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宠儿》对英文小说的改编研究
2016-11-26刘莹莹
刘莹莹
(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电影《宠儿》对英文小说的改编研究
刘莹莹
(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宠儿(1987), 是托尼·莫里森的最佳文学作品,在1998年被拍成电影。然而,电影和小说中有些不同之处。本篇论文主要研究电影对小说的改编。首先,本论文介绍作者托尼·莫里森以及小说和电影中的主要内容。其次,本论文探讨了电影中的删减部分,包括电影中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一些人物角色和部分情节的缺失;最后,电影中对小说的升华:电影中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小说内容;心理描述转化为多种形式语言和画面;保罗D 的离开而使女主角塞斯的悲剧加剧;以及电影中林中布道场景的三次重复。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对比小说和改编电影来说明此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很成功,值得大家观看。
《宠儿》;改编;小说;托尼·莫里森
1 关于《宠儿》
1.1 托尼·莫里森及其小说《宠儿》
托妮·莫里森,1931年2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洛雷恩,黑人女小说家,着力描写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悲惨经历。《宠儿》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作品主要描写了女黑奴塞丝携幼女逃亡途中遭到追捕,不愿孩子沦为奴隶,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十八年后奴隶制废除,被塞斯杀死的女婴还魂归来,以自己的日夜出现惩罚母亲当年行为,往事的梦魇一刻也不曾放弃对塞丝的折磨。
保罗的到来,使塞斯悲惨的生活稍有缓和,看不得母亲生活幸福,宠儿不择手段地引诱保罗,企图摧毁母亲刚有起色的生活。宠儿因爱被杀,回到母亲身边也只为寻找心灵的寄托。她因爱而死,又在爱与恨的交织中重获自由。
1.2 电影对《宠儿》的改编
1998年电影《宠儿》上映,女主角塞斯被卖到甜蜜之家,沦为女奴。摆脱奴隶身份后,塞斯回到母亲住处124号房。两个儿子不堪这座“鬼魅之宅”的折磨,早已离家,塞斯和小女儿丹芙相依生活十八年后,曾经甜蜜之家的男奴保罗·D来访,塞斯向其倾诉这些年来悲惨的经历,保罗·D助其驱赶亡魂宠儿,就此故事的大幕徐徐拉开。
狂欢节回家时,他们发现124号附近的台阶上睡着一个奇怪的女人,她的头像婴儿那般,皮肤上刻着宠儿二字,塞斯看后心惊,将其看作自己还魂归来的女儿,尽全力弥补对女儿的愧疚。保罗·D尝试询问宠儿的背景,宠儿却用尽各种手段引诱保罗·D,这些事保罗·D无法向塞丝开口。与此同时,宠儿对塞斯的过往很感兴趣,为了宠儿,塞斯强迫自己重述不愿提及的过往。某天,保罗·D从老人斯坦普· 沛德那得知了塞斯当年的弑婴案,于是便找塞斯询问具体情况。保罗·D被塞斯眼中的母爱吓坏,选择了离开…
2 电影对小说的删减
2.1 电影中人物形象的缺失
导演称“对电影来说,故事情节比人物形象更重要,人物形象借助故事情节加以表现。出于各种原因,小说若想改编成电影,就必须刻画主要角色,从而删除一些人物形象,电影《宠儿》也不例外。
除了时间因素外,导演希望借助对琐事的删除详尽描述主角,从而使电影主题更为明了,便于观众的理解。或许在导演看来,主要目的是刻画塞斯的生活及弑婴案对她一生的影响,其他人物形象的演绎会打断观众思维的连贯性,造成观众理解的混乱,因此不得不删除多余的人物形象。
2.2 电影中故事情节的缺失
显而易见,电影删除了小说中的大量情节,有其是对保罗·D的描写。原因有以下几点:1、小说里面充斥了大量的性虐待,考略到出版限制的问题,只好删除。2、受电影时长的影响,无法全面展现小说情节。3、电影《宠儿》重在对女性的描写,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有关保罗·D的情节属于多余。然而,最可能的原因是保罗·D的故事时间空间跨度太大,若一一加以表现,势必会超越对塞斯的刻画,所以必须加以删除。
3 电影表现方式赏析
3.1 多样化的语言表达
电影语言有多种表达方式,从狭义上看包括对话、独白、叙述者等多方面。在电影《宠儿》中,对话贯穿了整个故事,且对话多采用美洲黑人独特的方言即非洲化的英语,反应了黑人的奴隶史及其文化的传承。
除口语外,电影《宠儿》内无一句标准英语。广义上看,电影语言还可借助背景图片、背景音乐、情节构成及电影外的文化知识加以描绘。这一特殊语言表达形式可以拉近观众与读者的距离,电影《宠儿》中灰白的图片,破旧的房屋都以一种无言的形式向观众传递着电影主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大量的黑人音乐,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黑人音乐内涵丰富。黑人通常借助音乐来表达无法言喻的压抑情绪,寻求心灵安慰,净化灵魂。电影使用了大量非洲传统乐器和非洲民歌,观众可感受到强有力的黑人音乐及其表达的特殊感情。
3.2 多样化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贯穿整本小说,尤其女主角塞斯,她痛苦的回忆、厚重的母爱、对宠儿的愧疚及对平静生活的憧憬。电影企图将这些心理活动视图化,如电影中的枪声、哭声、墙壁的崩塌都是心理活动的转换。再如,塞斯发现宠儿就是她去世的女儿时,电影的描述及尽详尽复杂:塞斯像圣母那般手拿蜡烛上楼,自此以后即使恐惧,她还是无时无刻不在微笑。未了弥补愧疚,她拿出全部积蓄给宠儿买衣服和食物,以庆祝女儿的失而复得。与此相比,小说中的刻画不如电影那般强烈。
心理活动的另一转换方式就是语言,电影中有很多类似镜头,如保罗·D离开时,塞斯孤独地站着,自言自语,至此她的痛苦放大到了极点。再如对奴隶主对弑婴案心理活动的语言化表明了他对母亲被迫杀死孩子痛苦的不了解,他真正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财富,在他眼里黑人就如动物般的存在,需要白人加以驯服。至此,白人奴隶主的残暴及黑人的悲惨直观地表现出来,给人以巨大的冲击感。
[1] Lacan, Jacques.Ecrits:A Selection.Alan Sheridan.New York:Norton, 1977.
[2] Melley, Timothy.Postmodern Amnesia,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XLIT, 1,2003.
[3] Morrison, Toni.Belove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 贾丽婷.从小说《宠儿》到电影的再创作[J].电影文学,2014,(9):71-72.
[5] 罗毅.电影对《宠儿》“二度诠释”的局限和遗憾[J].电影文学,2012,(16):115-116.
J905
A
1672-5832(2016)02-0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