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帏多吉散文新作

2016-11-26道帏多吉

青海湖 2016年4期
关键词:神山

道帏多吉



本期推荐

道帏多吉散文新作

道帏多吉

神游在我的牧场

甘青川交会的地方是我心灵的广阔牧场,我的牛羊,我的牧人,我的神山蓝天,我的飞禽走兽,我的花草昆虫们,在用诗歌搭建的帐篷四周,在离梦想很近的河边自由游荡。每天日出我骑上枣红马,在用散文、小说和传说种植的牧场,去收获随意的白云、洁净的空气,日落后与梦境相遇。我是在这样的现实和虚幻之间年复一年,随遇而安地消磨着日子。

今年夏末我又一次上路去看我的牧场。瓜什则、甘加、桑科、佐盖、博拉、阿木却乎、碌曲、玛曲殴拉、阿万仓,这些在母语里跌宕生辉而婉丽迷人的地名,尽管从汉语字面看上去有些生硬而单调,但在藏区的视野里占据了辽阔的时间,并在安多藏地民间耳熟能详。掩映在地名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民俗俚语,生动地修饰着这些地方的传奇和美誉,比如说“甘加”是现夏河县甘加乡的称谓,过去既是地名又是甘加部落的名称。乡域内有甘加草原、白石崖洞、八角城、白石崖寺、甘坪寺等名胜古迹,达里加山下的甘加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军事战略要地,是从中原进入青海的要塞之一。乡府附近有现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八角城,此城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公元841年左右,吐蕃王朝派到这里的驻军依察将军的后裔中有个叫朝加的军官定居建寨,后来繁衍为部落,朝加成为部落首领,逐渐发展为七个村落,后来又从黄河上游乔科等地迁来一些游牧部族,成为现在的部落。据说创建拉卜楞寺的一世嘉木样就是其后裔。初建该寺时的地皮就是甘加部落赠送的,并成为拉卜楞寺的拉代,其历代首领由寺院委任。比如说“博拉”是藏语译音,是“博干帐圈”之意,现在是夏河县博拉乡的称谓,过去是部落称谓,也是寺院名称。有一种说法,据传在很早以前,博拉地区有四个小部落,因小而弱,常受欺辱,为了共同抵御外部欺辱,其中一个部落的博干洪布,将四个小部落联盟为一个大部落,博干洪布的帐圈叫“博干帐圈”,简称“博拉”,后来就成为部落的称谓。博拉部落归属为拉卜楞寺拉代,其首领由拉卜楞寺委任。

地名背后蕴含着历史民俗信息,要是用蘸着乳香的母语去叙述,能使人体悟一个部族的心迹、感悟一段秘史的温度。每一次踏进并体悟这些长久热爱的土地,让我怦然撩拨起松弛的心弦。从甘加进拉卜楞到桑科,每次都感到不是走过一个简单的路程,像是与前世深情相遇,使我进入一个隐秘的抒情境地或一个内心连绵叙述的世界。对此我曾留下过这样的文字:“虚掩着的拉卜楞,坐在静谧的冷风里。经卷上行走的僧人,不可言状里悄然潜入那绝妙的虚空,恍若与前世相遇。月光里的拉卜楞,发出限量的声响,百年古寺一半在某处,一半在山谷里。河谷里的拉章,一樽河月一碗净水,可供养千年。”

