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的惊艳
2016-11-26李新勇
李新勇
行者的惊艳
李新勇
永远的守候
小草会唱歌,石头会说话,峡谷会讲述历史,你信不信?
羊儿能相面,猎狗知善恶,双峰骆驼听人诵经,你信不信?
倘若不信,只要到内蒙古敖伦布拉格的西部梦幻大峡谷走一遭,你就信了。
穿过干燥的茫茫戈壁和被风吹出无数水波纹的沙丘,敖伦布拉格镇掩藏在一片树木的翠绿中。蒙语“敖伦布拉格”译成汉语是“泉水多的地方”。小镇上有一百多个喷涌甘甜清泉的泉眼,在中国很难找到第二个泉眼如此密集的地方。不到两千人的小镇,居然有一座三星级宾馆。到此旅游和采风的人不少,到旅游旺季,有人要睡到屋檐下。
来这里的游客,不单冲着这些泉眼来,还有二十多公里外的敖伦布拉格大峡谷。
敖伦布拉格大峡谷也被称为西部梦幻大峡谷。
驾车沿哈吉公路向西南奔驰,雄奇峭拔的阴山一直在汽车右侧绵延陪伴。快到目的地时,汽车向右拐上了一条小公路,阴山耸立在汽车正前方。
蓝天白云之下,阴山如同一条巨大的、呈带状的密集军帐,每一座尖溜溜的山头都像放大无数倍的冷兵器时代的长枪枪头,山上几乎不长草,崖壁陡峭,形如刀削。
西部梦幻大峡谷就在汽车前方。塑造大峡谷奇美景观的主要物质,一样是风,另一样是水。经过千百万年风蚀和流水冲刷,坚硬的大山便被大自然那双看不见的手、用琢玉人的耐心,精巧细致地在阴山山麓打造出了数条综合了赤壁丹霞和雅丹地貌景观的壮丽长廊。行走在峡谷中,犹如走进了一条曲折有致、景色迷人的深巷。峡谷底部是被流水冲刷过的干净的砂砾。仰观峡谷两岸,山崖石柱、奇峰岩穴,造型奇特,美不胜收。
大峡谷的美,美在丰富的色彩上。峡谷底部的砂砾呈灰白色,而两岸的岩石和泥土,均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红色,跟峡谷上空碧蓝如洗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交相辉映。还有几座山,分别呈现出红色、黄色、青灰和白色,一种颜色一座山。随着视角的改变,这些山的颜色还会发生深浅变换,发出类似佛光的光泽。相邻两座山之间还会产生两种颜色被调和后的第三种颜色。这种色光是透明的,不断变化,在刚才站立的位置原本还是这种颜色,往前走一步也许就变成另外一种颜色了。丰赡多姿的色彩,让人恍惚自己到底是在人间还是仙界。
大峡谷的美,美在鬼斧神工的造型上。峡谷两岸那些你随便把它们想象成蘑菇、绵羊、骆驼、巨伞、经幢、佛塔、克林顿、普金、曼德拉都可以的岩壁景点就不细说了,反正,倘若你是摄影师,不管站在峡谷中的哪个位置,只要调好镜头,闭上眼睛向任何一个方向按下快门,每一张照片,都可成为摄影大赛的参赛作品。因拍摄的时刻不同,从峡谷上方打下来的光线不一样,即使同一个角度、同一个景,都不会出现雷同的照片。
最值得记述的,是人根峰和母门洞。二者相距近十公里,位于不同的峡谷中。人根峰矗立在半山腰上,三十多米高,根部要十多个人才能环抱过来,壮硕坚挺,顶部稍微小一些,通体呈流线型。其状完全就是一根勃起的男性生殖器,颜色褐红,龟头和冠状沟完整饱满,茎体上的血管隐约可见。其质地为含有碎石的泥土。千百万年来,周围的山石尽皆风化、散落山谷,独此物耸立于天地之间,岿然不动、巍然屹立,扛过了无数地震、风蚀和雨水的冲刷。站在它面前,无论男女,内心是干净的,一无挂碍和杂念,除了赞叹,便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之相对的母门洞则酷似女性生殖器,洞内常年温润。不管有没有生殖崇拜情节,这二者都让人永生难忘。
