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态势与本土化使命
——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高峰论坛综述

2016-11-26高翔

雨花 2016年14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本土化科幻

■高翔

全球化态势与本土化使命
——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高峰论坛综述

■高翔

2016年7月2日至3日,由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联合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主办的创意写作高峰论坛在上海政法学院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百位创意写作研究专家、华语作家、创意产业界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创意写作:全球化态势与本土化使命”深入交流,在“创意写作的内涵、延伸与本土化路径”、“类型文学生产机制与创意产业发展”、“创意写作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三个层面形成了诸多创见。

一、创意写作的内涵、延伸与本土化路径

创意写作自2009年引入中国,发展迅猛。近年来,学界、教育界对创意写作的态度已从“作家能否被培养”的争议转变为“作家怎样培养”的探索,创意写作学科从受质疑走向合法性地位的确证。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意写作的本土化理论体系还未构建成熟。为此,与会学者围绕创意写作的内涵、学理基础,创意写作中国化的路径、国外创意写作经验与中国模式对接等问题展开讨论。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娟认为创意写作的内涵可以从“学院、市场、民间”三个层面界定。首先,创意写作作为一门学科,创生于高校,我们应借鉴西方的学科建制经验与本土实践,从试点到全面推广。如今,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采取的作家驻校实验已取得良好成效。其次,创意写作强调实践与应用,直接面向市场,为文创产业提供丰富的创意文本和创意人才。例如,创意写作工坊的集体创作模式非常符合产业特性。最后,创意写作还应走向社会,通过写作普及,营造全民写作氛围,激发民间创意力量,为中国梦塑造,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副教授吕永林也认为创意写作不应局限于高校,他通过对“文学之都”爱荷华的个案考察,构建了一条创意写作系统化发展路径。他认为,爱荷华的作家工坊模式立足于自身课程不断向社会空间迈进,勾勒出一个文学、文化、生活三位一体的和谐图景,形成了从创意工坊到创意学科再到创意社群,一直延伸至创意城市的实践路径,值得我们效仿。

《文学报》编辑郑周明则认为创意写作不仅要向外延伸,更要向教育的下游渗透。综观美国、香港、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创意写作课程是从小学一直到本科、研究生,形成完整序列。他们的教育,从青少年时期,就播撒了创意的种子,到了大学,正是人才丰收的时刻。反观我们,如果直到大学才接触到创意写作课程,实际上是一种“回炉重造”。因此,创意写作的本土化进程首先需要对教育观念进行深度革新。

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博士生高尔雅则强调了美国创意写作模式中“作家驻校制”的重要经验。她认为,美国创意写作的专业化得益于大学教育对职业作家的接纳。一方面,高校使作家摆脱职业写作可能带来的经济困境;另一方面,作家进入大学也带来了写作教学的新视野,促使创意写作从文学研究中分离。中国有大批优秀的职业作家,将他们引入高校,可以促使文学教育回归“艺术性”与“创造性”,由作家教师教出的艺术硕士,既可以成为作家,也可以到其他大学任教,完成本土化创意写作教育的良性循环。

上海政法学院张永禄副教授则认为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培育一套系统的本土化教材。他认真分析了人大出版社引进翻译的42本创意写作书系,认为这些书在介绍写作经验方面有价值,但是在直接指导国内创意写作教学、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意写作学科体系方面深度不够,还有些水土不服。国内学者李华、许道军也出版了中国版的创意写作专著,但仍处于对西方的模仿阶段,我们应逐步融入中国经验,建构中国话语体系。

关于如何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浙江大学长江学者王杰教授认为应该从构建学理基础开始。创意写作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世界性学科,学理方面,不仅要有写作学、创意学的理论,更要有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可以作为创意写作的哲学基础之一。首先,创意的原理离不开美学理论支持。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我们已经进入审美资本主义时代。审美成为创意的核心元素,成为社会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好的创意需要遵循美学规律,并能准确把握当代社会深层的感觉结构。这就需要美学原理的支撑。其次,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创意写作提供伦理准则。在“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的时代,“写什么、不写什么”、“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的批评标准不能模糊。在创意经济时代更应该保持写作的美学伦理,时刻保持对“人是什么,人应该是什么”等本体问题的追问,否则我们的创意就是扭曲的创意,我们的写作也是混乱的表达。

关于创意写作的学理基础的问题,广东财经大学江冰教授认为,除了要吸收美学、文艺学理论,还需要广泛地向其他艺术学科借鉴方法论。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表演学的学科实践比文学走得更远,创意写作教学中的“自由写作”的方法,在表演课上等同于“即兴表演”,我们需要充分借鉴跨艺术的理论与经验,特别是某些前沿实验。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值得学习,从而构建一个跨界的、整合人文艺术科学的创意写作本土化体系。

汉江师范学院周进芳教授认为,创意写作本土化的可能路径之一是重新挖掘中国古典文论资源,完成无缝衔接。他将“创意写作”中的“创意”理念与古代文论中的相关概念做对比,认为写作中的创意可以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创造意念,意念是情绪、情感与思想的结合;二是创造意格,即在形式与内容上形成独特风格;三是创造意境,即创造了丰富动人的文学世界。而一个优秀的创意写作者需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包括:文化视野、知识视野、阅历视野、阅读视野、实践视野。本土的创意写作专业可围绕这五个方面设置课程。

