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江苏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
2016-11-26臧晴张强
臧 晴 张 强
“互联网+”背景下江苏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
臧 晴 张 强
“互联网+”的跨界与融合影响着各行业的转型与发展,缩短了产业距离。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创业之路为残疾人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开方便之门,其正在不断地颠覆和重塑残疾人文化产业,必将进一步开拓和推动残疾人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机遇和新局面。
“互联网+” 文化产业 残疾人 现状与需求
“触网”时代的当下,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影响着每一个人,也影响着每一个行业。“互联网+”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外在动力或外在环境,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推动社会各个经济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其实质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扩大市场占有率,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最终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互联网+”在更多的行业发展中发挥着东风作用,助推着行业经济迈向一个新的起点。为此,也为涉及面广、创新性强的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动力。
作为当下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有着比传统产业更大的带动性,它不仅能够促动经济发展,也能带动公众精神需求的欲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了用创新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并把文化产业确定为“十三五”时期重点打造的支柱性产业。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也充分强调,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进一步把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而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舞台,互联网+文化产业之模式也同样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任何人均提供了发展机遇。2016年8月,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国发47号文)指出,扶持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支持残疾人参与“非遗”传承、振兴传统工艺项目、鼓励残疾人利用网络就业创业,将残疾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人群之一。 可见,作为文化产业中的特殊产业,拓展残疾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平台,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也为江苏省残疾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有利契机。
一、现状与分析
江苏,作为经济文化大省,为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增进残疾人福祉与自我发展能力,自2011年起率先在全国启动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创建工作,旨在推进残疾人文化产品走向市场,实现商品化、精品化、品牌化,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16个省级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成功扶持2300多名残疾人走上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之路。2013年江苏省残联又会同12个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同年,在全国残疾人文化建设会议中,又作为优秀代表进行发言,这不仅标志着江苏省残疾人文化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也标志着江苏省对残疾人文化产业工作的重视。
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文化资源丰富、市场开阔,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南京具有特色传统文化产业优势,如剪纸、泥人、金箔、灯彩、云锦等手工艺艺术,均为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打下了基础。此外,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残疾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备受瞩目,自2005年底江苏南京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就把文化产业确定为南京“五大新兴产业”之一;2007年《南京日报》专门开辟“南京文化产业专版”;又先后发布实施相关发展政策近33部。至2015年《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宁委发〔2015〕30号)、《南京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产业类)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出台,促生了9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7个省级园区和一大批特色园区,授予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现如今,得益于于“互联网+”的辐射,“互联网+文化+N”业已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尤为在南京地区,为更好的发展文化产业,上线了全国首个文化产业政策查询库,意在打通文化企业与政策查询之间的政策信息路径。可见,南京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种全市谋求新发展的行为自觉,正以全新的面貌提速发展。
