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山文化走出红山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赤峰红山文化产业

聂 定

红山文化走出红山

聂 定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作用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促进红山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与遗物,本文主要从乡村、城镇、校园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探寻红山文化的发展路途。

红山文化 城镇 乡村 校园 产业开发

文化是一个国家重要是软实力。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原始社会的图腾符号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从衣食住行到文学艺术;从儒家文化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都是文化的范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山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玉文化,尤其以红山玉龙最为突出,此外还有玉猪龙、玉佩、玉龟、玉鸟等。它展现出了新石器时代西辽河流域高度繁荣的祭祀文化,女神像、祭坛、玉石雕件等都成为红山祭祀文化的代表。他还表现出了独特是丧葬文化,积石冢、葬玉等是其代表。以及发达的制陶文化,不仅有独具特色的横“之”字形纹与直线纹,还有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彩陶纹饰。文化内涵如此丰厚的红山文化,更需要合适的方式和渠道,来推动其产业化发展。而现今对于红山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主要有:孙永刚、黄文博、王思雨、段岩涛等总体上论述了红山文化的价值,以及其创意开发①;王升、陆平、张国芬、王瑞金、赵国栋等从赤峰市的旅游业角度论述了红山文化的发展②;孙柏楠、金晓明等从单个红山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方面论述了相关问题③。从中可以看出前人对红山文化的产业开发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未能具体将红山文化的发展与农村、城市、学校等不同人群相结合来分析,故本文将从此入手,寻找红山文化产业发展的路程。

一、红山文化入乡村

农村市场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虽然近些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在不断地减少,但是知道2015年底乡村常住人口仍有6034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3.9%④。虽然农村拥有这么多人、如此广大的市场,但是文化产业开发方面在农村是很不足,很少有农民从事文化产业相关的行业,也很少有农民购买文化产品,其原因不是农民不喜欢文化产品,而是缺少适应农村市场的文化产业开发思路。对于红山文化在农村市场的开发,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就是红山文化所在地的农村。对于红山文化所在地的农村也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开发。一方面,就是让当地农民了解和喜欢红山文化,红山文化遗址发掘虽然很多,但是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他们对于红山文化其实还是很陌生,缺乏观念上的理解和认同。因此我们应该将红山文化融入他们生活中去,第一点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参与到考古发掘中来,当然这种参与不是无序的、无条件的,而是在制定了一整套的完整的参与规程后,让他们可以但现场去参观、去实践,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文化的感知力。第二点,就是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强调物质文明、强调美丽环境,还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调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抓好移风易俗,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⑤。在具体建设中可以将农村文化墙、文化宣传栏等上面融入红山文化的特色。让村民更加直接具体的接触本地区的红山文化。另一方面,就是让当地的村民自主从事文化产业开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只有发动起群众来,让他们自己去探寻红山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让红山文化拥有更多种渠道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给村民提供相关的书籍、产业管理方面的培训、成功的案例等等。通过正确的引导,加上充分发挥村民的自主创新能力,相信这样一定能促进红山文化的产业发展。

