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真情 自然本色
——解贞玲《清风斋咏怀》散曲评说
2016-11-26门岿
门岿
(天津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天津 300191)
发乎真情自然本色
——解贞玲《清风斋咏怀》散曲评说
门岿*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天津300191)
中国文化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了解贞玲的《清风斋咏怀》。解贞玲女士是一位在文苑勤奋耕耘的多产作家,举凡诗词曲文各个领域都有不少作品,并且她还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领域也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当今不少诗人作家都对她的创作才艺给予了很高评价。应当说对于这些评价解贞玲女士当之无愧。
《清风斋咏怀》一书刊发了诗词曲的创作,其中散曲作品小令百余首,可以说集中展现了她的曲作成就。所以诗人丁芒在为该书作序即说她“一蹈散曲,诗翼高翔”。解贞玲的散曲作品皆系发乎真情,自然本色之作。最值得一说的是解贞玲女士的散曲创作不是为追求名利之作,也不是为应酬他人而写,唯其如此,她的曲作才没有矫揉造作之态,发乎真情,自然本色。
解贞玲的散曲无论是写景抒情叙事都是从生活中来,写的都是自己亲身感受。正如她自己在《畅游学海 攀登诗山》一文所说:“这些诗是我个人的一种真情表白,无刻意做作之嫌,我口吟我情,我手写我心,是我秉性使然也”。她的曲作《仙吕·寄生草·诗痴》也道:“无大智,不为利。痴心儿笔墨耕耘事,着意儿平仄三千字,何谈梦里苍天赐。案头几首曲诗词,招来窗外春风至”。她是把创作诗词散曲当作了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作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因而她的散曲作品自然情真意真。
这些散曲小令,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写景、抒情、记事、咏物、赠答、怀古几个方面。而无论哪一方面的曲作都是词由心生,顺口而歌,极其自然,朴实无华,恰好表现了散曲本是民众心口合一的本色。也正是在这一方面解贞玲自觉不自觉地继承并发挥了散曲的传统特色。
就解贞玲的散曲作品可以具体来看她的写作内容。
解贞玲的写景曲,写的大都是她南北游历亲眼所见之景,对这些美好景致的描写歌咏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民族自豪感,正表现了她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里没有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没有一句干瘪的政治说教。而这也恰恰表现了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炎黄子孙对自己国家的挚爱之情,更表现了她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热恋之情。请看她讴歌庐山(《越调·小桃红》)、黄山(《中吕·卖花声》),赞美泰山(《黄钟·人月圆》)、绵山(《越调·小桃红》),无论是写鬼斧神工、壁立千寻,还是写秦松汉柏、层楼栉比,皆表现了她对山河壮丽的倾倒拜伏之情。再看她她描摹五台、晋祠胜景,“一片仙光仙境娇,寺庙丹青难个描“(《黄钟·贺圣朝·五台山》),“唐碑稀世珍,犹见挥毫貌”(《正宫·塞鸿秋·晋祠》),礼赞并州新貌“修整了汾湖又添了几架彩虹桥,呼伴船儿逐队摇。数从头,今日新太原,教我如何陈述妙。不通的丁字路先后互交,宽绰;十里迎泽特色长春人车通行道。东西山环城高速快煞人也么哟,历史文化名城,宜居人间仙境,时尚潮,有幸住这里应可掩嘴儿笑”。(《仙吕·锦橙梅·赞并州》)皆是她对家乡美景的由衷赞叹。
一个爱国者必然爱家乡,家是一个人的出生地,是一个人的立脚根本,在解贞玲的抒情曲中直接表现了她对于家庭的眷恋和对于人间真情的珍惜。她不忘自身的由来,对于养育自己的母亲表达了深深的眷恋和感恩之情。在《正宫·塞鸿秋·清明祭母》曲中她深情地叙说“坟头望断慈祥貌,儿时总是偎怀抱。曾无烦怨欢颜笑,心中脉脉情形俏”。她的《正宫·双鸳鸯·婚礼曲》和《正宫·双鸳鸯·双飞燕》、《双调·沉醉东风·花好月圆》、《中吕·醉高歌·情醉》,还有《中吕·十二月带过尧民歌·情》以及《中吕·山坡羊·一世情缘》则都是她对于家庭和美幸福生活的渴求和赞歌。在这些曲子里她高唱“每日里油醋酱盐,少不了针线绒编。多少事情连意连,有亲人更在身边”,“数前缘儿女是前缘,说齐肩风雨也齐肩”,“相谐奔前程,一往情深不醒。怡神荡魄留芳影,要真诚互敬”,“盼爱巢登鹊桥,月圆花好人娇。彩球飘,红灯照,梦中仙乐春风闹,歌一曲白头到老”。她和丈夫俩人都淡泊名利,与诗书为伴,恩爱互敬,自得其乐。“携手儿与夫同路,并窗儿与书相慕,好端端惹那群芳妒”。而她的《越调·天净沙·追求》和《越调·天净沙·温馨》两曲则抒发了她追求“和谐幸福人家”的愿望,和对于自家“和谐情调,夫妻喜乐陶陶”的陶醉心情。《商调·醋葫芦·六秩情怀》“挥毫阵阵精神爽,涤尘襟书声琅琅日照东墙”更表现出她晚年的高雅情怀。她不仅要自己家庭和美更愿天下人“家家团聚,人人欢唱,一派安详”(《黄钟·人月圆·中秋》),为什么家家能和谐幸福生活,她追根溯源那是因为人逢盛世,所以她由家又及国,高唱时代赞歌:“九州春到,万民欢笑。和谐境界,红阳映照。月月增,年年涨,步步高!盛世人间更好!”(《黄钟·节节高·盛世》)这些曲作则表现出作者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眼光短浅只知道自己,只关心自己一家的凡夫俗子。