峡谷之美,还美在这里生活着一对可敬的老人。挚友恩克哈达的父亲是大峡谷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个子矮小,非常精神,尤其是那一双深邃智慧的眼睛,让人想到秋夜无月的星星。六十多岁了,没有一根白头发,面部神态倒比我这四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年轻,红润而没有一丝皱纹。问他有什么驻颜秘诀。他不推诿谦虚,说是因为天天喝神水洞的水的结果。他带我们走到一个向阳避风的巨大的穹窿形浅洞跟前。四野干枯,洞壁全是石头,神奇的是从穹窿顶部石头缝隙中,牵延不断地滴下清泉来。我用矿泉水瓶接了一瓶,对着光线仔细察看,水中没有一丝杂质,哪怕一粒砂、一个气泡,都没有。泉水甘甜醇厚,不枯涩,不戳口,细腻如丝。半瓶水喝下去,不一会儿,肚子里十多片手抓羊肉、十多个羊肉饺子,鼓鼓的感觉消失了。我见证了此水的神奇,刚吃了肥腻的羊肉,喝了泉水,不拉肚子。据说,此水对眼病、肠胃病和毛发脱秃有神奇的功效,还能促进妇女孕育。
老伯伯热爱这片峡谷,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通过读书考学离开这片土地,多次邀请这一对老年人进城生活。但他们离开这片深处戈壁荒漠的土地不习惯,割舍不了这片位于他们牧场上的大峡谷。有几家国内外的电影公司要来拍电影,商讨了好多年,至今一家也没开机。老伯伯说,价钱上的事好商量。关键是不能损坏大峡谷中的一株草一寸土,要白纸黑字写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上,且恪守承诺。假如无践诺,电影公司永远别想开进来。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父亲,他是这片风景的守护神。
恩克哈达对我说,每当他回到这片童年和少年放牧的土地,他就文思泉涌、诗情迸发。如今他工作在三百多公里以外的巴彦浩特,不管工作多忙,只要抽得出时间,都要回来住几天。一是写诗,一是看望父母。
几天前,在祭祀一座位于葛根塔拉草原的敖包时,恩克哈达从贴身的怀里掏出一个做工精细的装熏香的袋子,这是他母亲亲手替他缝制的。我脑子里闪出两个想法,一个是恩克哈达有一位慈爱而心灵手巧的母亲;另一个想法是恩克哈达是一位懂得铭记恩情的诗人,将母亲赠送的东西随身携带,并将这个熏香袋的来历告诉所有见到它的人。
在恩克哈达父母干净整洁的家里,我见到了这位替我们做羊肉饺子的母亲。当她把一盆饺子端到桌子上时,我注意到她的一双手是永远无法打开的,看不见手指——襁褓中因无人看管,一双手罹难被火烧致残——几十年来,她就靠这双从来没有打开过的手接生羊羔、剪羊毛、织毡子、洗衣、做饭、缝补衣服,将恩克哈达兄妹三人带大成人,让他们全都通过考学成才。而现在,又用这双手替我们剁羊肉馅儿、擀饺子皮儿、包饺子。难以想象,这一切她是怎么做到的,可她全都做到了。我咬了一口饺子,忍不住用蒙语喊了一声“额吉嫚”,感动的眼泪夺眶而出,迅速扭过头,用餐巾纸假装擤鼻涕,可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伟大的母亲就这样,不留神便悄无声息地伟大了六十多年,还将继续默不作声地伟大下去。