其次,在红山文化所在地以外的农村。中国国土面积庞大,农村众多,而且各个农村的发展情况、风俗习惯、地域环境而相差很大。因此红山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想深入这些农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因地制宜,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例如:在东北地区就要与冰雕、冰灯、冬泳等风俗相结合 在西藏地区就要与藏历年、招女婿、抢亲仪式等相结合;在福建农村地区就要与妈祖节、宁德畲族风俗、客家风俗等相结合;在云南地区就要与泼水节、火把节、摩梭风情等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当地居民认可和接受红山文化的产品,才能有助于红山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就是把红山文化的产业开发与实用器物相结合。农民很少买没用的东西,只有具有使用价值,才会有价值,红山文化产业开发的产品也是如此,想要打入农村市场去,不仅仅是要涉及的巧妙、构思比较神奇之外,还应该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甚至要比同类的其他产品拥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只有这样红山文化开发出的产品才能更好地融入农村市场。最后还要注重产品的价格定位,其价格定位必须要低于当地农村的一般水平,因为农村不同于市民,农村都量入为出,不会超前消费,因此只有低于其消费水平,才能带动其消费的积极性,才能促进相关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红山文化进城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城市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规模在一步步的壮大。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红山文化产业想要在城市中发展也需要不同的发展思路。在中小城市中,首先需要紧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将红山文化的产业发展与其相结合,具体来说可以在城镇的基础设施、设备中融入红山文化的元素,例如:C型玉龙的水龙头、带有红山玉蝉的健身设备、红山文化元素的喷泉等室外景观。其次,要与中小城镇的节奏相适应,中小城市的节奏比较慢,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逛街、购物、休闲,因此红山文化产业开发的过程中,相对于中小城镇这一块就要更多地去考虑居民的休闲,比如需要从夜市、 娱乐场所、购物广场、超市之类的入手。最后,就是需要把红山文化的产业发展与中小城市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寻找合作的商机,例如:加盟店、分厂、经销商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扩宽产业链条、降低产品成本,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才是一条合适与正确的发展道路。

相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大城市的消费能力更强,消费意识更前卫,人口规模也更大。红山文化产品想要进入大城市,首先就是要有品牌意识,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大城市产品种类更加齐全、产业规模更加宏大、竞争强度更加激烈。一个文化品牌想要自立,就必须具有自己的创新意识,有自己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必须注重信誉,对于市场竞争来说,一个产品,尤其是文化产品最具有价值的就是产品的信誉,良好的信誉能够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货。其次,就是要与大城市的生活节奏相适应,大城市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尤其是各种上班族,其最大的空闲时间也就是在上班的路上,或者吃饭的时候,因此红山文化在产业开发与宣传方面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过程中多考虑与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快餐店等相结合,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要抓住大城市人口的消费心理。费心里对消费的影响非常大,只有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情况,才能具体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因此,红山文化的产业开发,需要正确把握大城市中人口的消费心理,更具其消费心理,制定出来的消费产品和消费策略才能正确、有效。最后,要针对大城市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制定相应的产品。其中重点要放在儿童与老人上面,因为儿童和老人的消费量非常大,有些东西是必需品,而且两者具有联动效应,可以带动其父母、子女等。将儿童与老人用品中融入红山文化的因素,这样就能够更快的促进红山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红山文化到校园

学校在商周时期就存在了,在《孟子·见梁惠王》中记载:“谨以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气”。作为教育机构,学校一直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作为新生的力量,他们具有惊人的创造了和活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与探索精神。因此红山文化的产业发展,必须要走进校园,只有与学校相结合,与学生想交流,才能让思维碰撞出更加新颖的火花。对于校园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以从事学习为主的中小学,一类是主要以从事研究为主,学习为辅的大学。针对这样两类学校,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于中小学,此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学习为主,还不太具备独立的研究能力以及对事物准确彻底的分析能力。因此,红山文化在中小学需要做的,首先就是循环学术讲座,而这种讲座必须要是通俗性,能让中小学生理解。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文化的意识,接受文化的熏陶,对红山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其次,就是要组织实地参观,作为红山文化发源地的学校有条件的,一定要组织去红山文化遗址和红山文化博物馆去参观。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实地发掘,感受一下考古发掘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从小就使他们学会保护文物的好习惯。再次,就是可以组织课外手工艺课。手工艺课的内容可以涉及到制作陶器、制作红山元素的剪纸、简单的石器加工操作、玉器设计、红山文化元素拼图等等。这些既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宣传红山文化,促进红山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后,可以与学校合作建立夏令营等。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暑假、寒假等学生的空闲时间,通过游戏游戏、度假等欢快、娱乐的方式,来宣传红山文化,同时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对于大学,此阶段的老师,都是从事各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而此学生也主要是拥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探索能力的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因此红山文化进入大学校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与大学合作研究,红山文化的产业开发必须有专业的人员,其中作重要的就是从事文化产业研究、历史研究以及考古学研究的人,而大学中正是有这样的专业教授以及专业学生。他们与地方合作能够充分的利用红山文化的资源,发挥自己所研究和所学的专业内容,为红山文化的产业发展找到一条科学的、规范化的道路,因此要注重和高校联合从事红山文化的产业开发。其次,举办相关的学术会议,学术是需要碰撞的,一个埋头研究不如一堆人公开辩论,红山文化的研究也需要这样一种氛围和条件,只有这种学术气氛的存在,才能激烈学者的研究,也才能探索出更多的发展思路。再次,要注重学术论文、专著。教授和学者的学术论文,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经过实地考察以及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其对现实中文化产业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要多看相关学术论文、多与学者沟通,还可以联合从事学术项目研究。最后,要和大学联合从事红山文化的相关考古发掘以及遗址博物馆建设,能让红山文化,更加形象、具体的展示在观众的眼前。

