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间舞井陉拉花的教育传承研究
2016-11-26吕扬
吕 扬
汉族民间舞井陉拉花的教育传承研究
吕 扬
井陉拉花是一门集声、乐、舞、情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其深沉含蓄的风韵,刚健苍凉的艺术风格,极富表现力的舞姿和动律,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是随着现代技术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它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面对着如何保护,怎样传承的巨大问题。本文以教育学视角出发,探究了井陉拉花的传承价值,并对其教育传承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思考,期望井陉拉花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及有利的传承,在民族舞蹈艺术的长空中大放异彩。
井陉拉花 传承价值 教育传承
具有山区特色的拉花大约始于元代,是以舞蹈、音乐、表演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来反映当地生存发展和精神面貌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产生并流行于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境内,是个性鲜明的山区民间舞蹈,类属北方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端庄的体态、舒展的舞姿、朴实的个性是它有别于其他秧歌的独具特点,它是历史传统的“活化石”,是河北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特有载体。但是随着现代技术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它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面对着如何保护,怎样传承的巨大问题。
井陉拉花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民间舞蹈,对其表演形式、发展现状、传承困境展开研究的艺术工作者不在少数,而本文主要以教育的视角,探究井陉拉花传承中教育体系的构建,期望通过多元的渠道使井陉拉花得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在舞蹈艺术的长空中永远闪耀。
一、井陉拉花的传承价值研究
(一)文化内涵的传承
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形成都是与当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井陉拉花作为一种典型的地方性民间艺术,是扎根在太行山脉的人民在长期生活劳动中发展而来的。它具有着山区舞蹈的特征,是井陉人民在战乱贫穷背景下逃荒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出了当时井陉人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它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其历史、宗教、民俗和生活等多方面。井陉拉花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需要以人为载体表现文化、传承文化。它不单单是对舞蹈动作、音乐、道具等形式上的传承,更要实现对渗透在其肢体、动律之中深刻内涵的传承,通过舞蹈的形式将前人创造出的文化长久保存、长效传承下去,才是对拉花纵向历史深度和横向生活态度的完整保留。努力保护井陉拉花,使之代代相传,最终还是要实现对其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及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文化传承。
(二)美育和德育的实现
拉花作为民间舞蹈有着育人的作用,其体现的是多方面的,其中,拉花很强的形象性和鼓动性,就能以直观形式给人以感染和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还有着行为的示范意义。美,无时无刻不存在于生活当中,井陉人民通过跳拉花来进行审美教育,在舞蹈活动中,所有人参与表演,不但可以体现出群体团结、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传统美德,而且还能使参加的人体验美、感受美,人们在跳舞时,感情集中,心灵净化,优美的舞姿,显示出跳舞者的个性美。井陉拉花多以群舞形式出现,有着戏剧化的表达方式,民众都能参与其中,这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一种群体间团结互助、共克难关的道德观念,因此它还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
(三)学术价值的体现
井陉拉花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严谨而完善的格式,对于研究燕赵文化,太行文化及当地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其他相关门类艺术的发展研究,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重视加强井陉拉花的传承,不仅能够使这门地方性传统艺术得以延续,而且有利于推动同一地域相关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充实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丰富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地方民间艺术。
二、井陉拉花的教育传承思考
传承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过程,在教育这个庞大的社会系统中就包含了传承。传承是一个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生命链,是民族艺术以及文化得以生存、延续与发展的必要机制,正是通过不断的传承,井陉拉花才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得以代代相沿。同样,拉花在传承过程中走进正规的教育传承体系也是势在必行之举,在基础教育中逐渐渗透,在高校教育中扩大影响,依托教育体系,更加能够拓展井陉拉花的传承广度及深度。
(一)纳入基础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是“打地基”似的教学形式,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以当地小学为试点,把井陉拉花纳入基础教育不仅充实了校园艺术教学内容,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广大青少年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身体,感受民间舞蹈魅力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并最终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这一举措既符合国家关于推进基础课程教学教育改革精神的要求,也有利于井陉拉花艺术的推广普及和保护传承。
(二)纳入高等院校教育体系
高等院校可以分为专业性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等,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场所,把井陉拉花的传承纳入高校教育体制具有非凡的意义。2002年10月,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会上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要在继承文化遗产方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为井陉拉花走进高校课堂指引了道路。
高等院校可以说是国家教育部门对其社会成员进行系统性专业教育的最高阶段了,其在展开拉花传承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第一,高校具有较好的文化传播和文化研究的气氛,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第二,高校教师队伍是精英人才的集结,具有对拉花等“非遗”教育保护与传承发展的认知和认同感,理论科研能力突出,有助于拉花本体传承下文化内涵的继续挖掘;第三,高校学生综合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较好,能很好地将书本上理论知识和老师口头上的讲述转化为脑海中的舞蹈意识形态,从而丰富其对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并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舞蹈的内在律动和外在情感。
(三)课堂教学向舞台实践的延伸
井陉拉花作为民间舞蹈的一个种类,是“活态文化”的体现,具有舞蹈艺术的流动性,它的保护传承不仅仅体现在“静态”的书本、图片、影像等资料上,更需要在“动态”中彰显其传承的活力与魅力。拉花从民间民俗活动中而来,经过提炼整合走进教学课堂,其终究还是会以一种表演性的模式走向社会。舞台是艺术文化和大众进行交流与传播的媒介,通过它来表现根植于民间的舞蹈艺术,是雅俗共赏且为大众所喜爱的,但目前以舞台形式出现的井陉拉花经典剧目屈指可数,并且多为民间艺人所创作表演,拉花的学校教学成果并未在舞台得以展现。中小学的舞蹈教学由于文化课的繁重压力,能走向舞台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但每年坚持举办学校拉花大赛是非常可行的一个举动。在表演过程中不仅学校之间相互交流促进改革,学生们更是通过表演展现了学习成果,培养了胆量和表演力,达到了综合心理素质的提升。如果说中小学的舞蹈教育受“应试教育”的牵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投入表演与创作当中,那么高校就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一重任,发挥优势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及老师积极投入拉花作品创作,多参加国内舞蹈界的各类权威赛事,以此为契机打响拉花在全国的知名度,提升其在民间舞教学中的地位。井陉拉花从课堂学习走向舞台实践,有利于实现理论学习到艺术实践的互动,从基础训练到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体验的转变,在实践中不仅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还可以反向促进拉花的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品质。
教育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机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民间艺术文化想要长久的发展传承下去都要提升到教育的高度,最终以规范、严谨的教育模式来确保其长效的保留。通过教育传承可以使井陉拉花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得到更完整更本真的保护,也可以实现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与传承。
三、结语
作为未来舞蹈艺术的教育者,传承宝贵的民间舞蹈文化是我们多么迫切的愿望。井陉拉花作为民间舞蹈艺术长空中一颗璀璨的星,希望它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吸引更多舞蹈艺术家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我们面向过去的反思和面对未来的展望,都是为了能够在今天跨出坚实的脚步,我们相信井陉拉花的未来是光明的,在众多学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必定大放异彩。
[1]周大明.河北舞蹈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蔡玉霞主编.太行奇葩—井陉拉花[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石明灯.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J].南方论刊,2008(03).
[4]陈彩虹.河北井陉拉花的现状调查[J].邯郸学院学报,2008(06).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