凭借这片神奇土地的滋养,凭借良好的家教和恩德的传承,恩克哈达的诗不仅优美,而且纯净,包含了人性的丰富、思想的深邃、哲理的睿智。在他的代表作《苍天的驼羔》中有这样一句:“在那高耸入云的双峰间/有牧人的孩子成长的岁月/他们向往比驼峰还高的天空/长大以后就成了大漠的脊梁。”他是如此地热爱曾经生养过他的故土,却又对远方充满期待和向往。在他的汉语诗歌《敖伦布拉格的羊肠小道》,诗人这样表达对故乡的情感:“你是一首长长的叙事诗/沐浴着黎明的霞光/飞鸟之梦栖息的敖伦布拉格小路/如一条玉带绵延在皎洁的月光下”。还有一首富有哲理的《我的眼泪和海洋的味道一样》:“人和鱼之间的距离叫做故乡/鱼和鱼之间的距离叫做大海/我的眼泪从我的身上来/所以我的眼泪是咸的/鱼的眼泪从鱼的故乡来/所以大海统统都是咸的。”
每一个诗人都属于故乡。一片土地能承载的不仅是牧草、牛羊和戈壁,还有飞扬的情感和深沉的爱恋。前者养育了生命,后者滋生了诗情。在恩克哈达的笔下,小草会唱歌,石头会说话,峡谷会讲述历史。在敖伦布拉格大峡谷两岸的山峦和戈壁上,羊群能够看懂人脸上的喜悦和忧伤,猎狗能够看出来者到底是邪恶还是善良,双峰骆驼听见诵经的声音便闭目聆听。
恩克哈达更多的优秀诗歌用蒙古文写就。他还精通蒙汉互译。他的名字很早就传遍了蒙语世界,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诗歌大奖。
年岁上,恩克哈达长我几个月,是我的兄长;对文学的敬畏和真诚,使我们成为一对好兄弟。
在汉语世界,文学式微,号称“语言金币”的诗歌读者已少到物以稀为贵的地步。可在内蒙古草原上,诗人的地位与摔跤手一样受人尊敬,诗歌被称为来自天堂的美妙文字。每当诗人登台朗诵自己的诗作,整场鸦雀无声,全都屏住呼吸,用心来体会音节里的天籁之美。如果是电视直播,哪怕你只朗诵了一首很短的诗歌,第二天走在大街上,将有无数陌生人跟你打招呼,跟你合影,甚至找你签名。
因有众多恩克哈达那样优秀的诗人、那么纯粹的诗歌和如此众多的热爱诗歌的民众,内蒙古草原成了一片诗歌的富壤。借着这篇文章,我想告诉所有写诗的朋友们,当你彷徨、苦闷、找不到共鸣对象的时候,不妨到内蒙古高原上走一走,你的诗歌或许将从此凌空飞翔。
再过几万年,梦幻大峡谷也许改变了模样,也许经历风蚀雨蚀已消失不存,而我们早已不在这个世界。可这片土地,这片美景,这份永远的守候,将因为被诗歌或曰文学抒写过而永存。这就是世界上唯一不能被时间打败的东西——诗歌或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行者的惊艳
在内蒙古高原上,从东向西行走,越走越苍凉。从水草丰茂、绿草如茵,到戈壁荒原、瀚海大漠。
绿色变得越来越少,沿途的电线杆比能见到的羊和骆驼多,而羊和骆驼又比能碰见的人多得多。
这一切都因干旱。在夏季,如果说在内蒙古东部十天不下雨就意味着干旱、牧草可能干枯的话,那么内蒙古西部在六、七、八、九这四个月,一个月之内能碰上两场透透的雨水,反而意味着这将是一个丰收年。
从敖伦布拉格赶往阿拉善左旗,途经乌兰布和沙漠和吉兰泰盐湖。号称“红色公牛”的乌兰布和沙漠几乎没有人烟,四野都是无边无际的戈壁和沙丘。吉兰泰稍好一些,能够遇见人。那个地方最近二十年没有好好下过一场雨,一年就那么一两场毛毛雨,只够打湿地面,转眼风过云收,地面立即干得打卷。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人反而坚韧细致。在吉兰泰小镇,绿树成荫,主人慷慨地提供甘饴的茶水。在这里,人们珍惜每一滴水。每一滴水从取得到最后离开人们的生活,将扮演各种所能扮演的角色,发挥各种能发挥到的作用。就像普通人家,资财虽不多,但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倒比那些大手大脚的富裕人家过得精细踏实、丰富饱满。
