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016-11-26王宁初
燕 军 王宁初
新常态下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燕 军 王宁初
【摘 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将转型升级。这将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重大影响。而海南作为发展模式极其特殊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面对新常态的战略定位,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海南实行以下策略:以生态为导向推动海南绿色经济发展;构建完整的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教育,培养全民生态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关键词】新常态 生态文明 机遇 挑战 策略
经济新常态,是当前中央领导集体从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经济增长规律和我国发展现实,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迎来了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它将转变我国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而“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1]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是我国一个长期的发展主题,这会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海南作为一个地理位置和发展模式极其特殊性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是其生命线,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常态的战略定位,对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处理的好与坏,关系到海南的前途和命运。
一、新常态下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
(1)新常态下,人民治理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意志更加坚定,行动更加坚决。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使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但也带来了资源巨大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雾霾频现挥之不去的‘新场景’令百姓不满情绪加剧”,[2]人民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这促使人民群众建设生态文明的意志更加坚定。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金山银山,空前关注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而海南建省伊始,在选择发展道路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争论,走了一些弯路。自生态省建设以来,海南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海南人民清醒地认识到海南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新常态的战略定位,这自然也更加坚定了海南人民建设生态文明走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的道路并且实施起来行动更加坚定。
(2)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环境要素的依赖度减少。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将调速换挡,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绿色低碳环境友好型转换,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换,这在总体上将对海南的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带来利好。随着工业比重下降为特征的经济结构调整,将会持续减少对资源环境要素的需求和投入,从而减轻由于海南经济的增长给环境治理和改善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海南的各产业的技术升级换代,也会促使人们在消费结构上向绿色消费转换,这样能使海南能源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减少能源消费的污染;还有,经济发展由于创新驱动会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对环境资源的过分依赖,也能够改变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之间必然的关系,将会使排放的污染强度的大大减弱。最后,绿色的转型,带来生态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加。大量生态投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物质基础,而长期可靠稳定的盈利回报使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吸引力增强,带来生态投入的不断大幅增加。新常态下的发展是一种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这促使我国的消费结构出现转向,从过度、奢侈消费各种商品向能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带来健康的优质环境消费品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不再是只投入而没有回报的领域,它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引擎,从带来我国投资结构的转型。海南作为地理环境独特省份,经过生态省十几年的建设和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拥有了大面积的天然热带雨林资源,丰富多样的热带物种,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优良的空气和海水,以及绵长的海岸线总长。这些会使海南成为人们环境消费品的重要供给地,促使社会的生态投入不断的涌向海南,带来海南绿色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实现海南的绿色发展。
二、新常态下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
(1)经济下行,绿色转型压力增大。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经济下行成为必然趋势。经济下行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污染和治理的压力的同时,也将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加大社会就业和社会维稳压力,金融可控性风险减弱,这些使本身发展实力比较薄弱的海南在实现绿色转型的时候必然会增加各种成本,绿色转型之路困难重重。同时,近些年来海南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让有限的生态资源和环境治理压力不断增加,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的面积由于受到人为开发不断缩小,野生动物无法找到栖息地,数量在快速的减少。海南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农村的环境污染没有有效控制,治理设施建设落后,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好,就会使新常态下的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出现老问题和新问题的叠加,导致绿色转型出现危机。
(2)政策法规对生态文明的规范存在不足。良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约束和引导作用。这几年国家和海南制度了一定的法律法规对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然而,海南目前的政策法规仍不完善、不合理和不作为。生态保护领域存在法律空白,专门适用于生态保护的法律缺乏,加上一些法律法规自相矛盾,没有明确可操作性,导致时常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事情。土地使用和水资源保护政策不合理、不完善,企业守法成本高,排污成本低,乱排偷排现象严重。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开采资源带来的环境要素的消耗没有按市场定价机制进行原材料成本核算,导致提供大量环境要素的许多地方无法获得相应的生态补偿费,利益长期受损,也就“带来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矛盾和失衡问题”,[3]从而起不到保护生态环境作用。
