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早期传播中李达的贡献研究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李达传播马克思主义

岳 博



马克思主义中国早期传播中李达的贡献研究

岳博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革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道路,而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李达先生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和先驱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李达先生几乎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在早期中国传播的全部过程,本文结合资料分析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关键词】李达 马克思主义 传播 发展

李达出生时,中国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正是由于当时国家的状况,以及自己出身农村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劳动人民的疾苦,正是这样的生长环境下激励了他想用实际行动振兴中华民族的意识,李达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以及坚定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开启了中国的光明之路,以下将理性透视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介绍与传播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因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催生一批伟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李达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李达于19世纪末出生,湖南人,因为自身成长环境加上那时候的中国处于动荡时期,促使他萌发了实业救国的决心。在1915年日本对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全国学生的愤怒,包括李达,在此背景下,李先生开始了新思想学的道路,学习俄国革命经验,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且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等书籍。这些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

李达先生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后,翻译了很多和马克思主义有关的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科学社会主义,他还翻译了很多著作,像安部矶雄的《产儿限制论》、马克思的《德国劳动党纲领栏外批评》,为中国的翻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社会学》是李达先生第一次提出“历史的唯物论社会说”,全面地诠释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界限。到了1929年,又先后出版了《中国产业革命概观》、《社会之基础知识》和《民族问题》3本著作,更深层次表明中国向何处去的见解,还有历史上出名的《社会大纲》它是第一部马列主义哲学的教科书也是李达的代表作,李达的这些翻译和著作对于中国新思想的改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翻译马克思主义相关书籍的同时,李达先生还积极地参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了更加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又接连的撰稿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这一系列文章中的代表作有《马克思还原》和《马克思派社会主义》,并批评了当时政府对马克思主义的排挤。对马克思主义宣传上的贡献有以下几点,第一个是面向国民更系统的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介绍和传播,批判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声音的错误思潮。第二个是向我国共产党建立初期介绍其他国家共产党建立的经验,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尤其是鼓舞了爱国主义人士,共产党的影响力日益增加,李达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道路上起到了一个关键的重要角色。

二、李达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行动

(一)日本求学时期的行动

因为当时甲午中日战争击败中国,使得广大知识分子开始研究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大批求学新知的青年留学日本,其中包括李达,而当时的日本就已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日本求学时李达就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开始向中国传播。

1917年,李达考取了东京第一高等院校,接触了河上肇教授,并追随他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过研究《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共产党宣言》深深被马克思主义吸引,并很快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当时中国开展新文化运动,李达为了满足国内思想解放的需要,专门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目的》、《什么叫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专门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文章,对企图混淆无政府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进行批评,充分阐释了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二)理论联系实际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李达积极地撰写了一系列批判反政府反马克思主义的论文,揭穿张东荪的冒牌社会主义者身份,指斥张东荪等反社会主义者。李达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不忘写作,就是为了宣传新思想,改进旧思想、旧观念。

(三)开展对伪理论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是在十月革命以后传入中国的。李达高举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面大旗,坚定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他一直坚守着马克思主义,不断地和资产阶级唯心论作斗争,批判实用主义派别,与假理论、假主义者划清界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除障碍,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潮。

无政府主义思潮是在清末传到了中国,到20年代初更加泛滥起来,刊物、团体和流派不断增多,成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建党的重要思想理论障碍。李达在批判研究系的同时,又积极投入到批判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中,他主编的《共产党》月刊从第一期到第五期的《短言》都批判了无政府主义。他的《社会革命的商榷》和《无政府主义的解剖》两篇文章,在这场论战中起了非常突出的重要作用。

李达主要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在生产和分配上的错误观点,在生产上,他指出:“共产主义的原则主张把一切农业工业的生产机关都移归中央管理,有时因生产机关的种类不同,或移归地方管理。”而无政府主义则要将一切委诸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体管理。在分配问题上,李达批判了无政府主义的分配观,即绝对平均主义和“各取所需”。他主张“借助货币的形式分配生产物”,并加以“限制”。其次,李达深刻地揭露了无政府主义的世界观基础是个人主义。李达正是抓住了问题的要本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时共产主义者在这场论战中的不足之点。

通过对无政府主义论战,不少无政府主义者放弃了原来错误信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顽固分子只剩下极少数而逐渐没落了。

(四)与时俱进的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达先生坚定的坚守马克思主义,在刚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时,他积极地参与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和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斗争反抗,同时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地投入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当中去,像《马克思学说与中国》,就是讨论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到了马克思主义成熟阶段,也是李达本人翻译了大量的哲学著作阶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源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由李达、李大钊和李汉俊等人在日本留学将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入中国,但是因为日本文化的影响,让马克思主义烙上日本文化的标记,引起国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变得曲折,然而李达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拥护者,转变思路掌握了更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与时俱进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念。

三、结语

李达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他对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不断地同那些资产阶级唯心论作斗争,全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谢水明.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

[2]朱锐.《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3.

[3]付冉冉.《共产党》月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3.

[4]吴艳东,李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大众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20-24.

[5]毛莹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研究[D].河南:河南工业大学,2011.

[6]田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

猜你喜欢

李达传播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Using activation method to measure neutron spectrum in an irradiation chamber of a research re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