上海政法学院讲师谢彩则从创意写作教学实践出发,认为构建本土化创意写作学科,还应该重视国家政策,注意写作题材选择的导向性,避免美国创意写作学科形成的大量耽于书写自我经验、虚无主义的负能量作品。创意写作教学可采取VR、互联网技术,结合创意内容生产,与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国家文化输出等主题结合,突破狭隘的个人经验。

二、类型文学生产机制与创意产业发展

创意写作,强调有创意地写作。它与创意产业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它研究创意的规律,不同类型写作的技巧,为创意产业提供优质文本;另一方面,它还培养作家、写手、策划师等写作者,为创意产业输送优秀人才。在IP热、创意为王的时代,创意写作“写什么,怎么写,为谁而写”,它与网络文学、类型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围绕这些问题,与会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认为在创意经济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从创意写作的视野重新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创意。文学产业化的过程就是“创意”流转的过程。而且,创意是分层次的。作家写作的源文本(包括剧本、文案)是“一度创意”,产业化后生产出的文化商品则是“二度创意”,后者是对前者的“再创造”。具体来说,文学创意的产业化模式可分为:跨媒介转化(即一个IP,可打造图书、电影、戏剧、音乐全产业链)、跨时空转化(经典文本跨时间、跨地域的解构、改编,可转化为普世性作品)、跨业态转化(创意产业的整合模式,创意产业可与第一、第二产业结合,生发新业态)。而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可以助力创意流转,为创意产业提供优质文本与高效人才,意义重大。

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博士生高翔进一步探究了类型文学创意的产业化机制。他认为,好的文学创意应该具备独创性与辐射性、变革性与约束性、延展性与开放性、目的性与设计性、地方性与普世性十个属性,文学创意的生发是在形式创意、内容创意与概念创意三个层面展开的。中国文创产业非常缺乏关于IP的创意价值评估体系,即采取科学的方法筛选出好的创意文本。他认为,可以从文本、读者、市场三个维度出发建构一套评估模型,按照类型竞争力指数、传播生命力指数、延展性指数3个指标与11个亚指标进行评判,从而促进文学创意的产业转化。

创意产业界代表,阅文集团总经理杨晨则从网络文学切入,认为当下的网络文学产业紧缺两方面的人才:一是,为网络作家服务,为整个文学产业策划、营销的“创意辅助人才”;二是,能够深入、扎实研究网络文学,有着产业化经验和理论素养的评论家、理论家。现在网络文学行业普遍存在“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比如一些媒体做的网络文学优秀作品评选、年度排行榜,依然按照传统文学的标准去衡量,结论一定缺乏公信力。网络文学应该形成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与理论体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非常赞同杨晨的观点,她认为网络文学所坚持的“爽文观”正在冲击甚至颠覆传统精英文学所秉持的“寓教于乐”的文学观。网络文学的思维方式、生产模式、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模式都是围绕“爽文观”衍生的,即文学的功用是提供快感,意义的提供只是一种“高级快感”,网络文学所构建的虚拟世界本身也具有意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需要肯定网络文学在心理宣泄抚慰与文化建构方面的积极作用,它正在构建一个搅动文学正统秩序的“异托邦”。

著名文学评论家黄发有则从“写作伦理”的角度讨论网络文学。他认为,在网络时代,人们似乎对抄袭的容忍度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值得警惕。一方面,它反映了网络文学被资本拉扯的现实。作者渴望通过写文致富,难免会功利化。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网络文学的模式化、类型化的问题。网络文学、游戏本质上都是“屌丝逆袭、屌丝升级”的模式,它暗含的是一种渴望成功、渴望进入上层社会、成为精英的底层诉求。当然,这种类型化并不是坏事。它不仅是读者依据阅读需要、作者依据创作经验共同达成的“契约”,更反映了文化的深层积淀。例如,玄幻小说和游戏情节设定大都模仿“三国题材”,这代表了中国文化独特的思维模式,可以进行深掘。

厦门大学黄鸣奋教授从更为具体的“科幻创意伦理”切入,延续了黄发有的观点。他认为,科幻文学的核心在于创意,科幻创意的基础是科技性,即区别于巫术知识论、宗教知识论的科学知识基础。由此可以衍生出硬科幻、软科幻和泛科幻三种类型;其次,科幻创意还具有幻想性,即突破了现有的科学定论展开虚构,由此可细分为假说型、假定性、假托型三种类型;最后,科幻创意的核心是创造性,具体表现在创见性(创造新观点、新知识)、造物性(创造新形象)、创世性(创造新的世界图式),这也是科幻文学的创意生发机制。而写作者在进行科幻创意时还需要遵循科幻伦理,也就是坚持怎样的价值观的问题。好的科幻创意往往能够形成对现有伦理的审视甚至超越。

