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研究现状述评
2016-11-26刘夫楠姜秉权
刘夫楠 姜秉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研究现状述评
刘夫楠 姜秉权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相关研究成果日趋丰富,涵盖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必要性、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策略与途径等方面,适时梳理与思考有利于问题的深入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吸引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想切实提高实效性,必须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保证大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持久热情和兴趣。学界从“05方案”提出后才开始将“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作为单独课题加以研究。可见,这一课题的研究时间较短,成果尚少,正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而且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中。为了能够清晰把握这一课题的研究状况,本文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可检索到的相关论文作了细致分析,并在梳理和归纳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给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概念界定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概念界定是研究的薄弱环节。正如恩格斯所说,“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极为惊人的变故”。这一现象也存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研究中。学者把“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仅作为一个熟知的常识性的名称加以使用,就会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问题研究缺少基本的理论依据,也难以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因此,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概念的界定不能局限在经验性的常识范围内,需要对其进行理论层面上的探究。
现有研究中仅少数学者尝试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进行概念阐述。最先明确提出的概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它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关系密切,也应该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邱柏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形态能够契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不断引发大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得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发展认知能力,而且可以在各种活动形态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产生对认知对象的高度体认。”[1]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彭建国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情感、思想观念等吸引到自己所传播的内容上来的力量。[2]龙汉武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是指高校学生在教育环境作用和教育行为控制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体现在行动中的强弱程度。可见,学者关于这一概念的认知不尽相同。
既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密切相关,因此,前者的研究一定会对后者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相比前者,后者提出的更晚,近两年才有个别研究者给出他们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理解。赵兴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就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载体把大学生的注意力、情感、观念等吸引到自己所传播的内容上来的力量。刘凤英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凭借良好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依托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载体,巧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自己所传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上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高度的心理认同的力量。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研究者们的观点相似度很高。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内涵表述已经初具成形。
值得注意的是,看似大家研究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是一个整体,但是相互结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却很少有人去理清。这一点,韩国海在《有效教学概念及评价范畴辨析》一文中有所涉及,他指出“有吸引力”是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态度维度,并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和吸引力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的直接结果,其直接表现为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积极的态度情感及行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产物。所谓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就是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产生的能够将大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中并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产生积极的态度情感及行为的力。
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构成要素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杨慧珍认为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结构包括思政课教师投入情感对学生的吸引、思政课教师个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吸引、思政课向学生传授的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吸引等。但是,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介体、教学环境等教学要素。从根本上来说,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介体和教学环境等教学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是一个合力,它的有无或者大小,同样取决于各教学要素共同发挥作用的效果。其中大学生虽然是吸引对象,但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即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意愿以及由学习意愿而产生的持续学习行为直接决定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有无及大小。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大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介体和教学环境等各要素所具有的力。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该课程的生命力。党中央和教育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010年5月13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发表题为“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的重要讲话。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3]这不仅体现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更为研究提供了政策指导。
学者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逐渐深化,从根本上揭示了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如果教学吸引力不足将直接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进而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育功能,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降低。如赵明刚指出,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不足,已经成为困扰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老大难问题,制约着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4]这一共识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研究不断深入的直接动力。
那么,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与教学实效性二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是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条件。没有吸引力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不可能具有实效性的。只有思政课教学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提高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值得注意的是,要清楚理论自身的魅力才是其生命力所在,只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忽略教学规律和教学目的的吸引力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提升必须坚持教学规律和教学目的,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提升吸引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开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优势,其根本目的就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研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科学性。如吕绍明认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要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互动性与引导性的统一。
学者们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具体对策研究呈现多层次、多角度。从研究层次看,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方面,研究者主要从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来谈如何改善思政课教学各要素。学者对各种教学要素都有涉及,其中教师因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最主要的,也是研究最多的。牟杰指出,提升教师的外表吸引力、能力吸引为、品质吸引力,密切联系学生、投其所好、凸显自身优势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重要途径。[5]贺佃奎主张坚持把理论的思辨性与实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广博性与专业性、深刻性与生动性、逻辑性与创造性、科学性与战斗性统一起来,充分展示理论的独特魅力,才能在吸引学生的过程中影响学生。何碧琼和蒋丽认为,恰当、合理地运用影视作品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能有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6]微观方面,高校为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开设了五门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是它们又各具特点。因此,选择一门课程进行研究,不失为一种提高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研究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好方法。
还有学者是从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出发,借鉴和运用了传播学、政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提出较新颖的途径和对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李永菊把意外、具体、可信、情感等传播原则与集中注意力、理解并记住、同意并相信和在意并行动等提高传播效果的环节相结合,并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提出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要努力找准情感沟通的接近点,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引导学生的行动。
综上可知,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较丰富。但是,这些对策大都停留在教学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上,实证研究较少,其对策的实践意义和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因此,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应该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
[1]邱柏生.从社会思潮的影响特征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53~58.
[2]彭建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4.
[3]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4]赵明刚.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路径探讨[J].教育评论,2015(4):59~61.
[5]牟杰.高校教师人际吸引力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
[6]何碧琼,蒋丽.论运用影视作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3):56~58.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姜秉权(1970-),男,汉族,黑龙江五常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刘夫楠(1991-),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