从沐浴在慈祥里的拉卜楞逆流而上就是叫“大久塘”(跑马滩)的桑科草原了,也是每年民间乡浪节和拉卜楞寺僧人夏游的地方。大夏河徐徐弯流而下,在墨绿色的草地上勾勒出令人激荡的弯曲肌理来。避开喧嚣的桑科旅游区,在草地深处寻得一处别样的黑帐篷间有几处木屋的人家,一抹泉水蜿蜒缠绵而流,用石板简易铺就的小路绕低矮的灌木丛而行,遇小溪搭简陋的木桥,对地上的花草树木没有半点踩踏迹象,并且周围的河流树木草地保持了原样,在草丛和乔木林中牛毛帐篷和欧式木屋点缀其间。如同置身世外,简单中渗透典雅,粗糙中显露高贵,浪漫里融入粗犷和野性。随意推开一间木屋,内饰简单、整洁、舒适,既有藏式布件的华彩,又有欧式的庄重和时尚,诺拉公司生产的全手工牛绒背垫、坐套、桌衬布置其间,而在牛毛帐篷内摆有木制桌椅,配有西餐或藏餐餐具,提供正宗考究的西餐、藏餐,还设有茶厅、酒吧、观赏休闲厅等等,在一间宽敞的木屋里,摆布着手工制作的牛绒手机套、沙发背垫、礼帽、围巾、挂件和藏族传统用具木水桶、牛皮桶、褡裢、皮箱、木柜等。“我们觉得藏地环境优美,草地宁静圣洁,这里的空气、阳光、蓝天、白云、水、慈悲、人文均是免费的奢侈品,这是大自然和佛祖赐予藏人的仙境圣地,然而在这里最缺的是服务和概念,在此尽心营造的主题营地,既是展示和体验藏族民俗、地理、人文,又能提供高端服务、优质餐饮和舒适幽雅的居住空间,让人感受到经典、时尚、藏文化的主题营地体验,营地的服务人员全是来自本地的藏族牧民子女,进行高端服务培训,接受当今最前沿的服务理念。”这位来自青海道帏,曾在师大藏英班就读、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四年深造酒店管理学,现任夏河诺尔丹旅游营地营销部经理的李毛才让平静地娓娓道来。

为了对诺拉手工艺制作工序有个初步了解,我们驱车绕道合作前往佐盖多玛地方,爬过一座高大平缓的山丘,进入一条水草丰美的山谷就到了诺拉社会公司,厂房依山而建,从外观看是典型的藏式石木结构房屋,在向导的引领下我一一参观,厂房各道工序井然,要求严格,整个工艺是以手工为主兼有简单的机械操作,原料为牛绒,指导师傅是来自尼泊尔手工世家的名师,掌门人是来自美国的藏裔夫妇,手工艺人有150余名全为本地牧民,产品营销欧美,在手工艺产品逐渐走销转暖的欧美,诺拉的全手工牛绒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向。

从诺拉公司出来我们直驱玛曲,经碌曲、尕海,翻越西倾山,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草原展现在目极之处,草地边缘一条发出银色光斑的河流蜿蜒向东,那就是被藏族誉为孔雀河的黄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进入甘、青、川交界的广阔草原,眼看就要奔向东南的川北,却被隆起的松潘高原和巍峨的西倾山阻挡,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调头再返青海。在玛曲草原上留下了433公里的壮美景观“天下黄河第一弯”。正是她这一回首,使黄河首曲形成了“玛曲乔科”这一举世闻名的湿地草原,并当之无愧地成为亚洲最大最美的草地和黄河的“天然蓄水池”。玛曲,系藏语“黄河”之意。

玛曲古为贡赛尔喀木道,藏语意为贡曲、赛尔曲、道吉曲三条河流与黄河汇流之地。阿万仓以南的广大地区,贡赛尔喀木道历史久远,古为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所属部落栖息之地,党项、吐蕃先后在这里生息或建立游牧部落政权。701年,吐蕃赞普赤德松赞率兵进驻贡赛尔喀木道地区,攻打松州牗今四川松藩县牍、洮州牗今甘肃临潭县牍和安多地区,把这里作为战争的后勤基地。1806年,第三世嘉木样·罗桑图丹久美坚措前往阿万仓讲经弘法,开始了拉卜楞寺政权对贡赛尔喀木道的影响,1875年,贡赛尔喀木道正式归顺拉卜楞寺管理。

这里是中国四大名马之一的“东方神骥”——河曲马、“藏羊之王”——欧拉羊、世界十大名犬之一的“河曲藏獒”、“高原之舟”——阿万仓牦牛等优良畜牧品种繁衍生息之祥地。阿尼玛卿山脉由西向东,横穿县境,巍峨壮观的西倾山虎踞北部,阿尼格拉山、阿尼欧拉山等诸神山护佑其间。这里又是格萨尔王的发祥地,《格萨尔》典籍中,反复出现的玛麦哲道、格拉山峰等岭国的九座神山中七座神山在玛曲境内,格萨尔马蹄印迹、茶城、珊瑚城、射箭场、赛马场、霍果山,珠牡奶桶印记、灶火遗址、拴牛犊的遗址等分布全境,玛曲是青藏高原“格萨尔风物传说分布最密最多的县”。这里因此曾被美国最具权威的旅游杂志《视野》《探险》评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

