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为何知易行难?
2016-11-26王燕
□ 王燕
群众路线为何知易行难?
□ 王燕
从理论来讲,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并不深奥难懂、讳莫如深,而是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何以出现群众路线知易行难的问题?文章从社会分工、市场经济、用人体制、执政惰性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求,以期寻求破解方案,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加有效推进。
群众路线;知易行难;破解方案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建党九十多年来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大政治资本。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洗礼,既有值得弘扬的时代传承,也有令人惋惜的资源流失;既有值得捍卫的价值传统,也有急需解决的现实诉求。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积极主动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方面积极响应、高度重视、热情支持、踊跃参与,整个活动进展有序、扎实深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然而,其中也呈现出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从学理上说,群众路线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应该说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石并不深奥莫测、讳莫如深,而是通俗易懂、简约明了。然而,这样一种大众化理论在实践中却出现了断裂,呈现出“说着容易做着难”的实践困境。从小处来讲,这种历史与实践出现的不一致,可能伤及群众利益,损伤群众情感;从大局来看,有可能触及到党的执政基础与合法性来源。如何化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悖,需要加以审视,寻找根源,做出回应。
一、群众路线知易行难的障碍性分析
1.社会分工的限制——领导英雄主义幻想
马克思曾肯定地说:“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与中国古代俚语“时势造英雄”不谋而合。不可否认,英雄人物在其生活的年代都是起重要作用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但从产生根源来看,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基于社会分工的限制性,使得一部分人能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变成社会之焦点与被尊崇的对象。与此同时,长期处于领导者和决策者地位的个人在思想上容易形成自我认识的虚幻,导致领导者产生自我英雄主义。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党员干部以领导者自居,自认为居于社会之上,以历史开创者自为,从而颠倒了人民群众与领导干部的主从关系、本源关系、服务关系,自诩为历史发展中的舵手,是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常有“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的狂言;认为人民群众只是被动的、消极的实施对象,经常趾高气扬,漠视群众,对群众吆五喝六,甚至妖魔化群众,使得群众路线陷入走过场、展形式,呼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更有甚者对人民冠以“乱民”“刁民”等字眼。
2.市场经济的缺陷——资源配置的不公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在在资源配置方面非常有效,但并不完美。群众路线的目的指向群众根本利益而市场经济基于商品交换原则。商品交换基于个人利益与自由,重视效率;群众路线服务于公共利益与集体,维护公平。有学者因此提出“即使最有效的市场体系,也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的观点。
当代中国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重要历史节点,改革也进去深水区、暗水区,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点。市场经济的缺陷性存在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尤其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使一些既得利益者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与群众争利,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背道而驰。重点支持城市,远离城乡均衡发展,舍弃长远发展,注重短期收益,为自己谋取政治资本;一些国有企业利用垄断优势,形成垄断价格,谋取高额利润,避开市场监管,压低国有资产定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自卖自买或者低价出售国有资产,从中谋取个人私利;亦或采取机会主义策略,冠以各种堂皇理由,目的均指向个人私利。
3.长期执政的惰性——思想警惕的放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成就往往与惰性产生成正比,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把精神懈怠危险置于四大危险第一位,体现出精神懈怠的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类似问题依然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忧患意识缺失。和平时期经济建设的巨大成绩,造成精神自满和反对声音减弱,“救民族于危亡,扶大厦于将倾”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下降,官僚主义渐增,社会活力骤减。第二,精神空虚。一些人经不起糖衣炮弹物质利益诱惑的考验,忘了国家重托、历史责任、人民期望,沉迷于“早上跟着轮子转,中午跟着盘子转,晚上跟着裙子转”的歌舞升平之中。第三,思想保守化。一些干部掌握权力之后,开始奉行明哲保身、形式主义,不思进取,拒绝新事物,害怕新问题,难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第四,工作怠慢。一些干部脑袋不想事,身体不做事,工作不落实。
二、群众路线中知易行难问题的破解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实际上反映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文化落后、主客二分、关系失衡、思想惰化、互动不足的问题,从而使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产生脱节,严重影响到群众路线的实施效果,成为阻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绊脚石。为此,我们必须从文化创新、社会整合、市场规范、人才选拔和自我建设等方面,努力推动党群思想统一、相互促进、目标一致、和谐发展,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1.加强社会整合,确立群众本体,疏通民主渠道,促进良性发展