这一天,在看不见边际的戈壁和沙漠中穿行半天工夫之后,终于于傍晚时分看见遥远的天边浅浅的贺兰山脉。朋友告诉我们,我们的目的地就在贺兰山脚下。此时浓密的云层笼罩了贺兰山,不断打闪,雷声隆隆。恩克哈达对我们说:“阿拉善左旗下雨了,你们是尊贵的客人,为我们带来一场透透的雨水,按照我们这里的传统,我们要将你们留下来至少款待三日。”不管是天意还是巧合,都令人既感动又感慨。在这里,雨水比钱财珍贵,雨水跟亲人一样亲。
事实上,位于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西麓的阿拉善左旗驻地巴彦浩特镇,是大漠中的奇葩,或曰异数,终年积雪的贺兰山为这片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有三条溪流穿城而过。是夜,冒着小雨登上城市北部的营盘山观景台,在流光溢彩的城市灯光的辉映下,巴彦浩特城市生态公园里,两个偌大的湖泊波光粼粼,湖光灯影,煞是动人。顿时忘记自己身处塞北高原、大漠之中,恍惚回到烟水茫茫的南方。次日晨起,在看明白这个湿地公园位于城市中央、整个城市环抱着这个公园之后,不禁对湿地上茂盛的芦苇、碧波荡漾的水上嬉戏的飞禽发出由衷的赞叹,对这座鲜花簇拥着小城、绿荫覆盖了街道的塞外城市,陡增了亲近之感。
巴彦浩特原本就有丰富的水,而伴随我们到来的这场雨水,将在我们心中留下更多的滋润。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有水的地方都风情万种。巴彦浩特东踞贺兰山,西接浩瀚的腾格里大沙漠,南临三条川流,北靠青翠的营盘山,真乃风水宝地。
第一天上午选择自由溜达。出租车的起步价三元,差不多跑遍了城市的每一条街道,还没有花到一百元。我的最大发现是,此地的烤全羊从制作工艺到成品色泽都酷似北京烤鸭。到处都有精美的石头出售,从玛瑙到玉石,从挂件、摆件到可做器乐的石片,均出自阿拉善的戈壁大漠。一枚鸡蛋大小的奇石,居然有百万身价。对我这样的工薪阶层,观看的乐趣胜过收藏的底气。在一个摊位前面,经摊主耐心指点,我在九块石片上完整地敲击了一遍《兰花草》。声色饱满,悦耳动听,温润如晨露坠于草梢,悠远若幽谷中听偶尔跌落在石上的水滴。下午与阿拉善的作家们进行文学交流,见到蒙古族著名翻译家、诗人马英和其他一些作家,大部分是诗人。他们是那么热爱文学,尤其是诗歌。好几位新认识的朋友将他们精美的诗集赠送给我。有蒙文的,有汉语的。蒙语诗歌看不懂,译成汉语的诗歌都很美,富有音韵和节奏感,大多可和乐而歌。晚上观赏了一个小型音乐会,主体节目三个:马头琴、长调和呼麦。三种代表蒙古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每一种都有资格上星光大道的舞台。
第二天上午乘坐专用的越野车在腾格里大沙漠里冲沙,数十米高的沙坡头,汽车七十多度的斜角上去,到达坡顶,再七十多度的斜角下来。上坡的时候,只觉汽车随时可能向后翻转,下来时又觉得汽车正向谷底栽下去。车身左右摇晃,整个人在车厢里上下左右、四方八面乱晃,身上没有哪一个部位能在车厢里连续停留三秒钟,晃得心脏移位,脾胃肝胆早不知跑哪里去了。这样“风口浪尖”起起伏伏一个多小时,待汽车开上了平路反倒不习惯了:那么平坦!这还能叫在沙漠中开车吗?抵达沙漠深处的月亮湖时,接近中午。宽阔的湖水上有水鸟飞翔,湖边长满了芨芨草和马蓝,沿着湖岸有无数的沙枣树,沙枣子隐约于泛着灰白的绿叶间,一大群没人放牧的羊群沿湖啃食青草,缓缓向远方去了。来自航天的军旅作家赵雁在湖边忘了水是湿的,往湖水里跑了几步,一双昂贵的鞋子湿透了。我站在远处就对她笑了一下,便被她不由分说脱了皮鞋穿到自己脚上。我表示抗议,她说她有洲际导弹,随时轰我。我赤脚走在大漠细砂上,心里老在担心我的鞋臭熏了她的脚。
