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奸不商”新解读
——以《三言》、《二拍》中商人为例
2016-11-26董增权
董增权
“无奸不商”新解读
——以《三言》、《二拍》中商人为例
董增权
【摘 要】《三言》《二拍》中刻画了奸商和尖商两种相似却又有差别群体的形象,具有不同在文本内涵,他们面对金钱利益的取舍却不尽相同,这一点反映了文学在社会发展中写实在功用。
【关键词】奸商 尖商 内涵 功用
明朝中期以后,伴随商业思潮兴起,商人形象在话本小说中得以大量体现,其中明冯梦龙《三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中描写商人生活的将近60篇之多,再现了当时商人的生活面貌,商人作为商业交易中的主体,受到金钱等利益的驱使,做出一些不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事情,逐渐形成重利轻义,无奸不商的刻板印象,本文从商人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重新解读《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并叙述其文学功用。
一、“奸商”的两种释义
首先对无奸不商作一个双面的释义。无奸不商意为不奸诈就不能做商人,反过来,无奸不商的意思就是商人都是奸诈的。传统来讲,二者具属贬义,究其起源,有着多种因素,李亚农认为:“殷人善贾,周人重农,而传统的中国农业社会沿袭了这种重农抑商的传统,因而贱视殷人,鄙视殷人。”《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民为柱,商为末。”商人的地位低贱,大都扮演者社会末位的角色,上不得台面。传统价值观念中,普通百姓勤劳朴素,劳动耕种才是顺应天道的生活方式,商人以自身利益为最终目标,这与当时普世的价值相悖,同时商人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为自身的财富和美色,不惜损害他人的生命财产的行为,损害了商人群体的声誉,即使在商人地位有所提升的明朝中后期,商人在话本小说的形象仍然不是值得歌颂的典型。无奸不商来源于此无可厚非。然仔细揣摩,依照上面的评判标准,而从一些正面商人的身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奸商”的影子。《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 中文若虚利用橘子和大龟壳暴富,兼具运气和投资的成分。《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勤劳致富的秦重,看到花魁娘子也惊为天人,生出了宿眠花柳的想法。因此不能简单从商人逐利的行为否定商人,无奸不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中性词甚至是褒义词,《尚书.酒诰》也载着商朝遗民中有一部分人商人专门从事商业活动,肇牵车牛远服马,用来孝养厥父母,从而可以看出并无贬义,其实,“无奸不商”本是形容商人盈利的手段, “无奸不商”原是写作“无尖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 。这里的“尖”是指交易活动中商人诚实信用,头脑灵活的经营模式。如果是“奸”,那就和原意截然相反了。所以无奸不商原本是“无尖不商”,前者是后人杜撰,用来形容对商人的厌恶,篡改了原来薄利多销的本意,词语色彩上发生变化,尖与奸同音,然二者所代表的商人形象完全不同,在话本中的人物形象也大不相同。这种行为本身并无过错,传统农业社会下的认知坚持商业为末,使得商人沾染了邪恶的色彩,加之商人的天性是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商业活动中违背正常的交易原则 ,商人就成了人人厌恶的群体。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是在明朝,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为描写对象的增多,形象完整,但并不意味商人整体社会地位的提升,“无尖不商”逐渐被人们遗忘,被“无奸不商”取代。
二、“奸商”与“尖商”的文本内涵
在《三言》和《二拍》中有多种商人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奸商和尖商,二者具有不同的文本内涵。