当我沉醉于这些美誉之词时,越野车倏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颠簸着钻进欧拉草原深处的一户牧人家帐篷前,一只健硕的藏獒沉闷地狂吠着,拴在脖颈的铁链发出激烈的咝咝声响,半晌主人漫不经心地劝阻雄獒,獒很不服气地坐半蹲状,两只粗壮的前腿直立昂首傲视着前方,似乎并不在意客人的远道而来。主人慢悠悠地掀开帐篷的门帘让座,我们盘腿落座在卡垫上,三面扁薄而尾部翘起的灶台支撑着熬茶煮饭的锅,朝门的扇形斜板上添满牛粪饼,干燥的牛粪旺旺地燃烧着,发出幽蓝淡黄的光,淡紫色的烟气在帐内弥散开来,随即在顶脊通风口消失。主人五十岁开外,唇边留有并不规则的八字胡,头发泼墨般随意披散,鹰钩鼻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笃定地凝视着,一双筋脉突兀的大手漫不经心地向灶膛里推干牛粪,一边坦诚地娓娓叙说:“听祖辈们说,我的祖先原先在四川阿坝,因部落内斗,一部分人辗转青海河南、甘肃碌曲一带最后在玛曲殴拉定居下来。这顶帐篷是我父母年轻时编织的,至今已五十多年了,我就在这个黑帐篷里出生长大,平生第一次走远路就是十年前一个盛夏去了趟兰州。兰州大街上穿梭的嘈杂车流,马路上急躁的人流以及夜晚刺眼的灯光,还有酷热蒸烫般的气温,使我焦灼烦躁,对牧人来说这是莫大的受罪啊,简直就是灾难,我就急不可待地返回我的草原,多么迷恋这宁静辽阔清凉自由的草地,自此再也不想出远门了。”此时夜色笼罩的帐外天空挂着一轮凄美的圆月,银色月光散落的草地也涂抹了一层银粉似的,寂寥旷野的夜偶尔传来几声零星的獒吠外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我就在如此静幽的夜沉沉地入眠。翌日刚日出,掀开帐帘循着“哞……哞……”的牛叫声望去,在帐外远处一块平地上奶牛和牛犊隔开拴在绳索上,主人才多的妻子正在奶牛肚脐下挤奶,双手熟练地在四个鼓囊的奶头间飞舞着,飞速挤出的奶子在木桶里四溅喷散着,才多说:“草原上的女人是最辛苦的,我家四十多头奶牛仅靠妻子的双手,待全部挤完需五个多小时,也就是说挤奶牧女们一般在凌晨4点左右起床,就能保证上午9时左右放牛烧早饭,白天还要晒牛粪等,这在草原上的牧女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男人们只有煨桑骑马的份了。”当帐篷顶上的烟气升腾时,才多在自家的门前煨起桑来,对着远方的阿尼欧拉山神唱颂词。才多说明天县上要举行远近闻名的“格萨尔”赛马比赛,走近“纳赤”(即乌黑马),点燃香柏在马肚脐下熏烟驱邪除秽,并念颂词祈福,加持护佑,祝愿赛场上一展雄姿夺冠获誉,为部族贴金耀威。才多说入夏以来每天到黄河里给马洗两次澡,再牵回一个隐秘的地方,食材营养均衡,还要控制饮食,为的是保持洁净,养足精气灵性。吃过早饭后,才多谆谆嘱咐14岁的儿子,儿子骑上那油光发亮桀骜不驯的纳赤一溜烟消失在草原尽头。

