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的语感培养模式探究

2016-11-26张育琴黄赤强

长江丛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图式语感

张育琴 黄赤强

《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的语感培养模式探究

张育琴黄赤强

语感是言语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要素在从语言学习到语言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起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如何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帮助学习者建立“语感图式”、培养语感能力就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教学实践证明,在《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各环节,引入“语感图式”指导和技能训练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式理论 语感 大学英语听说 教学模式

一、引言

西方学者曾提出阅读模型(Gough,1985)和课文理解模型(Kintsch & Van Dijk,1978 )等理论。心理学家Bartlett将图式理论发展为对过去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从目前国内研究情况看,有些研究关注图式训练,其中有些是在语文(白桂香,2001;陈金明,2009)、地理(黄京鸿,2002)、数学(王兄,2005)等学科背景下进行。近年来,对图式理论与外语教学的研究进入活跃时期,主要是针对图式理论与外语应用技能及语篇教学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重点局限于图式理论对外语语言本体教学的促进和推动。语言的习得与一般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机制,前者的关键是语感的生成、发展和提高;语感的培养被认为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语感是对某种语言规律的直觉感知,是学习者多方位接触某种语言及其相关文化而形成的,其实质是一种以相应的言语知识和经验为内容组织起来的心理结构,被称为“语感图式”。“语感图式”的构成实质是相应的“语言和言语规律的知识”的累积与贮存。目前“费时低效”的大学英语教学弊病之一是学生缺乏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缺乏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言之就是缺乏英语语感。那么如何培养呢? 本文拟以现代图式理论为参照,从“语感图式”概念入手阐述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语感培养模式的建立,探讨学习者英语语感形成的途径,使其达到自由、地道表达的境界。

二、研究依据

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1932)用“图式”来表示“已有知识结构中的基本单元”。图式是一种记忆结构,即是一个人包括语言、文化、民俗等领域在内的全部知识,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图式”把人们获得的经验、知识以及思想观念有序地存储在头脑中,当大脑接收到一个新信息的时候,它便会自动建立一个知识储备库。图式可以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这三大类,分别对应着语言的编码和解码能力、内涵、文体和修辞。

心理学研究表明,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觉、是语言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及语言信息交流的基础。语感也是一种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所产生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以及对语言形式、意义进行再加工的能力。要想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离不开语感的培养。良好语感的形成离不开语言材料的积累,这是因为只有学习者原有知识储备跟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相联系,才会有语感的形成。语感来自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语言实践。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学生不仅形成了语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语感是在言语交际中依据原有语感图式产生的,语感图式的建立是语感形成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运用“语感图式”理论考察大学英语教学,我们会发现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语感能力的形成,而语言能力形成与否关键在于学生认知结构中能否构建出良好的“语感图式”。 语感图式的建构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语言知识的内化,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基本语言知识的掌握;其次就是相关领域知识的了解以及语言与文化的融合;最后,就是语感图式的建立。在语感图式建构的过程中,必然经历了语言输入、文本重建和语言输出三个阶段,缺一不可。本文以《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为教学案例,全面演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激活其内容图式、构建其形式图式、丰富其语言图式的课堂教学设计。

三、《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课堂教学设计

我们在使用《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的过程中发现,它不仅借鉴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经验,而且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图式理论、知识建构理论等一些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拓展了听说环境,设计和提供了大量的人际交互语境和适量的人机交互语境;教材体现出以说带听、以听促说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听说并举改善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一)预听活动( Pre-listening Task)

Rumelhart (1980)指出,“听者可以利用先前的知识来理解新材料,成功的听力理解取决于阅读者同时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 所以,背景知识对听者理解新的听力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者可以激活原有图式,形成一些新图式,并用它们理解新内容。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图式有助于帮助他们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预测和分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进而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实践证明,经过了先讨论、后学习核心表达、再听力训练之后,学生的口语输出表达已逐渐丰富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有意识地运用“语言信息输入”,语言表达的输出更贴近主题,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二)主题听力(Listening Tasks和Speaking Tasks)

注重知识图式积累的学生能捕捉主题听力篇章的结构,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获取新语篇中的和利用旧图式实现对语篇的听力理解。大学听力课堂导入语感训练步骤,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习得语感和隐性知识;图式激活显著提高学生对英语真实材料的理解能力,这样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首先应该针对不同的真实听力材料,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以帮助学生建立和激活相关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以及形式图式。另外对于听力材料的选择则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难度由易到难而并且使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材料。

(三)辅助听力(Additional Listening)

在语感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英语的敏感性。学习者对英语的敏感性越强,就越能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在《听说教程》建构的立体化语言环境中,这种说听交替、以说带听、以听促说的主节奏在Time to Talk与课外听力Additional Listening 和Test Your Listening中得以延续。广泛开展双人练习、小组讨论、模拟会话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开动脑筋,启发思路,这种语感的训练方法不仅使他们对英文语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提高听、读、写的综合能力,同时增强自信。

(四)附加部分(Listening Strategy)

除此之外,第一册和第二册还设有针对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的、帮助他们掌握多种听力技能的Listening Strategy部分。因为培养语感,首先要培养“语音感”;规范而又标准的语音、语调有助于表达思想感情,也有助于读者感悟文章中所隐含的作者的意图和态度。另外,Communicative Function,Pre-listening Task及Speaking Tasks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本单元内容的交际功能,引导学生开口,为下一步听说练习热身,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通过对该板块的朗诵、背诵,不断锻炼语感。朗诵是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用规范而又标准的语音、语调朗诵文章是形成语感的基础。这是强化语感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反复诵读可以增加和巩固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将原本是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学生的语感也就会因此而形成。因为言语主体的每一次的言语活动都要依凭已有图式对刺激信息的二级剪辑。当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时,激活了的语感图式先是将这些刺激加以筛选、过滤和抽象,然后,再对输入的知识进行整理、组织和建构。

四、结语

我们努力尝试运用认知图式理论分析语感图式,探索《全新版大学英语》培养英语语感的具体途径,唤起学生恰当的图式,增进教学互动,培养其英语思维习惯,同时创建新的图式,内化语言,指出听、说、读、写、译对学习者形成敏锐的语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的具体作用。总之,在教学情境中适当、有效的图式指导和技能训练对提高语感水平起重要作用,这一教学模式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的教学实践的各环节均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学习者的语感得到增强。在外语学习中,重视学生完整的知识图式的建构与活化,将有利于消减认知障碍,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增强对语言错误和不规范表达方式的识别能力。语言大师萨丕尔说,“语言是千千万万个人的直觉的总结”,只有让学习者通过“个人直觉的总结”形成目标语的语感,才能在交际实践中正确自觉地运用。

[1]殷凌燕.语感图式的构建与对外汉语语感教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8):103~105.

[2]李荫华等.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教师手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3]陈金明.现代图式理论与语感教学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48~151.

[4]吴小芳.用图式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谈《全新版大学英语》教程的听说活动设计[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91~93,99.

[5]岳秋菊.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语感的相关性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图式语感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