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入·心入·情入

2016-11-26陈鲁民

中华魂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扎根关心

文/陈鲁民

身入·心入·情入

文/陈鲁民

历史昭示我们,无论古今中外,文艺创作一旦离开人民,离开生活,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身入是前提。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首先是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到生活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躬下身子,放下架子,和生活亲密接触,和人民保持零距离,以及时吸收大地的能量,生活的厚赠,从人民群众那里汲取营养,从火热实践中挖掘真善美,激发创作灵感,孕育创作热情,创作出具有活力、激情、时代感、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事实证明,那些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都是来源于生活实践,都是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的结晶。上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柳青,为了深入生活,带领全家从北京到长安县皇甫村落户达14年之久,他天天生活在农民中间,积累了丰厚的生活素材,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终于写成里程碑式的小说《创业史》。相反,那些生编乱造、矫情畸形、破绽百出、经不起推敲的垃圾作品,则无一例外都是远离生活、远离人民,坐在宾馆里凭着小聪明瞎想杜撰出来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心入是关键。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自觉自愿做人民的孺子牛。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我人已经下了基层,天天跟群众呆在一起,还必须拆除心的围墙,和人民心心相印,休戚与共。北京有位作家在深入生活交流会上发言说:要切实深入生活,取得预期效果,心不在焉不行,三心二意不行,心猿意马更不行,必须做到关心、专心、上心。关心,才能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关心,才能落实深入生活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才能通过深入生活学到真经,挖到真金。专心,简而言之就是心无二用,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分心,不走神。上心,就是要把深入生活放在心上,特别的用心留意,当成自己必办的事,当成生活必需。这样,方可创作出反映人民心声的优秀文艺作品。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情入是升华。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一个有作为的文艺工作者,应当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与他们产生思想共鸣,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他们想说的,就是我们想写的,他们需要的,就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有了这样的情深意重,我们才能提供人民真心喜爱的作品,自己也成为受人民欢迎的文艺工作者。近日获中宣部命名“时代楷模”的著名歌唱家贠恩凤,就是真情为民的楷模。五十多年来,她把为人民歌唱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 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为己任,一直生活在人民中,在人民中创作,在人民中歌唱,每年都多次到学校、部队、孤儿院、幼儿园进行义演,从不收取分文,唱出了对人民的深情厚谊,也唱出了一个艺术家的高风亮节,被人民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银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永远都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们就会获得无穷无尽的创作素材和创作动力,创作出不负时代的精品佳作。

猜你喜欢

文艺工作者扎根关心
如何面对“贴上标签”的关心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韩珠卿 扎根乡村,助农增收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扎根课本 借题发挥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关心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