此外在红山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还需要注重国外市场,互联网市场、电子营销等,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让红山文化的产业发展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一个不变的话题,因此文化产业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其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当今的文化产业拥有众多的发展模式,而且每一种发展模式都不是成熟的也不是完善的,因此红山文化产业想要冲出重围,成为文化发展产业的领军式旗帜,就必须从农村、城市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每一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并且与高校的专业性人才相结合,共同研究合作开发,这样才能使自己能够随时掌握外界市场的变化市场,又能保证自己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活力、有斗志,有创新能力。而对于市场的开发以及产品的创新力的把握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根本,只有拥有了这些红山文化的产业发展才能更好。

注释:

①孙永刚,黄文博.试论红山文化的遗产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2013(5);王思雨.浅析内蒙古红山文化与当地创意产业发展[J].大众文艺,2014(18);段岩涛.在红山文化基础上的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②王升.提升赤峰市红山文化产业竞争力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2012(12);陆平,张国芬.论红山文化在赤峰市旅游业中的地位及发展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2011(9);王瑞金,赵国栋.充分利用红山文化和辽代文化资源发展赤峰旅游产业[C].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01.

③孙柏楠.关于活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思考[J].理论界,2014(6);金晓明.新体制新机制驱动牛河梁红山文化旅游产业开发[N].朝阳日报,2014-9-5(1).

④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7亿 男比女多3366万[EB/OL].中国新闻网,2016-01-19.

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S].2016-1-27.

[1]孙永刚,黄文博.试论红山文化的遗产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2013(5).

[2]王思雨.浅析内蒙古红山文化与当地创意产业发展[J].大众文艺,2014(18).

[3]段岩涛.在红山文化基础上的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4]王升.提升赤峰市红山文化产业竞争力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2012(12).

[5]陆平,张国芬.论红山文化在赤峰市旅游业中的地位及发展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2011(9).

[6]王瑞金,赵国栋.充分利用红山文化和辽代文化资源发展赤峰旅游产业[A],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

[7]孙柏楠.关于活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思考[J].理论界,2014(6).

[8]金晓明.新体制新机制驱动牛河梁红山文化旅游产业开发[N].朝阳日报,2014-9-5(1).

[9]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7亿 男比女多3366万[EB/OL].中国新闻网,2016-01-19.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S].2016-1-27.

[11]陈国庆.红山文化研究[J].华夏考古,2008(3).

[12]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2011(3).

[13]刘国祥.红山文化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15.

[14]段岩涛.在红山文化基础上的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15]刘敬华.红山文化遗产活化与旅游区构建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015.

[16]王升.提升赤峰市红山文化产业竞争力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2012(12).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

聂定(1991-),男,汉族,河北保定人,赤峰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赤峰红山文化产业
红山荞麦看木森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红山蚁的仆人
红山蚁的伏击战
Investigat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Storms and Shelf Sea Primary Production
行摄赤峰 解读红山文化 探寻玉龙渊源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