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梁实秋散文创作

2016-11-2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雅舍梁实秋小品

袁 源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0)

论梁实秋散文创作

袁 源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0)

梁实秋是一位散文大家,其散文创作可谓是现代中国文学的一面镜子,应该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从其散文创作历程,主要内容,艺术风格对其进行研究。

梁实秋;散文;艺术特色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梁实秋确实是一个颇为复杂、争议颇多、难以评价的人物。他是学者、翻译家、作家、文学评论家。以作家而论,凭雅舍系列散文,他完全可以进入中国二十世纪散文大家之列。由于梁实秋的特殊身份,他的散文创作又主要是在去台湾以后,几十年来台海两岸的隔绝状态,使大陆同胞对梁实秋的散文创作知之甚少,直到两岸情况渐趋缓和,梁实秋的散文才逐渐为大陆读者所认识,并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尤其是近十余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大读者思想、审美情趣的日趋多样化,两岸文化交流的增多,给梁实秋散文的广泛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而他的散文在大陆也日益受到欢迎,对他散文创作思想艺术的研究也日趋活跃。

梁实秋散文中数量最多,最能代表其风格的,是那些描摹世态百相的篇什。在这些文章中,梁实秋以特有的智慧洞悉人生,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琐碎中挖掘出隐藏在社会表层行为之中的内在人性,以智者的机敏和风趣或正或反、或隐或显地纵谈畅侃,令读者于细嚼慢品之中产生对人生的感悟,从而获得生活的智慧和理性的满足。本文拟从梁实秋的散文创作历程、主要创作内容、艺术风格分析梁实秋的散文创作。

梁实秋自1927年开始散文写作,直至1987年病逝,辛勤耕耘60年,硕果累累。己结集出版的有《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4集)、《秋室杂文》、《实秋杂文》、等20余种,涉及小品、杂感、游一记、读书札记和回忆录诸种文体,达200多万字。

纵观梁实秋的散文创作,可分为:初期、奠基期、渐进期、高潮期四个阶段。由此可看到梁实秋散文创作从生涩到成熟,乃至汪洋态肆的全过程。描摹人生百态,深刻体味人性。

初期,梁实秋1926年回国后,在上海暨南大学任外文系主任时,《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的编辑,教学之余便以秋郎的笔名陆续发表小品散文,前后约百余篇,后结集为《骂人的艺术》。由于当时作者涉世不深,艺术较粗疏,也未形成特色。奠基期,抗战期间,梁实秋辗转来到重庆。在《星期评论》上用“雅舍”的专栏陆陆续续发表了10篇散文,抗战胜利后,又在《世纪评论》上发表了14篇,初步形成《雅舍小品》的艺术风格。《雅舍小品》中回避了当时的热点题材,专注于日常生活,虽在国难期,所居住的“雅舍”极其简陋,但他却不怨不怒,兴致勃勃地品尝人生的各种况味。对世俗生活的玩味和幽默构成了此期《雅舍小品》的两大艺术特色。渐进期,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政权退至台湾,偏踞孤岛。梁实秋避地海曲,万念俱灰,心怀隐痛,苦衷难言,在到台湾后的最初几年几乎没有散文问世,直至1958年后又动笔。先后创作了《谈徐志摩》《清华八年》等。这一时期梁实秋的散文创作题材的突出特点是思友怀旧,沉郁悲凉而又婉约蕴藉,成为他此间作品的基调,与“雅舍”风度显然有别。梁实秋也就是在经过重大坎坷之后,心态趋于稳定,在流离困苦中日渐练达老成,初到台湾的这二十年是梁实秋散文创作的渐变期、拓展期,一个新的高潮正在酝酿中。高潮期,梁实秋于1973年出版了《雅舍小品》续集。此后直至病逝的十余年里,年逾古稀,倾心著译。在深情追思故国风物之时,已不再悲婉哀叹,而是温馨醇厚,趋于随心所欲的境地。从早期的发韧,四十年代的奠基,经五六十年代的拓展,到七八十年代,梁实秋的散文创作达到了高潮。一本《雅舍小品》风靡华人世界,是这一时期,梁实秋散文的大量创作,才构成雅舍散文系列,才使梁实秋在晚年走向散文创作的辉煌,最终奠定他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独具一格的大家地位。

梁实秋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明白无误的提出人性论观点的文艺家。他的散文是以人性为基本内容、以小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学者型散文。梁实秋的散文是在中年时期,“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以后,对人性有了深刻的体味,刁一逐渐成熟起来的。

乡愁也是其创作的主要内容。梁实秋去台湾后写的大量散文,爱国怀乡的情感时有流露,成为他作品中的一道思想潜流。行文中每每容易引起儿时故乡生活、大陆过往时光的回忆。正如作者所说:“大概人都爱他的故乡,离乡背井一向被认为是一件苦事。”畅销一时的《雅舍谈吃》,看似一部饮食小品,它也确实给人们提供了不少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无论是津沽青岛的西施舌,西湖楼外楼的醋溜鱼、北京的烤鸭、扬州的狮子头、湖南的湘莲、四川的蚝油豆腐,凡此种种,字里行间浸透的是缕缕乡愁,故园的美味佳肴与胸中的思乡情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正如作者所说:“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

友谊与爱情亦是其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故乡家园相连的是作者对故友知交的无限怀恋。乡情、友情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也是人性的具体体现。人们越到老年越容易怀旧。作者在《谈友谊》中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在追怀亲朋故旧一类的散文中,当数《槐园梦忆》最集中地表现了梁实秋的人性论观点。通过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表现出人性之光,更通过人性普遍的喜怒哀乐显示出爱情之美。

梁实秋的散文属于学者型散文。它以理服人,充满理趣、谐趣是理性、智性、悟性相互渗透的结晶.梁实秋散文的发展历程可说是一种自然进程,是随着阅历、修养的丰厚和思想的成熟而日渐老到圆熟的。许多研究者认为他的散文创作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并且有着一以贯之的风格,这种观点侧重于他文风的一贯性和统一性,应该说是言之有据的,但不能因此忽视其散文创作的多样性和渐进性。细细看来,在他的散文创作进程中还是有着几个阶段区分的,特别是他到台湾后的散文创作,在保有《雅舍小品》初集特色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变化,并由此从一个有风格的散文家成为散文的一代宗师。

[1] 梁实秋.雅舍谈书[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2] 朱光潜.谈美[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3] 梁实秋.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 高旭东.梁实秋与中西文化[C]6 中华书局,2007

[5] 梁实秋.中国二十世纪散文精品丛书.梁实秋卷[M].太白文艺出版社,2003

袁源(1988.02-),女,汉族,安徽省宿州市,江苏师范大学文学系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1206

A

1672-5832(2016)02-0019-01

猜你喜欢

雅舍梁实秋小品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临宋人小品》
北平的零食小贩
梁实秋与冰心的友情
半路夫妻情也深
【雅舍】
雅舍雅事
雅舍
不怕得罪人的梁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