正所谓“政策引导发展,市场决定成败”,政策导向为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在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方面南京专门设立了残疾人文化产业的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助、利息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扶持。同时,还采取了多元渠道,除了促进相关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实施庇护性就业,扶持自主创业外,还创建扶贫基地,加强残疾人相关技术培训,其中所实施的“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受到中残联的表彰。此举,在提高残疾人学习IT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充分扩大了残疾人就业率,这无疑为“互联网+”行动下的南京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增翅添翼。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笔者携课题组成员曾先后至南京残疾人原生艺术工作室、残疾人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宁馨阳光家园服务中心、白下区兰翎残疾人就业创业园及溧水特校等地进行了相关实地调研。南京残疾人原生艺术工作室是江苏省首家社区精神障碍原生艺术工作室,该室创建者历经8年用艺术为精神障碍者开辟了一条重返社会和家庭的精神通道。在这里残疾人朋友依靠自己的天赋,自由发挥创作,作品不仅在心理学、人类学、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颇具经济价值。其中所呈现出的非理性之美被称为“国际原生艺术”,曾多次受邀参加米兰世博会、首届国际融合艺术展等国际性艺术展览会。据悉,该工作室目前已与几十个单位和个人签订了作品代理销售协议,还先后与包括北京专业画廊等在内的专业画廊签订了作品委托销售协议。同时,在残疾人作品销售渠道上也采取了文化创业实体销售店与网络销售的结合,通过淘宝网、微信、QQ等网络平台,将作品销售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可谓把“互联网+”这张大网用到了极致。
南京兰翎残疾人就业创业园则通过文化产业搭台,将实训和就业结合,采用居家就业和个体创业的新模式,来提高残疾人市场竞争力。所谓实训,就是对不同残疾程度的残疾学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在南京居家就业已成为新趋势,结合残疾人实际状况,结合时代发展,该创业园对有能力的残疾人进行相应的网络技术培训,以方便他们居家就业;该园区也把学员作品通过企业的专门网站进行展示和推销,这种“培训+服务+就业+创业”为一体的模式,不仅受到省、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国家劳动部及中残联的认可。
南京市宁馨阳光家园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该机构在倾注爱心和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拓展。一方面采用庇护性劳动的形式,一方面采用“产业化+网络化”模式,开拓残疾学员劳动产品营销渠道,形成极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庇护性劳动多以传统的分组模式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残疾人特点把不同程度的残疾人朋友进行分组,即技能劳动组、庇护性劳动组、培训组,均从最简单、最安全、易操作的劳动入手,让残疾人在劳动中获益、取酬,以实现自身价值。技能劳动组主要针对具有一定劳动和技能的残疾人,对于这组成员该中心联合“有实力、能盈利、有爱心”的社会企业,发展适合他们的劳动就业项目。其中,爱仁庇护工场即为特色之一。该工厂由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与南京市爱仁电气共同举办,吸纳有劳动和技能的残疾人就业或用于中心流水线的正式成员,月工资近两千元;庇护性劳动组主要接受不能直接就业的学员,在中心工作者辅导下开展庇护性劳动项目,按件取酬。庇护劳动也是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残疾人学员通过在这里的计件劳动提升劳动能力,如进行穿插线头、套管等最基本的工作。学员们通过培训劳动,每日可获得5-30元不等的计件工资。在这里表现好的学员有望成为流水线的正式员工;而培训组的学员是相对能力较弱的一组,通常早晨为他们安排生活训练课程,下午主要做一些艺术劳动培训。如纸浆画、果冻蜡、手工皂等艺术培训,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他们的产品也深受社会好评。此外,为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该园还开设了省内第一家进驻南京总统府4A级景区的残疾人产品直营店,对残疾人学员只要通过20天16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即可发放结业证书,以保证其产品的成熟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就业率。
随着“互联网+”创新驱动模式的提出,残疾人文化产业模式不再局限于线下的市场化,而是突破了传统的传播和营销模式,把网络、媒体和残疾人文化相融合,形成并发展为残疾人劳动产品网店或相关残疾人数字报纸、数字刊物等数字内容产业,同时打造了各级残疾人网络创业基地,构筑了“互联网+托养+创业”平台,把最为普通、最为淳朴的残疾人文化及残疾人文化产品集成在新的经济领域,实现了残疾人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如通过淘宝开放平台、腾讯微博平台、百度应用平台等开设残疾人手工作品网店,销售他们的手工艺产品,并把每一个网店均以其“个性化”或“特色”命名。对于销售的每一件产品,也均标有残疾人学员编号,以便产品销售后“返利为本”。此外,上述大多机构,充分依托省内特殊教育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培训,培养了一批“专精”人才,投入到各产业岗位。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以及省内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则通过开设计算机信息课程,向这些机构输入人才。在拥有特殊人才的基础上开设网络课程培训或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内容包括网店开设管理、创业项目指导等,对具有一定电脑操作技能基础、沟通能力较强的残疾人进行操作指导,让其掌握淘宝网店操作技能。同时,在健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通过平台维护、产品开发等岗位见习,使他们获得“实战”技能,成长为真正的电商从业者,逐步形成了“产品开发——教学培训——生产加工——销售网络”工作体系,从而为广大残疾人倾力打造了残疾人创业“升级版”,以适应新的“互联网+”市场环境。
二、问题与需求
“联网+”时代是一个颠覆创新和跨界融合的时代。它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影响了各行各业的转型与发展,也实现了世界产业间的零距离。在“互联网+”广泛影响中的残疾人文化产业,也毫无例外的借助互联网平台,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目前,江苏残疾人文化产业仍面临着产业规模小、基础薄弱、发展迟缓,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品等问题的出现。
一是缺乏真正市场所需产品。大多为发展而发展,在实际的发展中缺乏对本地区残疾人文化产品市场的实际调查和正确认识,忽视了对本地区残疾人文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发展重点等可行性论证,忽视市场需求,盲目建设和投资,这些均造成了输出的残疾人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下。尤其网络时代,消费者淘宝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省时,又能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残疾人群体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数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多数人想不到也不会买,部分购买者也仅限于献爱心,使产品自然失去市场。