马克思曾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加强社会整合,首先在于利益整合。从学理来讲,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利益从根源上讲具有一致性。但是,中国的社会建设,物质财富并没有达到极大丰富,发展程度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还是人类谋生的手段,基于社会分工的差异性仍然是社会之必需。贫富的巨大分化给个人英雄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运用资源的情况出现巨大悬殊。由此,建立有效的合理分配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均衡机制成为利益整合的客观要求。从贡献力来讲,持个人英雄主义思想的人自认为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指引者,恩格斯对此早有论述,历史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能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恩格斯对个人对历史的贡献持开放态度,英雄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也是显著的。但是,这样一些人物也只是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许多伟大思想无疑是人民大众意志的聚合,由此不难发现,如果“英雄”与人民大众意志相左,那么“英雄”所起的作用就不是推力,而是斥力,将会弱化历史结果。
2.审视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消解小农意识,践行以人为本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传播,因为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出现了重科学性、轻价值性的倾向。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提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既是对社会主义全面认识的体现,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凝练与表述;既能够给领导干部以指导,也能够增强人民主体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本体能力,增强主人翁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目标,必然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是对小农文明的颠覆与洗荡,也是现代文明新的基石,中国崛起的新起点。
3.完善市场体制,加强市场监管,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共同富裕
首先,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监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已经生成,基本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体制、金融体制和财政体制,基本上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然而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性,市场与国家边界问题以及市场监管层面仍有不少需要改良之处。由此可见,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继续开启工商行政体制改革,深化监督体制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成为实践路径选择。
其次,统筹目的与方法之统一,宏观调控与价值规律之统一,实现共同富裕。目的需要方法促进,微观需要宏观指导,但方法有自我规律,宏观也不能替代微观。如果任由市场经济模式大行其道,那么资本主义社会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任由价值规律无限扩大,结论也同样如此。有缺点,但并不能替代,只能约束,只能统筹,只能相互发展,这样才符合辩证思维。市场经济是当今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虽然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但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即说明了这一点,可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实现需要市场经济来支撑,宏观调控也要有微观活力。要使双方相互促进,也要设有一定的界限,归市场的应交由市场,归政府的应交给政府;各安其职,各就其位,方能以方法促目地,以微观促宏观,实现共同富裕。
4.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考核体制,发挥监督作用,密切干群关系
制度建设,应突出“刚性”指导。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乏无力,难免流于形式;如果无所不包,难免失去方向,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牛栏关猫是不行的”!因此,在用人制度上,制度设计要显整体、求实用、重衔接、有针对,整体表述大局;衔接表征活力;实用体现任人唯贤;针对要包容,不拘一格。
考核体制,关系到人心向背、国家存亡、事业成败。优化考核体制,要以“三严三实”为指导,落实政策,选准干部,实施监管,培养高素质干部人才。同时,要构建简明有效的考核规则。思想上,重党性,重理论,重品行;实践上,肯干事,干成事,不惧事;指标上;能力强,责任强,品质优;监督上,声望好,业清廉,服务全。使所选拔的干部在思想上能够“守得住”,在事业上“敢担当”,在行动上“有作为”。
密切干群关系,需要提升干部工作的透明性。防止私人自定程序,自设规则,从而使程序流为形式程序。其次,用实际工作考核干部,提高用人的规范化、透明化、科学化,加强硬性约束;提升用人的道德感、亲民感、仁爱感,强化软性约束;提高参与有效性,保证群众参与度,实现意向落实性,有效达到用人公信力,密切干群关系,鱼水深情。
5.增强忧患意识,加强作风建设,选择合适路径,保持自身活力。
忧患意识自古有之,也是民族精神之重要内容。当前,面临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思想境界,更有助于推动群众路线的深入开展。由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忧国情怀;提出了“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的忧民意识;提出了力主党的先进性建设,大力防腐,拒腐防变的忧党意识。
路径选择也很重要。中国共产党有着丰富的治惰经验,我们应加以学习,有效利用。因此,要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查摆问题、深挖问题、自我剖析、开诚布公。做到查摆问题不隐瞒,深挖问题重根源,自我剖析要深刻。从中敢于揭短亮丑、真刀实枪、点准穴位,要能红红脸、排排毒、出出汗,能够达到政治生活受到锻炼,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受到触动。此外,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必须以上率下,领导带头;必须以行促知、以知促行;必须严字当头、必须层层压紧、从严从实、上下互动;必须相信群众、敞开大门。”
最后,现代社会是媒介社会,亟需利用新媒体搭建党群沟通的党群互动新平台,创新实践路径。
执政活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惰性发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勇于反思、敢于创新、活力无限、生机盎然,是时代的弄潮儿又是时代的舵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响应和热情支持,从而形成了相互促进、上下互动、秩序井然、和谐发展与活力四射的动人画面。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M].梁小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马克思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6]习近平.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N].人民日报,2014-10-09(1).
责任编辑:赵春燕
王燕,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从事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D252
A
2095-5103(2016)20-00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