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
2016-11-26
知道
行为
手机拍照是否改变了人们的拍照行为?
看到有趣的事物、风景、人物,总会有人拿出手机去记录那个时刻,供以后回忆之用,或是传上“朋友圈”,供人点赞、评论,来获得社交的快感。
为什么我们现在如此热衷于通过拍照的方式来记录生活?
心理学家通过一些实验,发现拍照能提高我们在各种活动(比如跨年、聚会)中的快乐感,因为拍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们的沉浸感。
这个实验包含了多个场景,在每个场景中,一半人被要求不能拍照,而另一半人可以拍照。活动结束后,这些人会对他们的经历(比如游览城市、参观博物馆)的享受程度打分,结果发现,能拍照的人对自己的经历更满意,也更快乐。另外,在博物馆场景中的试验者还佩戴了视觉跟踪仪器,结果发现,能拍照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那些有意义的展品。
还有一些实验在实验室内完成,参与实验的人坐在电脑前,观看伦敦游览巴士的第一视角,一半人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来“拍照”,另一半人则不能。结果发现,即使在模拟场景中,有拍照选项的人也更为快乐。
当然,如果是负面经历的话,拍照则会使这种负面感受更糟。另外,如果活动本身就特别引人入胜或者互动性非常强的话,拍照并不能提高快感,反而会形成反作用。另外,有时候可能拍照者很开心,其他人却会被影响。
在拍照越来越容易、摄像的辅助软件越来越多,并且照片成为重要社交媒介的今天,拍照的行为几乎像我们吃饭喝水一样寻常,“人们愈发习惯将互联网融入自我的生活”,甚至将自己的部分“人生”存储在网络空间中。至于这种人生的记录方式是好是坏,是增进了快乐和社交还是削弱了人与人的联结,其答案只能是见仁见智了。(叶赌徒)
心理
为什么制定的计划总是实现不了?
人们在估计任务的完成时间时,存在着倾向于过度乐观地低估任务完成时间的一种现象,叫作规划谬误。
基于人格特质的研究表明,规划谬误基本不存在个体差异。
研究者们还进一步验证,在群体协商估计任务的完成时间时,同样存在着乐观地估计任务完成时间的群体规划谬误。规划谬误不仅是对任务的完成时间的低估,还存在着对任务的成本、风险的低估,以及对任务收益的高估。比如悉尼歌剧院,工程比预期推迟了将近10年才完成,费用超了十几倍。
规划谬误是一种认知错觉,如何规避规划谬误呢?
1.借鉴以往经验。
规划谬误理论认为,规划谬误产生的原因是规划者没能客观参考过去类似任务的完成情况,规划者应将目标任务和过往经验充分对比,进行多维度评估。
记忆偏差理论认为,个体的预测偏差主要在于规划者对过去任务的完成时间产生了记忆偏差。另外,参考别人过往的任务完成情况,可以更为准确地预测目标任务的完成时间。
2.旁观者视角。
研究者在实验中发现,与参与者相比,旁观者较少使用内部视角进行预测,从而较少低估任务完成时间。新近研究表明,用旁观者视角对任务进行估计时,能够减少个体对完成任务的渴望,增加个体对潜在障碍的关注,减少乐观偏差,提高预测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的准确性。
3.任务分解。
任务分解能有效减少规划谬误,特别是任务时间长且内容复杂的任务。心理学家认为,子任务往往是应该被考虑,却在整体任务中被忽略的关键步骤。当个体关注到这些关键步骤时,可能会充分意识到任务的复杂性与难度,因此能够更谨慎地进行估计,减少乐观偏差。(小红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