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孤独中如痴如醉
——读中篇小说《魔障》

2016-11-26

太湖 2016年2期
关键词:婚姻小说母亲

季 玉



于孤独中如痴如醉
——读中篇小说《魔障》

季玉

认识竞舟十多年了,典型东方美女形象,给人第一感觉永远那么不温不火。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冷艳或矜持吧。然而,她又绝不是这样的。外表文弱的她,又是韧性的、傲气的,某种程度上,还算是挑剔的。吃饭、做事,与人相处,她都是有所保留的。尤其她的语言风格,犹如三月春风,令人感觉无限美好温润的同时,却又不得不提防着会成为被她调侃、嘲讽的对象。在当今聒噪的群居中,她也应该是孤独的。这点,从她众多散文作品中可见一斑。那她的小说作品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致?这样气质的人,会写出怎样滋味的小说来呢?

当我一口气读完《魔障》(《大家》2015年第5期),整个人有些发蒙,有那么一刻,竟然自己不知身在何处。是小说中所表达的直抵人性深处的疼痛,还是作者本人所带给我的全新认识?都有,又不尽然。在她通篇清新、犀利、幽默且随性而为的语境中,我分明更多地聆听到自己频临绝境的心跳,不喜,不悲,不怒、不笑,而周遭却是雾蒙蒙白茫茫一片。

《魔障》所讲述的故事很平常,就是我们父辈们的生活,平常人家的平常事。父亲原本是一个内敛文弱的宣传小干事,母亲则是单位里的文艺骨干。两个人结合并有了几个孩子,从此过上“女人是水,男人是鱼”的生活。这是母亲对于自己婚姻的逻辑。因此,在和父亲几十年的婚姻中,她始终是水,而父亲就是一条离不开她的鱼。本以为他们就这样相安无事直至终老,然而,生活的激流却毫无征兆地冲破了一潭死水,打破了这种平衡。尽管母亲穷尽方法想要这条鱼回头,而对这条鱼来说,新天地的发现,无疑是他生命的全新开始,怎么能心甘情愿地回头?于是,矛盾,吵闹,乃至你死我活地折磨。母亲顽固地坚守着她的另一条婚姻逻辑:“男人女人一旦分手,男人就成了水,女人就成了鱼。”

作者说她不懂母亲的逻辑,但我相信她是懂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懂的。在小说呈现的这段婚姻中,我无法认定是父亲爱母亲多,还是母亲爱父亲多;父亲牺牲多,还是母亲牺牲多。也许作为生命个体,他们都是孤独的,都是付出者、牺牲者。父亲牺牲的是他作为一个雄性的大活人的存在,母亲牺牲的恰恰就是拼尽一生看护这个存在。这注定是悲剧的,一个无解的结局。

这场家庭战争最后以母亲的离世而告终。父亲似乎得到了解脱,他找到了他的知音李阿姨。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十年,期间也有矛盾和吵闹,但这些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父亲临终时竟没有留下遗嘱,告诉后人,他更愿意和谁长眠一处。我们的父亲,这个毕生爱着女人的男人,到临了,却没有女人因他而得安息。

至此,这部近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已接近尾声。然而,故事又远远不止这些。“我”是父亲和母亲婚姻生活的见证者,又是无可替代的延续者。“我”的丈夫是一名理论研究者,他对于如何维系一个家庭的稳定,有自认为很正确的观点,那就是守住责任和亲情,而爱情则是易碎品,是耗材,不必太过认真。当“我”把一桌子书推到地上,抗议这些“谬论”时,丈夫的眼睛里寒光闪闪。作为读者,我能体会这“寒光闪闪”背后是什么,那是站在雄性立场上的愤怒,也是作为雌性的我们所不能参透和挣脱的“魔障”。

小说的结尾很平静,似乎“魔障”已经解除。但就在我们的情绪随作者笔触逐渐归入平静时,女儿妞妞一句“我也是女人嘛”,彻底摧毁了这一平静,并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再次陷入致命的轮回中,不能自拔。

一遍,两遍,整个下午我一直在反复品读这篇《魔障》。这是每每读到好小说时所养成的习惯,也是一种魔咒。我想作者之所以为这篇小说取名《魔障》,其主旨不仅指向作品本身,同时也寓意着生活本身就是一个魔障,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活在这样一种无法挣脱的生活困境中,犹如徒有浑身本领的孙大圣,最终逃不脱一个小小的紧箍咒。生活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是一个紧箍咒:欲得自在,须得放弃。

博尔赫斯说,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没有人本质上是某个人。我于《魔障》的字里行间,读到了我所认识的、于孤独中如痴如醉的竞舟老师。

作者简介:

季玉江苏省作协会员。出版过长篇小说。

猜你喜欢

婚姻小说母亲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给母亲的信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