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语分析角度看语篇预设
2016-11-26刘晓萌
刘晓萌
从话语分析角度看语篇预设
刘晓萌
【摘 要】1892年德国哲学家弗雷格提出预设,并指出预设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话语是由句子组成的,这些句子通过主题或逻辑衔接在一起。是线性和层次关系的统一,具有层次性。而预设是理解话语的重要因素,通过其实现话语信息的交流。
【关键词】交际 语篇 预设
一、前言
交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是否能正确表达并理解双方所传递的信息。正确理解信息是交际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然而预设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从三方面说明预设在话语分析中的重要地位,研究其对话语交际的指导意义。
二、预设的三种类型
理解话语离不开预设,预设来源于方方面面,Discourse Analysis中将预设分为三类,因而可以从预设的这三方面理解话语的真正意义。
General Knowledge: 主要指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包括对常识的了解、对国家及文化的了解、对某一事物基本概念的定义及对其外贸和内在特征的认识,对某一现象的认识等。如:
The dog runs fast.
提到“这只狗跑得快。”我们首先对狗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哺乳动物,四条腿一直尾巴大多身上有绒毛,遇到危险会吠,有很多种类,听觉嗅觉敏感等。接着我们又会从话语中得到一个新信息,即:它跑得很快。
The Situative Context of the Discourse:指话语的情境语境,即话语出现当时的具体情况。如:
A: Who ate the meat?
B: Sam(a dog) looks happy.
表面上A、B两人对话在话语交际中违反了合作原则中具有相关性的这一原则,然而结合对话双方所处语境可以分析出两人对话是有意义的。A问“谁把肉吃了”。B回答说“Sam,那只小狗看起来很开心。”其言外之意为B推测可能是Sam把肉给吃掉了。
The Completed Part of the Discourse Itself: 即话语本身的某一完整部分,也就是说可以从话语本身给出的信息中得到话语的意义。如:
I have a son, and his name is John.
其中第一句话说明了“我有个儿子”的前提,接着给出新信息即“他的名字叫约翰。”
三、预设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预设指说话者用来假设会话参与者共有的知识。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看,预设是由说话人的假设定义的,并一般可能被听者接受。其中Brown G.& Yule G.提出了预设集(presupposition pools)的概念,它包括从“普通知识、话语的情境语境、话语完整的部分本身摄取而构成的信息”的预设中获得理解话语的信息。因此“从普通知识、从话语的情境语境、从话语完整的部分本身摄取而构成的信息”将可以获得解读话语的相关信息。
与此同时,一般将信息结构分为旧信息和新信息。根据Halliday (1994)的研究,已经被听者所知的信息是旧信息,而说话者认为读者尚未了解的信息为新信息。而Prince(1981)则认为,新/旧信息没有绝对的界限,两者是一个过渡区域的两极。因此,她将新/旧信息从左到右划分为:全新新信息(brand new )、待用新信息(unused new)、开放性可推知信息(non-containing inferable)、封闭性可推知信息(containing inferable )、语篇激活信息(textuallyevoked)和情景激活信息(situationally-evoked)等。一般篇章句的信息结构由旧信息带入新信息,即旧信息位于新信息以前(Tomlin 1986 ; 137 )。如:I have a son, and his name is John.
对预设内容的不理解将造成对话语意义的迷惑,其中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就是预设缺失的一种表现。文化缺省指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shared background knowledge)或语用前提(pragmaticpresupposition)的语言交际者之间为提高交际效率而将对双方来说不言而喻的文化信息省去的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交际际现象。如:Redbrick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只有表面含义“红砖”,而对于了解西方文化的人来说,牛津、剑桥等名牌大学大多由古色古香的石砖建成,其他较为一般的大学由红砖建成,所以“Redbrick”指“非名牌大学”。
四、结论
Brown G.& Yule G.提出了预设集(presupposition pools)的概念在“一般知识、话语的情景语境以及话语自身已经出现的部分”的基础上探讨语篇主题和“话语内容”之间的关系。预设是理解话语和实现话语交流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Gillian Brown and George Yule. Discourse Analysis.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J].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3]李悦娥.话语分析[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