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工匠精神”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2016-11-26王晓峰

中国工人 2016年7期
关键词:崇尚大国弘扬

■文/王晓峰

弘扬“工匠精神”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文/王晓峰

“工匠精神”的内涵

《说文》:“匠,木工也。”后来,作为文字的“匠”,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如人们常说的“独具匠心”。唐代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去年以来,中央电视台在去年“五一”“十一”和今年“五一”连续推出了3季《大国工匠》系列报道,先后报道了23位大国工匠,在社会特别是广大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也多次宣传报道“工匠精神”,并于今年4月中旬、5月初和6月初先后开设了《“工匠精神”缺失问题》《寻找“匠心青年”》《卓越•工匠精神》等专栏。特别是弘扬“工匠精神”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历史性工程,必须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同志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国工匠,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处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把做实叫响“大国工匠”品牌、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来抓,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同志提出明确要求。今年1月,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发出通知,要在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中开展“身边的大国工匠”推荐学习活动。

“工匠精神”现在已经成了社会上的热词,不仅工会组织和新闻媒体重视,企业界、学术界也都在研究、探讨。究其内涵,大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各自的定义。我以为,“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

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敬畏之心,视职业为自己的生命,把干好本职工作当作天职,并为之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像“大国工匠”、中国航天科工六院359厂的特级技师洪海涛,车床已经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对日夜相伴的车床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洪海涛认为,只有达到车床和人合一,才能把活干到最好。

二是精业。就是精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技艺精湛。中央电视台报道的23位大国工匠,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人,在行业细分领域做到国内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像大国工匠、中国商飞公司大飞机总装制造中心高级技师胡双钱,35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

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担当精神、牺牲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23位大国工匠,他们除了对职业的这种担当精神、牺牲精神之外,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像第二季的9位军工企业的大国工匠,他们以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百名英模之一的吴运铎为榜样,用他“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激励着自己,把自己奉献给我国的军工事业。大国工匠、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高级技师李世峰车间有这样一段话:“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大国工匠、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特级技师高凤林,当一些企业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时,他拒绝了。记者采访时,他说:“每每我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打到太空,一种成功以后的自豪感,你说金钱能买到吗?我给挖走了,得不到一种民族认可的满足感。”

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第一、弘扬“工匠精神”,是践行发展新理念的内在要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要求,因为新发展理念包含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敬业、精业、奉献的“工匠精神”。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广大劳动者立足本职岗位,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二、弘扬“工匠精神”,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经济新形势、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新走向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是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然要求,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和丰富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量无效供给充斥市场,而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有效供给却严重不足。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今年5月25日发布的《2016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称,国人消费正在更讲究品质、更注重品牌、更追求品味、更展现品格。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境外消费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7000亿元到8000亿元用于购物。而要提高供给侧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关键是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谁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谁就能赢得市场。目前,“工匠精神”缺失,高素质劳动者严重短缺,是造成我国无效供给充斥市场、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

第三、弘扬“工匠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对广大职工而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立足本职岗位。敬业、精业、奉献的“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对职工的要求是相契合的。正因为如此,2015年,中宣部、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国资委、工信部、商务部等中央六部委在开展评选第十四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标兵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报道的第一季8位大国工匠全被推选为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弘扬“工匠精神”的途径

第一、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工匠精神”养成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工匠精神”的养成,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一是崇尚劳动。崇尚劳动,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崇尚劳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崇尚劳动,关键是要崇尚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我国“工匠精神”的缺失,同这种轻视甚至鄙视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有着密切关系。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仅有1%的人愿当工人。二是崇尚技能人才。关键是要让技能人才有地位、有较高的收入、有发展的通道,从而能够吸引广大劳动者刻苦钻研技术、安心从事本职工作,能够通过个人技术实现个人梦想,报效国家。如果工匠没有地位、缺乏吸引力,“工匠精神”又从何而来?三是崇尚创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创造史。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的。“工匠精神”中的精业,是要诉诸于创新、创造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的产品,应该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只能靠创新和创造来提供。四是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俗话说慢工出细活。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水准的服务,是要靠时间来精心打磨的。反观我们现有的制度与政策安排和评价体系,有不少都是引导人们急功近利的,追求“短平快”,要求人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重数量、轻质量。这些显然是与“工匠精神”相悖的。

第二,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工匠精神”养成的制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人是制度的产物。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从而使其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工匠精神”,从“工匠精神”养成的需要来审视我国现有的有关制度。凡是不利于“工匠精神”养成的制度,要坚决摒弃;凡是有利于“工匠精神”养成的制度,该建立的要抓紧建立,该完善的要抓紧完善。要把上面提到的“四个崇尚”真正落到实处,最终要靠制度。比如,“文革”前我国工人中实行八级工资制,八级工的待遇可以达到工程师甚至更高水平。那时工厂的八级工,是企业的“牛人”,人们眼中的“能人”,其经济、社会地位之高,让崇尚劳动、崇尚技能人才体现得实实在在、淋漓尽致。而现在,一线劳动者往往成了“没出息”“没前途”的代名词,企业工人中稍微有点出息的或者说最好的出路似乎只有进入管理层。

第三,“工匠精神”的养成要从娃娃抓起。家庭要用“工匠精神”来教育和培养孩子,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好品质,形成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好作风。学校要把养成“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技术、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工匠精神”养成的重要原因。

第四,强化“工匠精神”的教育培训。一是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二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积极引导广大劳动者“立足岗位学,向师傅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要养成“工匠精神”,激发劳动者内在的学习动力至关重要。从23位大国工匠情况来看,他们的初始学历都不高,没有一位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中专学历的有12人,高中学历的有4人,职高学历的有1人,初中学历的有6人。他们都是通过立足岗位刻苦学习,最终成为大国工匠的。目前,23位中有16位是高级技师,3位是特级技师,1位是研究员,2位是技师,1位没有技术等级。三是各级工会组织要发挥更大作用,通过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向“大国工匠”学习看齐,学本领、练技术、强素质。

第五,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当前,“工匠精神”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重视并不断升温,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持续不断地宣传密切相关。希望中央主流媒体继续强化对“工匠精神”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匠心青年”、技能达人能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广大青少年追捧的“明星”和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榜样。同时也热切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把为广大劳动者书写、为广大劳动者放歌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尽情地讴歌“工匠精神”,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弘扬“工匠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激励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本文作者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部长)

猜你喜欢

崇尚大国弘扬
全国妇联发出倡议:制止餐饮浪费 崇尚勤俭节约
崇尚精巧的枫丹白露画派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崇尚奋斗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大国气象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