阿尼玛卿转山侧记

那是12月底深冬的一天,纵横千里的青海山川被雪锁冰封,尤其是地处于青南的果洛,地皮上所有的绚烂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洗劫一空,大地像是漏了风的天窗,风雪卷起空前的寒冷和孤单肆无忌惮地袭来,就在这样的严寒里带着摄制组前往目的地果洛,给人带来特别的刺激,那些天摄制组人员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为的是拍一部梦寐以求的有关阿尼玛卿的纪录片。我们是趁着黑夜出发的,汽车如同喘着粗气的老牛缓慢地穿行在起伏不平的山路,凄美的月牙挂在天上,月光洒遍的原野幽远中似乎深藏玄机,一个传奇的神话故事将要发生似的,经过漫长的爬行在天亮前抵达大武。当天下午召开了首次摄制组人员会议,大伙都急切地感到,藏历马年行将收尾,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拍摄十二年一遇的阿尼玛卿神山马年转山山地纪录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们要克服缺氧、寒冷、狂风暴雨以及吃、住、行方面带来的挑战和考验,那毕竟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甚至有些地方达到5700米。然而这座驰名中外的山是黄河源头最大的山峰,也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又是雍仲苯教的护法神,藏人称之为“博卡瓦间贡”,即开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在雪域高原的21座神山中位居第二,多康地区的神山守护神之主,具有十地菩萨的果位。传说中,阿尼玛卿山神就居住在一座极其富丽堂皇的白玉琼楼宝殿之中,山神有一个庞大而兴旺的家族就居住在这里,共有英姿勃勃的9男9女共18个儿女,有内围亲族360位,外围侍从、卫士1500位,各怀绝技和法力幻化成形态各异的神山如莲花状分部在安多大地,日月守护着此地的山河沉浮。今年是马年阿尼玛卿山神的本命年,每逢12年一遇的藏历木马年,藏地所有的神灵都会汇集在此地,马年转山一圈,就如同朝拜所有的神山,则可增加一轮12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13圈,因此环山一圈即具有念诵13亿遍六字大明咒的功德。因而此次拍纪录片尤为珍贵。

冬日的藏地,冷阳普照,山岳被枯荒的野草和积雪所覆盖,呈现出一片沉寂沧桑的美。尤其是在冬至后的三九天,雪山脚下寒风凛冽,但我们依然毫不犹豫地上路了,为了那座云端上冰清玉洁的黄河源头的大山,因为它千百年来以王者的风范统领安多地区浩荡的千万山河,并以头戴白毡帽、手捧摩尼宝、骑白马威武而朴实牧人的形象,巡视四方山野,庇护众生平安。而在此时正值马年年末,再不去12年一遇的玛卿本命年就一去不复返了,就在今天我在雪山下的一座寺院里正巧遇到为马年祈福的幸事,随后搭乘一辆便车直驱玛卿神山,路过雪山乡时有缘与转山的多杰一家相遇。

这家住在依南坡的山窝里,正好抵挡来自雪山的罡风骤雨,远远望见玛卿神山时隐时现地在云锁雾罩里神秘面容,当我走进用砖混结构搭建的冬窝子房门,方年七十余岁的多杰老人手摇经筒嗫嚅着口念诵词,端坐在那儿犹如传说中神山主人,苍白如残雪的头丝下鹰钩般的鼻子,一双笃定的眼神在古铜色脸颊的衬托下,更显出牧人宽厚刚毅的本色。随着马年年尾的临近,12年一遇的木马年行将消失,或者再来一场大雪,多杰老人的老伴过世之后多年的夙愿就会搁浅,藏人素有“马年环山、羊年转湖”之习俗。“转山”是一种盛行于藏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朝圣仪式,步行甚至一路磕头,围绕神山,转一圈,或多圈,信徒们确信可以许愿还愿、消灾避难,脱离六道轮回之苦。这几天家住玛卿雪山脚下的多杰一家急不可待地张罗着朝圣前的一切准备。对于藏族人来说,转山是件无比神圣的事,尤其是在马年转山,福报会是往年的12倍,相当于念嘛呢13亿遍。此次转山,多杰老人决定大儿子两口子留下来照料家里,让两个侄子骑马驱赶五头驮着帐篷和食物的牦牛随行,老二及老三两口与父亲多杰组成六人的朝圣队伍用磕头苦行的方式祭拜,老人深信五体投地的供养仪式,是全身心参与的祈愿,五体匍匐、口中念经、心中发愿的身语意的顶礼膜拜,才能安抚他久违的朝圣愿望。这几天多杰家除磨糌粑、备锅碗瓢盆和帐篷外,还放生了两头牦牛,多杰老人说:“戒杀放生救赎众生的性命,能使它们免予被宰杀的痛苦,就会离苦得乐,借这一转山的机会,行善积德,为的是获得福祉和功德,祈祷人畜无病无灾。并感恩和答谢山神的赐福和庇护。”多杰老人说:“阿尼玛卿山神更具广博的神通和佛苯相融的护法神之法力,民间记忆中的阿尼玛卿头戴伞形尖顶白毡帽,右手持带有旗翼的长矛,左手持如意珍宝于胸间,腰系虎皮弓袋、豹皮箭囊,跨绿鬃白马,腾云驾雾,威风凛凛地驰骋万里,巡视疆域。它护佑着安多地区的山河浮沉、人情世故和庞大的山神系统,玛卿雪山又为法力无边的胜乐金刚的驻锡圣地和雄狮王格萨尔的寄魂山,所以马年来此环山朝拜,具有不可思议的庇护和加持力。”

