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
2016-11-26孙美苏吕理然
孙美苏 吕理然
云南大学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
孙美苏吕理然
云南大学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 得出了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样性、大学生消费场域网络化,学科差异大、随机性消费显著、符号消费特征凸显,呈发展趋势等特点; 并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在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大学生; 消费现状; 消费特点
一、序言
鉴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处于思想趋向成熟的年龄段,我们设计了一份开放式调查问卷对大学生每月平均消费主要支出以及饮食日常用品、学习、娱乐交际等方面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结构,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就是芜湖市弋江区大学城的安徽师范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皖南医学院、芜湖商贸学院、芜湖机电学院等五所高校的若干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二)样本基本情况
本文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市大学城若干大学在校本科生15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130份,回收率86.67%,其中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84.67%,对调查数据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城乡子女、独生子女和性别等维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性别方面,女生68人,占53.5%,男生59人,占46.5%;在专业类别方面文科类67人,占52.8%,理科类60人,占47.2%,在所属年级方面,大一 30人,占 24.9%,大二 32 人,占 26.1%,大三 36人,占28.7%,大四 28人,占 22.9%;在户籍方面城市子女66人,占52%,农村子女61人,占48%,其中有独生子57人,占44.9%,非独生子有70人,占55.1%。在平均年龄在19—24岁之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通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不足
由于主观方面及时间的原因,加上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次调查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问卷设计的中的缺陷未能及时完全的修改,导致调查时会出现歧异或者对结论无效的答案,在做分析的时候尽量避免这些不完善的影响。
关于调查内容会涉及到的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因为处于主观因素的考虑,给的答案并不是很准确,由于个人意识的影响对调查者说出的和做的实际上不完全一致,所以导致调查结果并不是十分准确。这些问题也会以后做调查具有借鉴意义,以后的调查会加以改正。
三、资料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来源
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用于消费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即家庭的年收入低于10万元。在被调查大学生中,不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生活费平均约 81.07%来自父母,8.09%来自亲戚朋友的资助,2.52%来自个人兼职的收入,农村学生勤工俭学的相对比重偏高,而城市学生的相对比重偏低。另外还有为其他收入所得,如一小部分的生活费来自奖学金和助学贷款,但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学生的和农村学生的消费收入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家庭供给。(如图1所示)2.52%大学生通过做一些兼职不仅可以获得一部分报酬还可以锻炼自己增加自己的阅历。因此许多大学生在调查中表示自己在空余时间里会经常去做一些兼职的大学生选择了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来拓宽生活费的来源。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1、消费结构
(1)物质消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基本生活费仍然是大学生消费支出的主体,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为33.49%、31.86%、33.54%、28.29%,除了基本伙食消费以外的支出绝大部分在10%以内,呈现多元化、均态分布的特征,这表明当下芜湖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消费结构从原来的以“吃”为主的温饱型消费转向以“吃”为主的符号消费、形象消费及情感消费多元存在的发展型消费。
(2)精神消费。当代大学生拥有的学习辅助设备非常丰富,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成为网络消费的顾客,据这次调查,30元以下通讯消费所占比例额为25%,30—60元的消费比例是45.6%,而60—100元的比例是19.3%,其中通讯费用多在100元左右,所占的比例高达20%,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在异地求学,所以通过电话联系家人和朋友便成了主要途径。
另外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我们的统计数据表明13.4%的大学生每年用于交际的费用为400元左右,44.9%的同学每年的人际消费是400—800元,55.1%的同学每年的人际消费是800—1200元。
2、消费特征
(1)随机消费为主。从调查结果看,当前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比较随意,不能做到有计划的消费支出。
(2)大学生消费场域网络化,呈二元结构。本次调研显示,大学生经常网络消费,网络费用高达40元以上的占13.5%,有的大学网络消费频率较高,网络消费在10—30元的占绝大部分约32.5%,而网络消费频率一般的消费在10元以下的30.1%。
(3)大学生符号消费特征凸显,呈趋势发展。在本次调查中,对于“拥有名牌衣服、鞋、手机等,能显示一个人的品位”有53.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对于“消费水平能显示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有54.6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大学生们正通过符号消费“从众”和“立异”,体现着“自我价值“。
(三)消费现状的成因
一是家庭因素;二是学校因素;三是社会因素。
[1]王小龙,殷子惠山.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构建大学生消费观[J].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第10期)2013.10.
吕理然,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孙美苏,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