二是缺乏专业市场营销策略。虽然近年来在支持残疾文化产业发展中作了很大努力,但目前大多数残疾人文化产业仍存在整体实力不够强大,开拓市场能力差,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营销模式,也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文化品牌,品牌是企业形象,是产品的卖点,优秀的品牌更是占有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同时,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运转上,也更多地处于单纯的政府资助,游客、市民“购买加捐赠”这一层面。这一切致使网店虽然已成为当下残疾人就业新宠,但由于缺乏专业市场营销策略,比起传统的实体店销售,网络销售仍处于“小而散”的阶段。同时,产品产量低下。大多数产品都是由残疾人手工制作,在制作的时间上具有不可控性,一旦市场需求过大,很容易造成无法及时完成订单。
三是缺乏专门销售网站。“互联网+”时代,“网淘”层出不穷,由于本身人们就对它的需求很低,也更容易使残疾人手工艺品网店在浩瀚的网淘中淹没。
三、启发与思考
当下,残疾人文化产业究竟该怎样借“互联网+”的东风?来实现其跨越发展。针对上述相关问题,笔者拟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一)以创意手段发展文化产业
基于残疾人文化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江苏省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需在产品的创意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开放、高效的平台效应和跨界、融合的互动效应,通过互动、讨论、留言等形式,吸收大众创意与建议,开发符合大众口味的文化产品。同时加强品牌创意,通过建立“APP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微博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并通过百度、搜狐以及各大网络新闻媒体,对文化产业品牌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化宣传与推广。当然,这个品牌不只是产品的标志和代名词,更是对这一特殊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让人们真正从内心理解和接受这一特殊产品。
(二)以互联网思维审视文化产业
与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相比,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省时、宽松自由的特点与优势,更符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现如今只有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经营方式,才是最好的。但互联网的存在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对比空间。残疾人文化产品生产品种的局限性,更需要我们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市场、消费者、产品、产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重新思考它的市场定位、思考它的客户人群与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以在残疾人所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设计生产大众市场需求产品,以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
(三)以互联网平台助推文化产业
当下,是一个用户需求导向的时代。就市场营销层面而言,江苏省残疾人文化产业要想顺利“触网”,就必须在一个高度开放的信息平台上施展拳脚,要占据属于自己的互联网的市场。为此,各级残联应加大宣传残疾人文化网络创业政策,帮扶残疾人建立像淘宝网、天猫等专门从事残疾人文化产品的营销平台,促进创新、创业,让残疾人产业发展拥有广阔空间。另外,通过残疾人文化产品的专属平台,采用相关网络视频、传媒的形式展示残疾人生活、学习、生产产品的过程以及相关特色、亮点介绍,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认识他们,且专门的网站平台,也更容易被人们所发现和进入,从而拓展销售渠道,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逐渐渗入到残疾人文化产业领域,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经营渠道、销售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正在不断地颠覆和重塑残疾人文化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唯有加强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以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文化生产方式,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变革商业模式,才能推动江苏残疾人文化产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1]张强,臧晴.西北地区残疾人社区文化发展模式探究——以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为例[J].长江丛刊,2016(1).
[2]张强,臧晴.与梦同行共筑文明——我国残疾人文化产业探索路径下的当代话语[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
[3]龚大有.江苏省经济转型与文化产业发展互动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4.
[4]刘星.”互联网+”背景下贵州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8).
[5]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项目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的江苏省残疾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6SYB—138)之阶段性成果。
减晴(1986-),女,安徽萧县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讲师,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残疾人事业管理;张强(1979-),男,山东单县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艺术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残疾人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