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碧海,梦萦蓝天
——记中国近代海军留学生(纪实)
2016-11-26黄国英
黄国英
文学咖啡馆
魂牵碧海,梦萦蓝天
——记中国近代海军留学生(纪实)
黄国英
每次我站在沙滩上面对大海,注视着潮起潮落和冲刷沙滩的朵朵浪花,脑海中浮现的总是北洋水师,想起当年惨烈的甲午海战,想起至今仍葬身于海底的铁甲舰,想起与舰长眠的千百位海军将士,还有那随船飘荡了五千年的蓝色梦,以及几代中国人为了实现碧海蓝天之梦而进行的漫漫求索……
一
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兵面前,清政府的八旗、绿营和练军不堪一击,使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力量的强大。面对严峻的现实,清政府内部少数有识之士痛心疾首,急思改革,寻求改变危机的出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军事留学生,特别是海军留学生的派遣成为顺应时势需要必然趋势。
1875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派遣船政学堂学生魏瀚、刘步蟾、林泰曾、陈兆翱、陈季同五人随同洋监督日意格前往法国,参观学习法国海军。两年后,沈葆桢会同李鸿章正式奏派遣萨镇、严复等一批船政学堂学生30多人赴英法学习海军驾驶和制造技术,从此海军留学拉开了历史的序幕。学习驾驶的12名学生赴英国留学,刘步蟾等6人先上英国军舰实习。严复等6人则进入格林尼茨海军学院学习。1882年又派出第二批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10名。1886年,由于海军发展的需要,又派出第三批船政留欧学生34人。其中不仅有福州船政学堂29人,还有天津北洋水师学堂5人。14名学造船的学生赴法国留学,后分别进入工程技术学校和巴黎大学法学院。另外19名学驾驶的学生则赴英国留学,有的入格林尼茨海军学院学习,有的直接随英国海军舰队实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于1897年派出第四批也是最后一批官派船政留欧学生。1903年,张之洞从江南水师学堂选拔8名毕业生留学英国;1904年江苏选派吴振南、朱天森等6名海军学员留英;1905年,清政府海军事务处又选派林国赓、许建廷等4人留英。至此为止,海军留学生均为地方重臣奏请派遣,且留学国度又局限于英法两国。所有出国的学生都在异国他乡刻苦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过后用自己平生所学报效祖国,成为当时海军人才的主流。
二
1912年,统治了中国将近三百年的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许多有识之士渐渐认识到,要想富国强兵,就必须重视航海业,国内再一次掀起了海军留学潮流。1913年3月,林献炘和常朝翰带领军士留学奥地利学习新式水鱼雷。1915年春,海军部看到飞机潜艇在战争中发挥的强大威力,决定派出留学生学习飞机潜艇制造业。在魏瀚率领下,姚介富、韦增馥、卢文湘、程耀枢、梁训颖、郑耀恭、丁国忠、李世甲、陈宏泰、俞俊杰、韩玉衡、魏子浩踏出国门,远赴美国学习飞机潜艇制造技术。其中巴玉藻、王助、王孝丰、曾贻经4人学习飞机制造技术。次年,四人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航空工程的硕士学位后,成为美国著名飞机生产厂商争夺的对象。但他们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继回国。1918年,他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正规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巴玉藻任主任,王助、王孝丰和曾贻经为副主任。1915年7月,海军天津医校毕业生沈鸿翔去法国海军医校留学。1917 年8月,叶可樑奉命兼管英美海军留学生十五,同时李景曦被委派到美国考察海军教育及军械。同年11月,北洋政府再次拍出陈绍宽调查英国战时实用飞机和潜艇情况。
北洋政府时期派出的军事留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和晚清相比有显著特点。晚清政府的军事留学生都是由国家统一组织成批派出的,初期学生主要留学国家是英法。在1904年日俄战争后,大批留学生又被派往日本。而北洋政府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国家经费主要用于内战的军费开支,政府根本无力成批派出留学生。但是鉴于先进武器在近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北洋政府对于世界先进的飞机、潜艇制造技术和无线电应用等军事科技极为重视,留学生还是小规模间或派出,不过人数不多,但成绩较大。如巴玉藻、王助、王孝丰、曾贻经4人回国后,创办飞机制造厂,成为近代我国航空工业的领军人才。
三
