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杯茶说起
2016-11-26韩志红
韩志红
从一杯茶说起
韩志红
朋友好茶,初次相约茶庄,茶香氤氲,谈笑融融。只一眼,便爱上茶。从此,每每得闲,总要泡上一壶,细细品来。
忘了哪位朋友曾调侃:“都说海南四季如春,我的家乡却是春如四季。”果然恰当,就如今日,明明是阳春三月,窗外却飘起零星小雪,室内寒意阵阵。搓搓双手,准备泡一杯茶取暖。办公室没有茶具,随手拿过一只透明玻璃杯,捏上几粒铁观音,先洗茶,后以98摄氏度的水“悬壶高冲”,茶叶顿时在杯中极力舒展,“云卷云舒”间,释放着生命的质感,让我瞬间晃神。还记得以前用玻璃杯泡过龙井,每每看它们徘徊缓下,慢慢绽开叶片,总想起“芽似枪、剑,叶如旗”的形容。却原来,铁观音也可以舞得这般惊艳。而我总在不经意间,将太多的美好,都忽略在一直习惯的青瓷盖碗或紫砂茶壶中。习惯,有时候很容易让人变得狭隘——看来是真的。
轻轻品呷,慢慢玩味,所谓喝茶,大抵如此。而此时,我却只歪着头,看着茶。那些舞过的叶子此时已沉到杯底,隔着碧色茶汤,我想起台湾散文家简媜的一句小调皮:“我挟起一小截卤透的豆干请了请月亮,感谢她今晚圆得如此可爱。”我看着茶,我该拿什么感谢她舞得如此动人?茶依旧静默,不浮躁,不喧嚣,倒像是内敛的隐士。之前好友教我品茶,告诉我品茶重点在于合理利用舌头,然后把握好茶汤温度,甚至品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现在看来还是于丹说得有道理,她说:“品茶训练的不是舌头,而是大脑。”一晃我品茶数载,今日才明白,只是品得了个中滋味,却并不懂茶。
曾经为一则蜂蜜广告感动数日:“一只蜜蜂,酿1000克蜜,要飞行30万公里,吮吸100万朵花,懂得它的坚持,就容不下半点杂质……”据说,看似简单的一包铁观音茶,从采制到入口品尝,也是经历了百般细腻的过程。铁观音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 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两三叶,鲜叶新鲜完整,然后经过凉青、晒青和摇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而经历过这么多的种种,只为等待在那一刻的绽放。
从古至今,读书品茶,以茶会友,焚香、抚琴品茶以示优雅以及有关品出茶之况味种种。而我想问,爱茶的这些,可懂得了茶的坚持?古人常以茶喻高洁,以茶显情趣,现代人以茶求健康,以茶防衰老,说来说去,都不如赵州禅师的一句“吃茶去”。
有茶友曾送过一盒工艺茶,是一种绿色小球,拣一颗丢进透明玻璃杯中,浇上开水后,绿球慢慢舒展开,一会就从中间“嘭”地弹出一串串小花,红的黄的,在水中摇曳,很是可爱。此茶被商家美其名曰“锦上添花”。兴冲冲拿去与姐姐献宝,“快看快看,这可是真正的锦上添花”。姐姐一言中的:“既然是锦,何须添花”。被说教了一通,回头再看那些被纠结在一起拼成花束的茶,竟觉得确实不够自在。那些小花本来就好看,何苦扭在一起做什么劳什子的“锦上添花”?不管茶商是如何地矫揉造作,茶依旧以自己的方式释放生命的色泽,就如同在这寒冷的春天,总有那么几株小花小草藏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报春。
回过神来,再看这杯铁观音,如若不是换个杯子,怎会懂得它的清澈它的坚持?我拿起杯子,看片片绿叶,闻袅袅茶香,然后慢慢喝下。我有些期待第二泡,不是期待茶会以怎样的方式舞蹈,抑或释放出怎样的茶香,而是想看那几叶茶,纵使不是98摄氏度的水,依旧可以舞得生动精彩、自然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