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的历史担当
2016-11-26张澜涛
·文 张澜涛
教育扶贫的历史担当
·文 张澜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如何认识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地位,如何发挥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如何抓好教育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特别是教育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习总书记的指示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执行好,就能发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作用,就不会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是树立观念。充分认识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教育是扶贫的根本之策、根本大计的思想观念,提高对教育重要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认识,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去认识、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
二是培养感情。决不能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应向习总书记学习,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公平的、均等的、有质量的教育作为己任,把贫困家庭青少年儿童教育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好抓实。
三是做好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贫困地区财力弱、基础差,教育观念落后、欠账较多、教师缺乏。要在“十三五”期间夯实教育基础,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创造良好的条件,就必须做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县域内学校布点规划、薄弱学校建设规划,尤其是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增添措施,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画到底,一步一步朝着既定的目标干下去。
四是加大投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投入多、周期长、见效慢。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没有正确的政绩观作支撑,不愿把钱投向教育,这就没有认真学透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也没有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包括投入优先),违反《教育法》规定教育投入“三个增长”的行为。
五是壮大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一批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要想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有质量的教育,可能只是一种奢望。李克强总理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接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时指出:“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须尊师。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兴学育才作为为政之先,一如既往地重视教育发展,无论财政收支压力有多大,我们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向教师队伍倾斜的政策不会变,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不动摇。”因此,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在什么时候都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有半点的松懈,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强盛的重要标志。
六是精准资助。目前,国家和省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建立了一整套资助政策体系。从学前教育保教费减免、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全免费,高中阶段免除学费提供生活补助,到研究生“减免奖助勤贷”,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扶贫攻坚中,我们重点要做的是精准识别、精准建档、精准资助,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到位的、足够的资助,让他们通过国家的资助可以安心地、免费地完成学业,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跑腾飞!(作者系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党组成员) (责编:贺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