下午,钻进贺兰山西侧一条悠长的山沟,途经广宗寺,作短暂停留之后,继续沿山谷前行。山谷两边的崖壁上不时有平面凸雕的菩萨和蒙古文咒语。菩萨们的表情跟我们在答应别人发的“唉”这个音相似,似乎真是有求必应,衣着跟北方人一样鲜艳。在通往雪岭子途中左侧,一座形似毡帽的单独耸立的石头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悬空寺。此悬空寺有两奇,一奇是因交通不便,鲜有游客到来,近年才被发现,国内至今不曾报道过;二奇是如今大殿那位置原本是一个可容纳几十名僧人诵经的石洞,洞内常年滴水,甘甜可口。据史料记载,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在此修行写诗。我们抵达时,寺门敞开,依洞而建的殿门紧闭,不见僧人。立悬崖上的栈道边举目四顾,视野开阔,空气通透洁净,碧蓝的天幕下,贺兰山麓坡缓草茂,不时有成片的森林,山顶上伫立着一朵朵玉石一般温润的白云,天和地浑然一体,美到掉泪,心潮澎湃,激动得想写点什么。
脑海里突然跳出刚才在一块木牌上读到的仓央嘉措的诗: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除了此诗,已无其他文字能表述我此时的心情。近一周来,从呼和浩特出发,先向北,再向西,然后朝南,穿越半个内蒙古,经历无数的草场、内流河、奇山、异石、大戈壁、大沙漠、宿牧场、祭敖包……在我即将离开这片神奇的土地、回到庸常的生活的前一天,竟在此与一位前世优秀的民歌诗人心与心邂逅,真是“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庸常的生活丰富了日子,途中的奇遇惊艳了岁月。
最美的景色在行者和过客眼睛里,惊鸿一瞥间,风光无限。
第三天上午在阿拉善博物馆看到了贺兰山岩画,这片土地的历史应该比岩画还要悠长。朋友莫尔耕夫的许多油画,借鉴了岩画的手法,拙中见巧,古中创新。下午穿越贺兰山到银川赶飞机,快出贺兰山时,在山梁上看见几段残存的古长城。当汽车穿过贺兰山,转到东麓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与林木茂盛的西麓比起来,贺兰山东麓寸草不生,山上也不见一朵白云。按说,贺兰山东麓离太平洋的水汽更近。查遍所有资料,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解释。
我便不找了。如果事事都按常规出牌,世上哪会有那么多神奇的事情呢。
作者简介:
李新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研班学员,江苏省作协理事、南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启东市作家协会主席。发表小说散文300余万字,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月报》等刊物转载,入多种年度作品选。出版小说集《丽日红尘》、《风月》、《某年某月某一天》,散文集《穿草鞋的风》、《马蹄上的歌谣》,长篇纪实文学《到江尾海头去》,长篇小说《风乐桃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