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习者政治思想

何 丹



互联网思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何丹

【摘 要】互联网的迅猛兴起和发展,给社会传统行业带了颠覆性发展。笔者主要分析了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及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

据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与最喜爱的媒体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的互联网接触率高达99.4%。当代大学生都是在互联网的浸润中成长的,他们善于接受和使用新技术去获取知识,网络搜索已成为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便捷途径。笔者试图探索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改善传统教学思维和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一、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最早出自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之口,它并无权威的定义,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百度百科定义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的迅速崛起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顺应时代发展、抓住市场规律、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现实思维。互联网思维看重作为个体的人的重要性,这一出发点与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互联网思维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充分体现了用户至上、极致的客户体验、快速、平台思维、创新、开放、专注等特性,释放出无与伦比的强劲优势。伴随着互联网向教育行业的渗透与融合,互联网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发适合学习者需求的教育产品和教育资源,注重学习者的体验,具有代入感和同理心,以高质量-高服务为学习者提供人性化的便利条件。第二,以简约为标准。界面简洁,操作方便,流程易懂,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把精髓体现出来,这种简约思维是易于被学习者接受和欢迎的。第三,精益求精。开发精致的教育资源,对教育过程进行精雕细刻,让学习体验更加极致,让教学资源更加精炼,教学方式更加精湛,教学评价更加精严。第四,社会思维聚合性。网络为学习者创造网络学习内容提供条件,激发学习者的潜能,使学习者都能为自己的网络学习环境贡献力量,产生巨大的社会聚合性。第五,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灵魂,它带来社会、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变革,而思维的变革是人最大的改变。它需要教学设计者具有创新思维,能够最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三、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采用网络化教学手段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拓展,利用互联网思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自愿、主动地接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生真正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

拥有全新的平台和后台服务,学生要做的就是积极参与其中。在互联网思维里,没有强制的灌输,只有感兴趣的接受。每个人可以根据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跟踪。这样既节省时间,又高效率地达到个人内心期望,满足个体需求。通过这样的思维和行为刺激,最终使学生掌握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三)教师由“独讲”转变为“对讲”

在互联网思维导引下,教师可根据互联网平台的反馈情况和学习进度制订专属计划,学生可发表个人看法和观点,教师以互动的形式聆听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掌控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点及理解程度,据此展开有的放矢的教学。互联网思维这种反馈性特点,弥补与完善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不足,使知识在互动和交流过程中真正“活”起来。

(四)互联网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挑战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中的一些内容与中小学政治课的内容重复,另外课程的概念、知识等内容,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获取,甚至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更多课堂上不能传授的知识,这些导致思想政治课在内容上失去吸引力。二是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一些历史虚无主义企图恶搞历史,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翻案”,冲击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歪曲人们的价值取向。三是多媒体教学使用的课件,由于更新速度不快,信息内容更新缓慢,大大降低了课堂的吸引力。四是近年兴起的微课、网络名校公开课等都对传统的高等教育课堂带来极大的冲击。五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与虚拟性,使大学生在浩瀚的信息面前,无法甄别信息真伪,缺乏深入分析、理性思考,导致网络道德认知模糊、行为失范等。

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场颠覆性改革,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也需要政策的扶持和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给互联网思维提供应有的实践空间。

参考文献:

[1]胡亚京.互联网思维对教育信息化的启示[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65~68.

[2]李春梅,张毅.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微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2):84~85.

[3]蒋朝莉,李桂东.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提升[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11~115.

(作者单位:仙桃职业学院学工处 )

作者简介:何丹(1978-),女,汉族,湖北鄂州人,高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