试戏》剧中的转折点,也是这一段的一大亮点。
最后就是我们的尾声,结束部分,在《试戏》中“导演”是一个对于戏剧沉迷的如痴如醉之人,在看似该剧高潮部分结束了之后,“导演”虽然接受了“试戏演员”,给予了他一定的肯定,当时一个人对一件事情认真的劲头不是轻易能改变的,所以出现了结束部分,“导演”为了让“试戏演员”更加贴近自己的角色,要求他剁掉自己的手,拿着刀追着“试戏演员”下场。
这样一来,整个故事做到有头有尾,能让观众清晰地看出故事的发展顺序,更利于观众的理解。
3.剧本定义
通看剧本,看似是一场无厘头的闹剧,但故事的每一时间段的发展又是在情理之中,这就是《试戏》虽然有别于传统戏剧,但还是遵循了“斯坦尼”体系。做到了演员和角色合二为一,通过逼真的生活化的表演,在舞台上再现生活。
二、角色塑造
作为一个演员,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不仅仅只单一的分析剧本,还得找到自己的定位,选择该剧中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否则,塑造出来的角色也会苍白无力,在舞台上根本立不住,很难让观众信服。这就是作为一个专业演员,一定要确定自己的戏路。我对学生的要求如下。
1.外部塑造
(1)外形。我所理解的外部塑造,就是要从角色的外形、形体、着装方面去开始塑造。
在《试戏》中,我首先在角色“导演”的着装上面下了功夫。我让学生准备了以下服装:鸭舌帽、白T恤、工装背心、马丁靴。塑造一个角色在装束上是很重要的,要让观众第一眼就相信你这个角色,这也是让自己更快地进入这个角色的一种途径。
(2)形体。在外形问题都解决之后,别忽略了同样很重要的形体。所有表演都是离不开形体的,形体也是演员的必修课。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人物”。在我接触过的导演中,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对于艺术创作是很积极的,是很认真的。从形体上来分析,他们的行动快慢还和性格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涉及下文中要说的内部塑造。我把角色定义为急性子,所以在形体的塑造上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行动都设置得很迅速,在戏中讲戏的过程也会比较激动、痴狂。在整个剧的节奏方面就会相对快一点。
2.内部塑造
内部塑造也是角色塑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所表现的体验派,通俗地说,是从内演到外。演员的性格、职业特性、生活环境,这些都是由内到外来支撑这个角色会在舞台上的必备条件。
(1)性格。在《试戏》中,我将“导演”这个角色的性格设定为比较的执著,对一件事情的执著,以至于到了癫狂的程度。这样一来不断地累积剧中的爆发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快节奏发展。
(2)职业特性。“导演”这个角色是一个很有职业特性的人。在对自己作品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非常给劲儿,以至于出现了特别感性的一面。
(3)生活环境。 《试戏》中“导演”的环境是科班出身的专业导演,从很小的时候就在艺校待过,一路以来也顺着事情的正常发展顺序进入了戏剧学院。一个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的人,对待艺术创作是非常严谨的。印证了一句老话:“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该剧中“导演”就是这么一个人。
参考文献:
李静涛.浅谈文学底蕴对演员塑造角色[J].金田,2013(7).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854(2016)02-0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