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事“简单办” 办好不简单
2016-11-26吴左琼
■文/吴左琼
让群众事“简单办” 办好不简单
■文/吴左琼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今年,包括北京、上海等80个城市,将实现居民仅凭一张身份证,在一个统一网络平台或统一窗口,办理政府政务服务,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将成为历史。明年,80个城市之间将可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服务,且8成以上基本公共服务可网上办理。
各种奇葩证明频现、老百姓办事不易折射的都是长期存在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和服务意识缺乏的“弊病”。一位基层优秀工作者参与评选全国劳模时,仅报送材料就需要盖8个章,结果他跑了几天也没盖全,最后还是领导特批才得到解决。
群众遭遇“事难办”和“奇葩证明”,一方面由于某些职能部门有权就“任性”,作风慵懒、服务意识缺乏、权利清单不明、办事程序冗杂,甚至人为地给来办事的群众制造“麻烦”,导致群众常常“白跑路”。另一方面,一些证明的确需要,一些资料也必须提供,但这并不能成为让百姓为办事就要来回跑路的借口。解决群众“办事难”、“证明多”等问题最终的症结还是在于政府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
如今,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需要消除部门、地区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实现“一站式”办公,是顺应民义和建设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但最终实现群众“少跑路”,群众事能简单办,看似仅需技术升级、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其实,相比硬件中的“梗阻”,更亟待解决的是服务意识从根本上转变。这就需要各部门厘清权利边界,消减不必要的证明。同时,“一号”制涉及众多部门和地区的信息关联,过程必然不简单,这需要对部门间、地区间的服务流程进行科学梳理、整合以及统一标准。
真正实现“一证行天下”、“一网查所有”,让百姓办事更加简单的过程必然不简单,试点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阻碍,所以,让信息代替群众跑路需在探索和实践中打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