次日清晨我们和多杰一家翻山越岭、涉险过难,经桑公卡、越崔公卡、过药水泉等地前往此次转山磕拜的起点萨那卡多。萨那卡多是三怙主观音、文殊、金刚手的圣地,是此行朝圣的起点,在这里先点酥油灯,亦为十种供养之一。祈望透过燃灯,能点燃心中的自性灯。因此在佛前点灯,是藉着佛的智慧之灯所放出的光明,照破无明,使心生慧解,成就智慧波罗蜜。一盏盏酥油灯,传达着多杰家人无限的虔诚和祈祷,让活着的人和逝者的灵魂通过点灯得以交流和沟通。然后象征着回荡不息的法音,远扬法界的右旋白海螺声响起,发愿改变自己和一切众生轮回的业力。依次煨起献祭神灵、洁净自身、驱逐秽气的香气桑烟,并献词山神,以此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供奉。

数日后,多杰一家顺着玛卿左边的河流磕头到达卓玛本宗。涉过一条河阳面缓坡下有一牛尾状的柏树就是万位度母宫,即卓玛本宗,据说卓玛本宗是药师佛和掌管药仙女的圣地,这里的花草树木河流泉水都浸满圣药圣水,朝圣的人必然在此烧茶煮饭,多杰家也不例外。多杰老人说,玛卿既是山神“热拉”,又是念、地祇、氏族神依拉、依德、战神、守护神、护法神、菩萨等,具有很高的加持力和法力,又可作为寿神、财神、伏藏神、路神、农业神、牧业神,尤其到了外地遇事念诵玛卿山神的名号,就会驱邪避难,十分灵验。

又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经过多日的艰难磕头匍匐,多杰一家到达转山途经海拔5000多米的达却贡卡,那晚深夜空旷的原野一弯凄凉的冷月,悬在头顶,此刻,阿尼玛卿像是黑脸战神手持利器站在将要凝结的夜色里,我感到一种巨大的宁静从身外慢慢向内收紧,一个同样空旷的虚无将要诞生。这样孤独的月夜中,山顶上,从冰封雪锁的缝隙吹来的冷风,吹麻了脸颊,也吹麻了心灵。这样的月光下,我幻想着阿尼玛卿骑着白马带着家眷乘风踏云把我迎请到他的水晶宫,分享玛卿先祖的远方和牧场,然而眼下我目力所及仍被一片黑暗笼罩着。我无法看透那黑暗之外蛛丝马迹的传说印记。于是,我走向嘎吱作响的雪地,尽力疏散这稠密中包裹着刺冷的黑夜,这时唯独能给点欣慰的是抬头遥望那浩瀚的星空,我像一匹望月的瘦狼,一种本能的孤独和野性便油然而生。可是,此时,这宛如隔世的夜,冥冥中前世或后世的种种幻觉抽象地浮现着。这静谧、空灵的大地,应该响起意念中的犬吠和狼嚎,也特别有利于宿住在神山里的将士倏然骑马掠过,但终究还是没有出现,远处那猎猎经幡在寒风的猛烈抽打下噼啪作响,除此之外并没有发生什么,寂寥中我在微弱火炉的陪伴下酣然睡去。但愿明早朗日高照,云朵飘绕,诗意满山浩荡。

次日清晨寒风猎猎,冷阳普照,云雾急速飘向达却拉则。达却贡卡是玛卿坐骑达却卓依的圣地,意为“殊胜良马的垭口”,是一座圆形的桑池以及并行排列的13丛拉则和石刻经墙构成,相传贡则赤加神通广大一日之内修建的108个拉则之一。其附近有大小湖360个,是玛卿玛系神360个山神供奉的男性勒神和女性勒神。在这里为地方神祇依德供桑、供风马、插拉则、吹法螺、挂经幡、献诵词的民间仪式来祈求玛卿山神的保佑。

