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东梅州为例探讨社工组织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行性
2016-11-26蔡晓琳李丽敏
蔡晓琳 李丽敏 张 腾
以广东梅州为例探讨社工组织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行性
蔡晓琳 李丽敏 张 腾
本文以广东梅州地区的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研究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并针对该地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出发,提出社工组织介入该类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留守儿童问题 社工组织 可行性研究
一、广东梅州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并呈现出继续转移的现象,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也孕育出一个特殊而脆弱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我国庞大的留守儿童规模及其快速的增长模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1]
留守儿童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着,但由于城乡发展的长期失衡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尤为突出。研究表明:87%留守儿童集中在农村地区。[2]梅州是广东省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尤为庞大。据2012年梅州市、县两级关工委、教育局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的“拉网式”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在校小学、初中学生568463人,留守儿童有126391人,占全市小学、初中学生总人数的22.2%。[3]据梅州市妇联2016年三四月份收集的数据显示,梅州市小学、初中学生群体中留守儿童约有13.3万人,约占本市小学、初中学生总数的29.4%。[4]由此可以看出,梅州留守儿童基数大、比例高,他们成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梅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从分布情况看,梅州地区的留守儿童分布呈现出“五高五低”的特点:一是偏远山区高于附城地区;二是经济发展慢的地区高于发展快的地区;三是地少人多的地区高于地多人少的地区;四是小学留守学生高于初中留守学生;五是村级小学高于中心小学。[3]
从抚养情况看,梅州地区的留守儿童中隔代抚养情况非常普遍。据梅州教育局的资料显示:51.7%的留守儿童随(外)祖父母一起生活;38.3%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占32.7%;8.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1.3%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3]
二、广东梅州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特点
相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广东地域内的留守儿童在物质资源上要丰富许多。这些孩子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精神层面和自身的成长发展上。通过与梅州市妇联的合作,笔者对梅州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实地走访考察。根据考察结果,该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心灵和精神上的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爷爷奶奶生活抑或是寄宿在亲戚家里,长辈们的隔代教育,导致留守儿童不愿跟他们进过多的交流,长期将想法封锁于内心中,形成一种内向、自我封闭的状态。他们在与陌生人接触时,会有躲避的心理。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与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疏远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能见面,亲子相处时间极为短暂。即使在亲情电话中,父母也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忽视情感交流。父母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长期缺位,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不了解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父母感到陌生,亲子关系疏远。
(三)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
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农村留守儿童容易有叛逆思想,行为更易受身边、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影响。因为父母外出而缺失的家庭教育,使他们没有很好地掌握良好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及道德观,因此更容易做出一些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不良行为。
(四)学业成绩较差、缺乏兴趣爱好
巨大的城乡发展差距导致教育资源、师资资源分配不均,在有限的师资条件下,许多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学习辅导,加之自身的控制力较差,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表现。此外,不发达的经济也无力为留守儿童提供丰富的课后活动,培养兴趣爱好。
(五)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在许多农村家庭,家长认为读书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读书不如辍学打工挣钱。家庭落后的教育观念影响了孩子,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弃学打工。然而,没有扎实的知识文化,他们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影响他们的自身发展,导致他们难以在社会中立足。
三、社工组织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性
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过程中,留守儿童问题仍将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并亟待解决的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性问题。通过调查可看出,广东梅州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是农村现有教育资源、师资资源不能满足儿童自身的成长发展需求。
(一)农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局限性
在农村地区,大多数留守儿童获取知识的途径只有学校老师和监护人。然而,由于城乡师资分配不均,农村地区的教师不仅数量少、教学任务重,而且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知识水平有限,在教育留守儿童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二)义工义教等团队组织的分散性
长期以来教育部门、社会组织都有不定时组织义工义教团队下乡进行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这类团队虽然具有一定专业的社工服务知识,但大部分的活动持续时间较短、组织松散。这种各自为政的组织和走马观花的形式难以给留守儿童带来有效的输出。
(三)社工组织给留守儿童带来专业、稳定的服务
为满足农村留守儿童自身成长发展需求,需要有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介入,以便更好地集中和管理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服务。因此,引进社工组织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非常必要。社工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更具专业性、职业性、持久性和稳定性。社工人才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5]
四、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行方案
2014年4月9日,民政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其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重要性的紧迫性,鼓励和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加大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
2015年4月,梅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工作方案》,明确了政府包括公益服务在内的属于行业管理与服务、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等性质的职能向社会转移,转由社会组织承接。2014年梅州市共计投入购买社会服务资金8943万元,且购买力度逐年加大。这为梅州地区社工服务机构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和经济基础。
因此,整合政府资源,使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倡导农村学校引入社工组织,并给予合理的薪酬福利,由社会组织进行对留守儿童进行专业的社工服务,加快农村学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是可取的。
民间成立的社工机构根据相应项目的需要,对其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每位成员都要进行一定时期的理论知识
和专业技能培训,并考取社工从业资格证方能上岗。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通过“驻校社工”模式,即社工机构与农村山区学校建立服务联系,在当地学校设立驻校社工站,将机构培养的专业社工派驻到社工站里,给当地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每个社工站将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化、针对性的服务计划。社工们除了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外,将更加注重孩子们自身成长发展的培养,加强对孩子们知识、技能以及培养兴趣爱好的服务输出,从而为其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1]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
[2]贾婷婷.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现状与问题[J].魅力中国,2011.
[3]梅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梅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R].2011.
[4]黄焱.梅州农村留守儿童面面观[N]梅州日报,2016.
[5]郜凯英.学校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
本文系2016年嘉应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汇希社工培训中心”成果之一。
蔡晓琳(1994-),女,广东梅州人,本科生,嘉应学院;张腾(1993-),男,广东河源人,本科生,嘉应学院;通讯作者:李丽敏(1989-)女,广东梅州人,辅导员,助教,嘉应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