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祝传说发源地初探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梁山伯祝英台梁祝

徐 杰

梁祝传说发源地初探

徐 杰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梁祝传说发源地几种观点的梳理,同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对梁祝传说究竟源于何处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梁祝 传说 发源地

梁祝作为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其流传可以说是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韩国、日本、越南和南洋等国家和地区也有流传。暂且抛开其作为文学文艺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思想性等不论,单就考察有关梁祝发源地的几种观点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江南说”

梁祝江南说一直以来得到大家的公认,一则因为除梁祝最早的史料记载《金楼子》不可查之外,“这个传说最早见于宋代张津所著浙江省宁波地方志《乾道四明图经》,其文曰:‘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引者注:指鄞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为女也,其朴质如此。’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家,即其事也。”而事实上,早在唐大中五年(851),张读的《宣室志》中就有记载:“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上虞即今宜兴,会稽即今宁波,宋人记载梁祝故事的还有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根据庙记的记载,庙神名处仁,字山伯,梁姓,会稽人,过杭州时,在路上遇见一位青年,姓祝,名贞,字信斋;来自上虞乡间,传说中的马文才在庙记中亦有记载,被称为贸阝城庙头马氏,而梁山伯死后所葬之地即为清道源的九龙墟。其他文献如冯梦龙的《情史类略》、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等不再一一列举。总之,梁祝发源地在宁波宜兴似乎是大部分史料共同认可的,同时宁波宜兴又均有梁祝墓等遗址,似乎梁祝发源于此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一些学者对这一说法产生了置疑,并为此展开调查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二、“中原说”

这一提法应该说出现的年代较晚,因为从记载来看,在当时并没有提到在河南有梁祝墓,而梁祝中原说似乎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在梁祝申遗过程中召开的“中国梁祝申遗非正式磋商会”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浙江杭州市、浙江上虞市、江苏宜兴市、山东济宁市和河南驻马店市等四省六地达成“联合申遗”的共识,并共同签署了《梁祝申遗宁波共识》。

对于梁祝中原说,研究的文章有马紫晨的《梁祝中原说——梁祝故事本末、影响、价值及其发生地》,刘康健的《千古绝唱出中原——河南省汝南县梁山伯与祝英台故里考》,以及刘怀廉、张庆灵、刘康健合写的《千古绝唱出中原——河南省汝南县梁祝故里考察纪实》,这篇与刘康健的那篇内容基本相同,稍有增益。

这三篇文章中都认为梁祝传说发源于河南,其依据大致是从梁祝故事的内容说起,结合当地文化背景、民俗状况、实物遗存等方面来证明。如马文就是从梁祝故事的版本说起,涉及故事,戏曲等艺术形式,同时从官方各版本所记述内容和民间流传情况为线索,对梁祝故事本身进行了梳理,在各地对于梁祝具体细节记述有所不同的基础上得出其共同之处,即对五大情节的共有,之后即以此为切入点,从河南流传的梁祝故事和曲艺入手,认为其处理更合理也更接近于故事原貌,同时结合河南地区的地理特点,以及对于历史上梁祝姓氏的考证、对于各版本十八相送中涉及的出现频率较多的物件名称均系中原物产的考察,杭州地名由来的考察等对梁祝江浙说产生疑问,并依照传说的风物圈的提法提出了梁祝中原说。而在刘文中则提到早在1932年冯沅君就提出了梁祝河南说并予以论证,指出“梁祝传说以河南为中心,渐次向风物圈周围扩张。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得如此久远,全由人们钦佩祝英台的贞洁”。并由梁祝故事因贞洁而流传的假设提出越是靠近风物圈中心,人们越是崇尚祝英台的假说,进而以河南与其他几地梁祝墓等的关系得出河南正是这个风物圈的中心。再有与马紫晨一文相同的是,从晋干宝《搜神记》入手指出其中韩凭妻裙化蝶是形成梁祝故事化蝶的重要艺术借鉴手段,而干宝的《搜神记》正是中原文化的产物。另外他还结合河南省汝南县特有的地理环境,指出其是构成梁祝故事的重要条件,同时考察到河南省汝南县围绕梁祝故事所形成的上古民俗至今犹存,其中有趣的是马朱两家不通婚的习俗,也结合了历史原因,指出中原动荡、人口迁徙是梁祝故事以中原为中心形成东南、东北、西北走向的主要原因,而根据调查得出从挖掘的梁祝墓中发现汉朝的器物,似乎也成为梁祝故事在此地流传久远的一个有力证明,而第三篇文章则主要突出了这部分的内容。