时光荏苒而不留。半月后的一天我们和多杰一家一起抵达夏格巴修行岩洞附近,相传夏格巴修行时,倏然幻显玛卿雪山中来一个骑马披甲武士腾云而至,夏格巴用道歌的方式向来者唱诵搭话,很多飞禽走兽慕名前来听闻道歌佛音,渐渐地除野狼外一一被感化降伏。这天多杰一家听说在夏格巴岩洞附近遇见正准备修行的坚赛活佛,坚赛托美活佛,70岁,雪山乡曲格纳寺住持,与多杰一家相遇时他已围绕玛卿雪山磕头转山22圈。此时暂停想在洞中修行一段时间后继续他的漫漫转山路。活佛说:“玛卿神山具备十地菩萨果位的圣地,雪山周围有五谷供养的谢玛智迪,夏格巴脚印,山神的舅舅相波智让、父亲赛日昂尤、母亲多杰知加玛、夫人增毛、兄弟占德旺秀、密妃贡玛拉、占卜和禳解师冒瓦朵哇、大臣给通智格、管家章沁夏格、四方守护神、英勇九子和睿智九女,财宝库头钦头琼,有夏格巴、阿柔万德修行洞,有格萨尔马鞭、神犬、兵器库、珠姆马圈、奶酪、千顶帐篷,三十员大将煨桑台、圣湖玛旁雍措、玛域胜利白塔这些数不胜数的殊胜圣地共同拱卫玛卿神山,我是由衷地敬畏与供奉各座神山,毅然决然地放下许多贪欲和杂念,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风吹日晒从没有间断过磕头朝圣的脚步,为的是皈依玛卿,获得智慧和功德;也为的是利益众生,增强慈悲心和菩提心,帮助众生解脱轮回之苦。我已朝圣转山22圈了,发自内心深处的虔诚转山,使我找到了自己的灵魂救赎之路,每每朝着神山五体投地磕头前行时心中充满从没有过的幸福感。”

转山的路上除了拜山和湖,信徒们认为石头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人们用大小不一的石头,或者刻有经文的石块摆放成石堆,这些石堆、石刻、石经墙是转山路上对山神的供奉仪式,信徒们确信石头中依附着石魂,像供净水、供桑、供风马一样获取殊胜的功德。

而玛卿的东大门,给革钦莫,意思是绸制大佛,山腰上有个觉吾卡塞班纳的山崖,这是大慈悲观世音的化身,山坡上布满色彩斑斓的小圣石,带回家可供奉,以示吉祥。

觉姆央热,是玛卿的南门所在地,这里有拉隆华多与唐东杰布圣者法力显现的脚印和背印,有阿奈桑姆的修行岩洞,在岩石上印有格萨尔王的神驹和神犬的足迹,有白度母神泉,可钻消孽除障的岩洞雅玛太空,还有一块乌黑光滑的石头,若边念经边背石绕石经墙转可报父母恩情。多杰老人说:“世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湖都充满灵性,山中有依德神,水湖中有勒神,林子中有树神,灶有灶神,风有风神,地有地神,若去伤害和污秽它,就会受到自然界神灵的惩罚。因此倍加爱护和敬畏自然神灵,既护理了优美的草场,又应得神灵的愉悦欢喜。这些驻锡在山峰中的神祇和精灵主宰着人们的吉凶祸福,山神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崇拜,是因为它能呼风唤雨、能保佑我们平安健康,牲畜兴旺,它也能降灾降难,危害我们。我们只有敬重它、恳求它、拜服它,保护好自然环境,就能得到山神的护佑。山神比任何一种神灵都更容易被触怒,凡是经过高山垭口,都必须处处小心,不要高声喧哗,砍树挖山掘河,否则触怒了山神,立刻就会招来山神的报复,要是夏天就会狂风怒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泛滥成灾;若是冬天,就会风雪弥漫,铺天盖地。因此,山神被尊为有灵验的神。同时山神经常以骑马的猎人形象巡游在高山峡谷之中,人很容易面对面地碰到。玛卿山神又与格萨尔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格萨尔幼年时来到玛域,受到多康玛域地方的阻挠和排挤,在玛域土主玛卿伯热的协助和帮助下成王,并为格萨尔成就事业作出了贡献,因此说玛卿成为格萨尔王的战神和寄魂山。”