(3)生态文明认识片面,污染治理迟疑不决。海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在国内首屈一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片面的关注眼前的环保问题,密切注意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环境现象,而离人们日常生活较远的生态问题毫不关心,缺乏深刻的生态忧患意识。他们片面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美好环境、保护自然,而没有认识到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工业发展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和关键。他们片面认为我们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过早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会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所以,当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的时候,会出现财政收入减少,企业效益下滑,导致环保投入长效机制无法执行,治理污染的主体承受力下降,最终人们治理污染的决心和行动迟疑不决,患得患失。
三、新常态下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1)以生态为导向推动海南绿色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减速换挡,而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今后在新常态下解决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绿色经济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海南地理位置独特,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是目前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最大优势。在新常态中,海南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以生态为导向的绿色经济是其必然选择的道路。它既符合海南的实际状况,又能促进海南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将使海南成为真正的生态之岛、旅游之岛和文明之岛。当然,海南发展绿色经济也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应以生态热带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生态海洋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融合了高新技术的热带农产品,实现生态生产、生态加工、生态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生态农业体系。积极推动海南的工业转向生态型,把不符合生态文明标准的企业坚决关闭,大力引进具有强大生态建设能力的大企业、大项目。把握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机遇,同时利用海南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让生态文化和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旅游的大发展。深刻挖掘海洋产业的潜力,开发具有污染少、效率高的海洋生态产业。
(2)构建完整的制度体系,形成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绿色经济的强力推进,更需要完整的制度体系的坚实保障。海南经过十几年的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制定出了大量的相关制度,为保护海南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我国进入新常态,现有的制度面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压力是难以适应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变化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海南必须制定出更加完整的制度体系,适应新常态,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第一,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制度, 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不严、违法必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硬约束条件。第二,实现绿色政绩考评制度,在计算国民经济数量时,把生态成本要素纳入中去,让党政领导在推动当地发展的时候更加重视生态成本,努力克服唯GDP论的非理性发展理念,使政绩考核的标准不断得到改革和完善。第三,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中部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经济补偿,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3)加强生态教育,培养全民生态意识。人的思想意识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因此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一个重要内容在于加强生态教育,培养全民生态意识。特别是,在我国发展转型的新常态时期,更需要公民、企业和政府等社会主体有着强烈的生态意识。而目前海南生态文明认识片面,治理污染迟疑不决,加强生态教育,培养全民生态意识成为海南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任务之一。第一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生态教育体系。海南不仅要把生态教育纳入到各级学校教育体系中,更要融入到社会各种职业教育和培训中,让全省公民从小到大,从学生到职业者,从学校到社会受到全方位、宽领域的生态教育。同时我们不仅有通识知识层次的生态教育,也要深层次的理论性生态教育,让各层次的公民受到不同层次的教育。第二,要加强生态意识宣传,构筑多元化海南生态文化宣传的平台。“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是政府环境宣传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公众中有很大的认同程度。”[4]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大型经贸、旅游、节庆、会展活动,以及欢乐节、军坡节和黎苗民族文化等富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深厚的生态文化氛围,从而使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要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海南虽然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作为一个岛屿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这需要我们日常生活中适度消费,适应绿色产品,过低碳环保的生态,而不能过度性挥霍,奢侈浪费。
(4)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生态问题成了全球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单独解决生态问题,它把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新常态下,生态是国际社会能够取得最大公约数的领域,也是国际合作最为广泛的领域。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同时又在大力进行国际旅游岛建设,因此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通过加强与国外先进生态城市、生态建设先进区域的国际合作,大胆、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与智力等,从而为新常态下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海南要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积极参与南海区域经济合作,实施以南海综合开发的战略。要学习国外一切优秀的有益的成功经验,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要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鞠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 -12-12(1).
[2]赵建军.新常态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解读[J].中国干部论坛,2014(12):37.
[3]卢洪友,张靖妤,祁毓.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方向探析环境保护[J],2015(2):48.
[4]林锦莲.论海南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及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71.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级课题“新常态下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课题编号 :hjky15-16。
作者简介:燕军(1978 -),男,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王宁初(1960-),男,汉族,宁夏银川人,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