继北洋政府之后统治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6月正式成立海军部,详细制定了6年发展计划。欧洲战争后,世界各国的海军科学有了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再加上当时英国海军部向南京政府表示愿意继续为中国培养航海和轮机人才,海军部在1929年7月决定派遣20名学生到英国留学,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首批留学英国的海军学生。这20名学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烟台航海班各界毕业生组成的学员,有周宪章、周应聪、华国梁、张鹏霄、杨道钊、欧阳宝、陈大贤、高光佑8人,二是海军部选派的学生12人,其中南京海军部陈绍宽亲自考选的陈瑞昌、林祥光、陈赞汤、高如峰、林遵、陈书麟6人;原本应由东北舰队派出的学员因为当时边境与苏军发生冲突,战事紧张无人可派,其4个名额遂由南京海军部将考选中备取的林夔、程法侃、林溁和蒋兆庄替补;还有2人来自于广东舰队,当时因为没有学生可派,就由原任广东舰队副官陈香圃和原任鱼雷艇副长等兆祥替补。为了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习惯外国生活,免受歧视,使学习顺利进行,陈绍宽亲自为他们讲解英国及英国海军礼节、习惯,并在英籍女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践。经过种种周密细致的准备,这些众志成城的年轻人怀着强国之梦在1929年11月5日从上海出发,经过印度洋和地中海的漂泊到达伦敦。
从此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外派军事留学生的活动陆续展开。1929年8月,海军航道局为培养测量专门人才而派出何传永、翁寿椿、蔡道铤到美国海道测量局学习测量绘图。同时,海军江南造船所为了研习造舰机器科学,也派出陈薰、马德树、杨元墀、周亨甫、王荣瑸五人远赴英国固敏工厂学习迪彬机、内燃机以及水管锅炉等工程。1930年9月,学员何希琨、姚玙、曾国暹、叶可钰和学生张大澄、孟汉鼎、李慧济、陈洪受海军部的派遣到日本留学,分别学习鱼雷和海军军需等专业……在海军部的主持下,南京政府历年都有军事留学生派出,学习驾驶技术、鱼雷快艇、轮机潜艇等世界方方面面先进航海军事科技,全方位地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海军人才。
截止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先后派出的海军留学生共有十余批近百人,这些学生中大部分的留学国家仍然是英美,还有少部分学生前往日、意、德等国学习。抗日战争的爆发使海军派遣留学生的计划受到影响,但是在1942、1943年间,国民政府考虑到战后重建海军储备人才,决定选派海军军官赴英美学习。其中,20名海军军官赴英,50名赴美。1944年初,海军部又在全国范围内征召了近千名大中学校的学生入伍,在重庆唐家沱集中进行海军训练,为留学进行准备。1945年1月,在1929年赴英国留学、归国后担任海军中校的林遵率领军官70名,士兵900多名从重庆出发,浩浩荡荡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端的迈阿密美国海军训练营接受训练,准备接收美国赠送的第一批军舰。这是中国海军留学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与此同时,另一批90名官兵也启程前往英国学习,准备接受英国赠送的“伏波”号护航驱逐舰。
在南京政府时期,海军留学生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北洋政府时期,但由于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战争此起彼伏,海军在中国的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改善。所以,尽管海军留学生在国外学到了许多国内学不到的先进专业知识,如先进的海军技术、新兴的海军学科以及海军专门学科和制造等等,但回国后却无法用其所学技术来振兴中国海军,空有报国之志而无法一展心中抱负。然而,通过派遣海军留学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军军官素质,让中国了解了世界海军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中国海军与世界接轨奠定了基础。
四
从大清龙旗到五色旗,从青天白日旗到五星红旗,中国海军经历了四个阶段的磨炼,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经历了旧中国无数的战争洗礼后,新中国的海军有了长足的进步。当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军舰在辽阔的海面行驶时,曾经在亚洲叱咤风云的北洋水师在大海深处也定会安然长眠,几代中国人的海上强国之梦在今天终于得以实现。而那个拥抱蓝天的梦想也在国人的努力下变为了现实,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太空英雄。天蓝蓝,海蓝蓝,一样的碧海蓝天见证了中国几代军事留学生为强国而做的努力,而这个蔚蓝色的梦想,还会在国人的心中永远继续着,因为它早已与这片碧海蓝天一样,成为了蔚蓝色的永恒……
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