转山途中路遇来自玛沁县雪山乡的扎保,他和家人一起开车转山,当我问起雪山近年的变化时,从小生长在雪山脚下的扎保便说:“阿尼玛卿山神是有灵之‘央’神,即福、禄、财神,尤其是马年,源源不断的生意人都来此朝拜,祈求生意兴隆,我也由此而来,二十几岁转山时,雪山脚下冰川下河流遍布,河床比现在宽许多,围绕雪山遍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尤其是到了夏天随时都可以遇见成群的岩羊、白唇鹿、麝、棕熊、雪豹、野驴、原羚、黑颈鹤等,冬虫夏草、白母等珍稀野生植物漫山遍野地生长着,有一年冬天我和舅舅及侄子转山时,由于风雪弥漫驮食物的牦牛被冻死,侄子因在极寒的雪地上行走得了冻疮,留下终身残疾,还听老人讲朝圣路上一位老太转山时被冻死,儿子背着她艰难地转完一圈,还愿了老人一生朝圣玛卿山神,以求来世平安幸福的愿望。现在雪线上升,河流变小,冰川消融,野生动植物稀少,天气变暖,到处是裸露的黑土滩和乱石,再加上挖山开矿等遭遇人为破坏,质朴原生的自然生态日趋退化。”

多杰一家结束转山朝圣的那天,我也跟随他们抵达此行的目的地。磁性的诵经声又在耳旁悠扬浑厚地响起,站在云端上的阿尼玛卿,广袤沧桑里孤守巅峰,神话里滋养的峰顶冰清玉洁的,亘古不变地传递着洁白,沉寂的雪山仿佛走过我的心脏。

阿尼胜保雪山

今天是4月28日,是赴贵德考察神山圣水文化的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清凉的黄河两岸氤氲在烟雾里,空气中飘着带有水气的草木清香,一路上细雨蒙蒙,走进绿树成荫的贵德麻巴村,整个村子掩映在梨白树绿中,层层田畴一片郁郁苍苍,然而抢入眼幕的一棵棵粗大的柳树,枝杈像巨大的伞向四周伸展,那树干上自然形成的树洞可容纳两三个小孩,有的枝丫间筑着喜鹊巢,这些敦实而沧桑的老柳树,可以看出一个村子久远厚重的历史,每每在村头看到厚实而饱经沧桑的老树,给人以圆实饱满的心理抚慰,这些代表着一个地方悠久的文化标志,也深埋着这个地方盘根错节的文化之脉。

在我们穿乡过村的历史寻根中,通过对流散在各个村子耄耋老人的采访,惊奇地发现,整个文化之脉濒临失传,消亡速度之快是惊人的,每个村子仅有寥寥几位老人略知地方的风俗民情和神话传说外,这些流传于民间旮旯里的珍贵记忆,随着荏苒的光阴,渐隐在历史的烟雨里。

那天我们在麻巴几个村子里迂回后,直抵阿尼胜保脚下的阿什贡村,沿着一面扇形的滩地逆河而上,过一座桥就到了阿什贡。从阿什贡向北仰望,就遥遥望见坐在云端上的阿尼胜保群山,连绵的雪山隐藏在时隐时现的云翳之中,颇显神山的神秘和威严。我们在村委会主任的带领下走进一户人家,朝南一间木质房内一位噶举派的僧人,正盘腿坐在炕上,村委会主任介绍了我们的来意,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又继续诵经,约莫二十分钟后,僧人说阿尼胜保一年四季都护佑着这一方水土,无论是婚丧嫁娶,出门在外,或遇到危难之事,只要口诵阿尼胜保,他就旋即降福,十分灵验。他小时候常跟大人一起上山,一观阿尼胜保的真容,远远眺望神山如洁白的玉玦,宛如冰清玉洁的宫殿,晶莹剔透,银装素裹,闪闪耀目,气象万千,其周围群峰巍峨磅礴,蜿蜒交错,个个像是呼之欲出尧威力无比的守护神,附近有阿尼胜保吃饭用的桌子尧马圈尧经卷等,有的山形似展翅起飞的大鹏,如怒啸的狮子尧酣睡的藏獒等,这些都是阿尼胜保的神兵神将。每值盛夏,丰富的冰雪融水汇集成无数条涓涓细流,蜿蜒纵横,形成千奇百态的高寒湖泊和瀑布。植物的垂直分布也十分明显,山麓河谷麦浪滚滚,山上是云杉尧圆柏等苍松翠柏,阿尼胜保雪山山腰有金露梅尧杜鹃尧雪莲花等百花盛开,开阔的牧场林间栖息着白鹿尧雪豹尧棕熊尧丹顶鹤尧盘羊尧岩羊等珍稀野生动物,是一处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