三、“山东说”

历史遗物似乎总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而在梁祝山东说问题上,历史的遗物再一次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早在1952年,在修浚白马河工程时找到了梁祝墓碑,但1976年,梁祝墓碑再次被深埋地下,而20世纪90年代,这块明正德十一年(1516)的梁祝墓碑才再次被发现,而墓碑及其上的碑文则成为了梁祝山东说的一个有力证据。碑文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一为对梁祝传说的概述,二为此碑亦是重修,三为此碑为官修。在《梁祝故里在山东济宁考略》中有更加详细的论述和分析,指出碑文中所记传说中涉及的山东地名均为真实的历史地名,并根据官修梁祝墓这一史实证明梁祝山东说早为上层下层普遍认同。同时此文还从旧志记载和风俗传说两方面来论证梁祝山东说。在文中提到的《峄山志》和《邹县志》中有多处记载梁祝遗址,指出了峄山自古就有多处私学,并且考证了马坡梁氏、祝氏的迁移情况,指出“据专家考证,梁氏从马坡附近村庄迁出后,定居于一二十里之外的两城等地;祝氏因避水灾,后迁济宁任城宅河村”;梁祝墓记中所说的“西庄富室马郎”,其后裔于明代从西庄迁出,即今日马坡之马氏。上述地方,梁、祝、马三姓至今禁婚,有关的梁祝戏曲、电影等在梁、祝、马三村历来禁演。以此来证明梁祝山东说的可信性。

四、结语

一直以来,对于梁祝的研究,较多的是将其作为传说看待,并没有过多的考究其是否真有其人,真有其事,至多只在哪些情节是来自民间的创作,而哪些是文人等增饰的等方面进行考证,因为传说毕竟不同于历史。但同时梁祝之所以被称为传说,而不是故事,似乎也说明它有一定的真实性。因为按照传说故事的划分来看,毕竟梁祝有流传各地的相对固定的传说主人公姓名,情节也基本相同,但如果真的去考证其有多大的真实性,进而考证所谓真正的梁祝墓,似乎在现有资料的情况下很难有大的突破。当然,这并不是说否定前面所提到的研究方法及成果,正是因为一直以来学者们一步步的艰辛求证,为梁祝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对梁祝研究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且梁祝故事的形成究竟是怎样的,目前还是没有一个特别让人豁然开朗的解释,而这些都有赖于所有热爱梁祝传说文化的各界人士们的共同努力。

所以,虽然对于究竟何处的梁祝墓为真正的梁祝墓不能定论,甚至也许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梁祝墓,但对于梁祝传说的发源地究竟在哪里,即梁祝传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梁祝是否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到底哪一处梁祝墓才是真正的也许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梁祝这一传说及相关的梁祝文化所反映的民众的心理欲求及表达方式。

[1]周静书.梁祝文化大观(学术论文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刘康健.千古绝唱出中原——河南省汝南县梁山伯与祝英台故里考[J].中国地方志,2004(6):54~59.

[3]向云驹.“梁祝”传说与民间文学的变异性[J].民间文学研究,2003(4):94~97.

[4]周静书.论梁祝故事的发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31~36.

[5]杨亦农,邵鸿志.梁祝故里在山东济宁考略[J].中国地方志,2004(6):60~61.

[6]陈金文.明代曲阜孔庙缘何会有“梁祝读书处”[J].孔子研究,2004(2):102~105.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梁山伯祝英台梁祝
永恒的梁祝 永远的蝴蝶
大型传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明清闽南梁祝戏曲、俗曲的出版与传播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音乐剧《蝶》中“祝英台”音乐形象表现分析
不屈的灵魂,失败的抗争
寻找梁山伯
小提琴协奏曲
改装读书和草桥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