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比较研究

2016-11-26娄斌斌范仲义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技击功法传统武术

娄斌斌范仲义

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比较研究

娄斌斌1范仲义2

本文通过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对两者的武术特点与技击形式、文化表现、功法技击性的比较性研究,当代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及两者互补学习完善的地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两者在技击上应怎样发展平衡的过程,使两者不断结合文化、技击、功法技击性为主要发展方向,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未来应当怎样发展,两者怎样兼顾和共进步提出结论与建议。

传统武术 竞技武术 技击性 文化表现 功法技击性

一、前言

随着武术的发展,武术发展成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的两种运动形式,但两者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则不同。传统武术仍以原来技击的基础上发展,并寻找适合现代生活和健身的要素来发展自身可效果不佳,反而使传统武术的技击性逐渐减少了。以技击的视角研究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及两者的技击表现形式、文化表现的优劣、功法技击性,分析两者的技击角度的优缺点,两者的推广和未来发展互补互相探讨和学习的地方共同来完善改进彼此。以技击的基础上兼顾发展,使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和谐发展,使两者走向正规性、普及性并向国际化方向而努力,对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发展方向和改进途径的过程提出策略和建议。

二、从“技击”的视角分析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技击形式”

从技击视角来看传统武术的技击形式,传统武术具有几千年的技击实战经验,传统武术的技击和一般击打术相比更有其特点和优势,传统武术的技击形式以技法、拿法、摔法为主的格斗技术,也有拳法、腿法为主的技击术;如南拳和北腿主观上无法判定谁更厉害,谁的技击性更完美、更接近实战、更实用于格斗。其中有见长短打、严谨紧凑的短而快的武术,也有见长远击、张弛有度的武术形式;例如:李小龙则通过学习武术中的咏春拳,在咏春拳的基础上结合众家之所长,创立了迷踪拳。又如挫败俄国大力士,扬中国国威的霍元甲,都是中国传统武术技击性的精神代表人物。传统武术技击性更强调内在的“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外强调“精、气、神”的练习,重视养练结合、打练结合、攻防技击结合,其技击内容也比较丰富,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武术技击文化的内涵和修养,两者的发展应以传统武术为本然。

三、从“技击”的视角分析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表现”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均面临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其中武术技击文化面临威胁更大,传统武术文化的技击性有着丰富的技击文化内涵和内敛性,内外兼顾的文化表现,但传统武术文化同样面对着严格的挑战和检测,当代竞技武术的文化的演练表现很美但这只是其表,而内在含义则虚无,从技术应用到基本理论二者尽管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但离最初武术的技击文化而渐行渐远,只知复制他人毫无自我发掘和创新自我,对前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及好的技击文化表现也不接纳和发扬。对传统武术而言,技击文化特性自始之终贯穿传统文化之中。竞技武术的技击性和实用性和传统武术技击相比渐行渐远。两者不只是文化差异,最根本的是表现形式和竞技文化内涵的本质差异的对比。

传统武术是一种运用其自身运动的过程,来达到强身健体的文化表现,以及身体运动素质的提高,而传统武术文化内容的载体是技击,而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技击差异和展现来说,现代竞技武术则体现了武术的舒展大气、协调优美、潇洒流畅的表现性,并有较强的体育竞技性和艺术表现性,它更利于裁判评定,更容易得到认可和普及推广,也更容易适应现代大众的生活和文化休闲的特点,这两种文化差异决定了传统与竞技的走的路线不同所收到的效果也不同。

四、从“技击”视角分析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功法技击性”

现代竞技武术的技击功法是将几个具有攻防意识的动作,通过套路的编排和衔接并将动作的技击演练方式从头至尾相连,使套路观看起来具有流畅性特点,其中的技击性更有科学化与系统化,表演艺术上追求美的特征,使竞技者在套路演练中更要求技击的击打的有效性,现代竞技武术在技击动作的节奏表现上逐渐以快速演练为主,这样对竞技者的身体要求必须有良好的耐力和体能,又因动作节拍分明快慢的结合演练的难度提高,是现代竞技武术的一大特性。当代竞技武术的技击性不像传统武术一样将武术与人生价值观及社会观念练习在一起,而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相同点是一种注重内外的技击表现,传统武术的技击和功法是武术的核心内容,而竞技武术的技击形式只注重美而技击少的特点表现性。

传统武术的注重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精神观念,同时注重整体协调、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表现形式,形成了自己民族特性和传统武术文化为主的技击体系。传统武术文化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功法的表现有理论的支持。它们在功法的技击性比较中传统武术内涵更加丰富,寓意更深远和强健身体的功能,而竞技武术在功法技击性上不足,只注重欣赏性和娱乐性的目的与传统技击性差之甚远。两者在功法技击的表现上均有哲理性,两者反映了东方文化的丰富性和精彩性。体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体现了武术来源于体育,但高于体育的特征并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

[1]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32):51~57.

[2]桑全喜.2l世纪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原则[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47~49.

(作者单位:1.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2.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技击功法传统武术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