三、创意写作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

近年来,创意写作专业在国内高校遍地开花。复旦、北大、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温州大学都开设了创意写作硕士课程,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北大学、江南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三亚学院等开设了创意写作本科专业,上海大学在2015年拿到了创意写作博士点。伴随着创意写作专业的推广,“创意写作应该怎么教”的追问越发紧迫。创意写作与传统写作课有什么区别?创意写作教学有哪些独特的方法、原则与评估标准?西方英文创意写作教学法适用于中文写作吗?围绕这些问题,与会专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充分讨论。

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认为,创意写作是顺应市场化应运而生的学科,他不反对文学市场化,但是作家不能被资本和市场绑架。创意写作的核心任务是提供创意的土壤,保护写作的纯粹性。如果一个作家失去了写作的激情、创作的快乐,完全为资本而写,也就失去了写作的本真。创意写作首先培养的是“写家”,就是能够熟练运用文字表达完成产业需求的人;更高层次的才是“作家”,他写作的目的是自我实现,市场的认可是结果,而不是动因。

怎样培养作家?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博士生雷勇指出经典的创意写作教学模式是以作家工坊为核心,以“过程写作”为方法,以分体写作技巧与创意潜能激发为基本内容。其中,雷勇博士着重研究的领域是创意规律与创意能力开发机制,他强调应该区别于传统文艺心理学从“创作动机”、“灵感”等静态的研究方法,从工作坊的实践切入,可采取心灵学的瑜伽、禅修与心理学的冥想、NLP(神经程序语言学)、ESP(超感官知觉法)建构一套实用的创意思维开发体系,将对创意写作教学科学化大有裨益。

三亚学院的冯汝常教授非常认同上述观点,他认为,创意写作训练虽然应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核心,但需要分层次教学。第一层初级模式,主要以工作坊为载体,以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写作兴趣为目标,采取自由创作形式。第二层中级模式,以想象思维与赋形思维为培训内容,以分体写作技巧为目标,采取主题写作、项目实践写作形式。第三层高级模式,集中为个体辅导,激励和跟踪个体完成一部长篇、一部诗歌集等系统工程。分层教学,能够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写作成长历程”,发挥工坊制教学的优势。

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硕士张雪雨晴与班易文考察了英语国家高校创意写作专业从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学科建制系统,梳理了欧美大学的成熟经验。总的来说,欧美大学创意写作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理论课(诗歌原理、小说基础)、经典阅读课、虚构类与非虚构类文学写作实践。其中分体写作的门类划分非常细致,除了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外,还有专门的商务写作、卫生医疗写作、歌词写作。另一方面,欧美大学对创意写作人才的要求严格,本科、硕士生毕业必须完成一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诗歌集,博士毕业则要求熟练掌握两门以上外语,提交原创作品的同时还要提交一篇毕业论文。

香港公开大学副教授梁慕灵则以自身教授“小说创意写作”的实践经验切入,介绍了香港课堂的创意写作教学体系:即围绕“小说创作能力提升”这一核心展开,在介绍小说定义、小说流派史、小说与电影改编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从作家的角度阅读”、“从写作的角度学习文学理论”,将技巧教授与学生实操相结合。具体来说,以“六个词语创作微小说”和“新闻改编法”两个个案为例,按照Linda Flower的“写作结构模型”,可以将实操过程分为:主题引入、意念产生、讨论、作品提交、教学评估、修改、再评估——七个环节,形成一个科学闭环。

广东财经大学的许峰副教授与王雷雷讲师着重论述了创意写作教学中的“情境写作教学法”。他们认为可以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理论,采取“创意自我介绍”、“仿写与改写神话传说”、“集体创作校园情景喜剧”等方法,借鉴音乐、绘画、广告、电影等跨艺术模式,创造写作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经验,挖掘潜意识,鼓励学生充分联想,从而进行创意表达。

与上述关于教学方法的讨论不同的是,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博士生高尔雅将注意放在了创意写作能力评估这一主题。她认为,为了科学地检测创意写作教学的成效,帮助创意产业选拔优秀创意人才,必须建立一套针对于“创意力”和“写作力”的测评体系。她借鉴管理学、教育学、心理测量学的方法,总结出创意写作能力的两个层次: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进一步分析出影响最大的五个要素,分别是经验、技巧、动机、智力、情绪智力,围绕这五个方面又可细化为55个评估因子,根据因子设计试题,呈梯度评分,最终提供分数与评估报告,可作为教学、招聘的参考。

总结与展望

综观本次论坛,与会学者表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与理论自觉,创意写作的中国化模式已经初步彰显。为推进创意写作本土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将与中华文学基金会签约设立创意写作学术研究奖、教育教学奖,与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联合创办会刊《中国创意写作》。

展望未来发展道路,与会者在以下诸多方面形成共识:应该继续翻译和研究西方创意写作理论与经验,同时挖掘中国传统写作学、传统文化资源,借鉴心理学、哲学以及其他艺术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探索作家驻校制度、工作坊制度,推进高校文科教育改革,总结现有教学经验,加强创意写作与创意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的联接,构建更为成熟的集“研究、教学、产业、服务”为一体的本土化体系,使其成为建设创意城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引擎。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本土化科幻
在科幻的天空自由翱翔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怎样写科幻故事
冬奥会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的本土化价值研究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科幻画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