阿尼胜保山的背面是尖扎县,为了得到更多关于神山的信息,我们又取道尖扎。那天早上,我们在尖扎措周某村退休老教师的带领下,从尖扎县城出发,经措周到多让村,多让因附近有一个长石头而得名,这个村子依缓坡而建,错落有致,依然保持着乡下特有的朴实和宁静。因为5月初正是挖冬虫夏草的季节,整个村子的劳力倾巢而出,只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我们在退休老教师的指认下走巷穿街,沿着雨后松软的泥土七歪八拐到了一个沧桑颓败的土庄廓边,门口有一棵粗大的老柳树掩映着有些斑驳褪色的门,门边堆放着一排排杨树枝干劈成的柴火,一名白教僧人抱着一个小孩急匆匆从巷道深处赶来,一齐推门进院。

院内是一排老式房子,门楣尧窗檐子尧檩尧椽子尧山墙都是用松木加工而成的,有些破旧不堪,从半掩着的格子窗望去,一方炕桌上摞满了层层发黄的经卷,老僧人让坐后,他却随意地坐在一根剥皮的长木头上,听我们说明来意后,他一边拨弄着念珠,一边如数家珍地叙说着院野阿尼神保是阿尼玛卿山神的第九个儿子,排名第十个神位,即此方保护神华旦东知依附于此山而得名。阿尼胜保坐骑为赤黄色马,左手持弓箭,右手持长矛,身披金盔甲,头戴金色璎珞帽,全身金光灿灿,威风凛凛,有三员猛将即玛曼黄杰尧占登黄秀尧闷纳塞门。相传,莲花生大师到了西藏,想把阿尼胜保收服为他的保护神,阿尼胜保却不愿唯命是从,昼夜兼程投身于阿尼玛卿雪山。翌年,他害怕莲花生大师,又悄悄地脱身,独自一个人千里迢迢尧翻山越岭潜入热贡多让一带,遇一女神眉清目秀尧妖艳妩媚,就暗恋上这位如花似玉的女神,女神一眼看穿他是吃人肉尧喝人血的妖魔,就断然拒绝了他的求爱,然而在阿尼胜保的痴情追逐下,女神深思熟虑后约法三章,要是戒掉这些妖气恶习,我就答应与你完婚。此事沸沸扬扬地传开,引起热贡一带诸神山的怒恨和妒嫉,将阿尼胜保驱逐出热贡地界,阿尼胜保带着一腔怒气和爱意,依依不舍地到风景秀丽的尖扎和贵德交界的山峦之中。相传,阿尼胜保的心里永远爱恋着热贡地方的女神,坐相始终左脸朝尖扎,右脸朝贵德,正前方永远凝神注目着热贡地方。阿尼胜保为一解心头之恨,每年施法力,因此神山东南方向常受冰雪之灾,而其南北一带却相安无事噎噎冶

约莫下午3时,我们在群科黄河边吃过午饭后,蜿蜒盘绕群山而上,就到了跃居于众山之巅的坎布拉景区观景台,从这儿俯瞰千奇百姿的丹霞地貌环绕的李家峡,就如散落在山峦中的一颗巨大的翡翠,湖面上倒映着四周神态各异的朱砂红地貌和高耸的雪山,宗卡吉日雪山尧公保智纳神山尧阿尼果什则神山等傲立天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折射出万丈光芒,远远望去千山万壑之间黄河蜿蜒而行,像一条幽蓝色的哈达飘绕山脚。

探寻神山的文化之脉时,数不尽的神山圣水的传说都在连绵群山间深深积淀,在追根问踪这些神山圣水之中,云遮雾绕的藏族文化就渐露出神秘面纱。在东半球亚欧板块的地球第三极,群山环绕的青康藏腹地,还没有一个民族像藏族一样如此敬畏和珍视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河一石,如对待自己的身体和兄弟姐妹一样。因此,藏族人用无比慈爱的心守住了这方净土。

猜你喜欢

神山
格聂神山:四川雪山的最后秘境
年卜热桑神山
扎色神山
物探方法在扎赉特旗神山一带找矿工作中的应用
“神山”冈仁波齐下的整容医生
抗疫专题
多民族地区神山研究
浅析藏族对山的崇拜
扎日神山
神山 世代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