(1)奸商:很多商人都重视钱财和女色。《三言》、《二拍》中商人为了钱财不择手段,攀附权贵,见利忘义;同时遇到女色,却不惜重金求得。《初刻拍案惊奇》中卫朝奉有百般昧心取利之法,加入别人将东西去解时,他却把那九六七银子充作纹银,又将小小的等子称出,还要欠几分兑头后来赎时,却把大大的天平兑将进去。粗珠换了细珠,好宝换了低石,成为这一类商人的惯用手法。在商人的生活中,他们也围绕自身利益展开,《醒世恒言》中周剩仙之父周大郎是一位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他为了攀附权贵,不惜损害女儿的幸福,极力反对女儿与范二郎的婚姻,因为范二郎家是做酒店生意,他希望以女儿为筹码,让女儿嫁给高官子弟,方便在商业活动中获得较高的回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追逐利益是人的本性,商人尤甚。《警世通言》中的第二十二卷《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的刘顺泉因宋小官生病不能挣钱时便一脚将他踢开,《杜十年怒沉百宝箱》中太学生李甲和杜十娘约定终生,但实际上把杜十娘作为一件商品看待,以千金之价卖给孙富,作为太学生的李甲毫无情义,遑论当时的商人孙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韩侍郎婢作夫人 顾提控椽居郎署》中徽州商人偶然看到爱娘,便不惜重金要纳爱娘为妾。同样还有徽州商人程朝奉坐拥万贯家私,追求女色是欲望充斥头脑,看到别人家妇女有些姿色,就千方百计弄到他手上方才罢休,奸商的嘴脸薄露无疑。
(2)尖商:此“尖商”不同以上的“奸商”,具体表现为诚信经营,头脑灵活,财义兼好,深得商业之道,有的商人还颇具冒险精神。《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秦重被赶出油铺之时,身上只有几辆银子,但他诚实稳重,深受主顾欢迎,提供油的主家也把上好的油给他,因此大家都买他的油,他还在旗子上写了“秦”字,对自己的经商活动是很好的宣传。《施润泽滩阙遇友》商人施复,是个养蚕抽丝卖绸的小手工业者,捡到银子后出于同情,没有留下六两多银子,反而还给了同样善良的失主朱恩,后来施复迷路穷困,得朱恩桑叶相助,还热情款待,幸免于覆舟之灾,从此施复经商致富。乐善好施的商人成为发家致富的典型。作者书中宣扬命运天定,同时赞赏勤劳致富这一儒家的传统美德。这类人还具有经商的头脑,身上还有较强的冒险精神,《乌将军一必酬 陈大郎三人重回》里王生先遇到黄风迷路,后被强盗抢劫,如此三次仍然坚持出外做生意,强盗可怜他给了他苎麻,不料苎麻里藏有千金,自此营运顺利。由以上可以看出,“尖”是商人思维优秀的形容词,商人本身的素质较高,与奸相对,诚信商人和头脑灵活商人在话本中的出现证明“尖商”群体的存在,秦重和施复等小本商人经商致富的例子对无奸不商是有力的反驳。
三、从“尖商”到“奸商”变化的解析
《三言》、《二拍》刻画的商人形象广泛,从“奸商”到“尖商”的变化反映了明朝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中国古代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到了明代发生了变化,一直以来商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到了明朝中后期虽然提升,一些读书无望的知识分子也从事商业活动而获得大量财富,人人羡慕,但商业活动中的不良风气没有改善,这一点深深影响了作者和当时的接受群体。在作品里从小本经营者到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从国内商业到国外商业,甚至海外贸易都有所涉及。作家在反映这些商人商业活动时并没有从以往的角度进行贬低,反而以一种赞赏的眼光审视他们,以是非正义的观念进行评判,肯定其中人性正常欲望,这在以往的作品中不可多见,作者以新的的人生观价值为标尺,观察商人经营之不易,批评了商业活动中一些不良商人的龌龊行径和价值追求。小说里普通百姓对商人的印象也发生改观,儒家知识分子改变了传统观念,读书不成就转为商人,人们也无鄙视,如果借此致富,反而会大加赞赏。《初刻拍案惊奇》里就有写道: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营业,科第反在次着,所以商人归家,不管内而亲朋妇人,外而宗族朋友,只看你所得利息多少为重。得利多的,尽昏受敬趋奉,得利少的,遭到轻薄鄙笑,如同科举不中。这一点反映了人们生活观念更加务实的一面,但同时夹杂商业经济中重物质轻情义的不良习气。物质至上的理念深深影响了后世的社会生活观念,“奸商”与 “尖商”始如同河流两岸,不可终结,又并行不止。这一现象出现,是对人性与利益的深刻关系的总结,照射出文学反映现实的功用。
【Abstract】"three words" "two pat" depict the profiteers and sharp image of two similar but different groups, different contents in the text, the choice that they face money is different, it reflects the literary realism in the fun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profiteers Sharp business Connotation function
参考文献:
[1]邵毅平.中国文学中的商人世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4]朱全福.论三言二拍中商贾之道[J].明清小说研究,1996.
[5]李亚农.李亚农史论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作者简介:董增权,汉族,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明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