解贞玲的博大胸怀在她的记事曲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这其中代表作可以说有三首。其一是《正宫·小梁州·北京奥运会》:“奥运北京世纪迎,圣火煊腾,鸟巢创建一心倾。开幕景,世界元首羡峥嵘。[幺]诗书礼乐击声骋,这文明, 绿色长赓。意似痴,心如镜,应了百年好梦,真个是中华民族显精英”。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大事,世界大事,作者能够抓住这件大事来写,就说明她心中装有中国,装有世界。而一句“世界元首羡峥嵘”更是写出了中国强大起来了的自豪。“应了百年好梦,真个是中华民族显精英”就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兴奋与欢乐,这不是为个人得失欢乐,而是为国家为民族的强大而欢乐而高歌。这种情感在《仙吕·醉扶归·祝贺神七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和《中吕·山坡羊·贺神七凯旋》两曲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天门开了,星光万道,今宵更唱诸宫调。宇风飘,宙云高,苍穹漫步千般俏。四海五洲都叫好。瞧,天乐了;瞧,人乐了”。对于宇宙飞船这一时代科技尖端事务,中国能够跃居世界前列,那是令世界震惊的大事,也是一切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人民都拍手叫好的事。所以曲中写“四海五洲都叫好”“天乐了,人乐了”是对时代声音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为国家为民族自豪情感的真实表现。《正宫·塞鸿秋·大阅兵》曲写道:“今秋十月京城亮,威颜示我三军壮。精良武器咱家创。盛典彩旗扬,四海翻波浪。东方仰首高歌唱。”描摹了大阅兵的气势雄威,和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中国再不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更不是任人欺侮的国家了。“东方仰首高歌”的新时代到来,一代中国人可以在世界挺胸自豪了。
解贞玲爱家爱国爱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所以她的曲作有相当数量的怀古之作,这些曲作是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怀念和歌颂。人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祖宗,这样才会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中国人。在解贞玲曲中写到的历史人物有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屈原,秦朝的秦始皇,汉朝的韩信、昭君,三国时的诸葛亮,唐朝的杜甫、李白、武则天、杨贵妃,宋朝的司马光、唐琬,金朝的元好问,元朝的乔吉,明清时的傅山。这里有帝王将相、文臣武将,有诗人良医,还有后妃才女,对于不同的人物她注入了不同的情感。
有的是怀念历史、缅怀贤良,她道武则天“求贤治国虚空席,碑无一字长非议”(《正宫·醉太平·文水武则天庙》),她敬佩傅山多才多艺“草书占上峰”“医术更精钟”是一个“医贫济世不老翁”(《黄钟·贺圣朝·游晋祠云陶洞缅怀傅山》)。
有的是记叙功业,感叹唏嘘,他写道“秦皇武略堪称妙,战鼓敲一阵狂风扫。卷烽烟策马挥刀,六国悄然湮灭了”(《正宫·学士吟·长安兵马俑》),她祭拜司马光道“青坟藏古史,涑水记根源;今夕是何年,犹诵千秋卷”(《正宫·白鹤子·谒司马光墓》)。
有的是悲悼痛挽古代英烈,她为“子推火葬”而“饮恨颂贤良”(《越调·小桃红·绵山游》),她悲惋韩信“没来由惹了杀身祸”,(《中吕·迎仙客·韩信》),她更高唱诸葛亮的谋略功业而“挥泪儿千古悼军师”(《越调·凭栏人·诸葛亮》)。
有的是赞颂历代文人学士,她吊屈原道:“离骚神韵知多少,情深意远楚辞骄”(《双调·风入松》),她在游黄鹤楼时思念李白“题诗楼阁几读熟,羡袖手谪仙谁再逐”,她在赞扬元好问的高风亮节同时又特别指出元氏对文学的特殊贡献“初开散曲输新艺,文涵骚苑传真谛”,她在叙说了乔吉的文学成就之后更高呼当今要“曲坛重振承贤迹”(《正宫·塞鸿秋》)。
在对这些形形色色人物的歌唱中、描写中,怀念中,赞颂中表达了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由衷的崇敬之情、挚爱之情。
写诗谱曲是解贞玲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更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举凡交友应答、起居睹物,她无不要用散曲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些咏物、赠答曲却也表现了她的不凡情趣、高雅胸襟。她的咏松竹菊雪诸曲纷纷表达了她不与世俗合流孑然独立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 “不学桃李春光媚,不羡柳絮飞天际。芦中空,容物无穷,惯与冰霜斗凄厉”(《正宫·鹦鹉曲·竹》),“艳丽多姿,铮骨傲霜犹发”“韵雅品高姿潇洒”(《正宫·甘草子·菊》);“茫茫大地银光耀,梅花漫舞梅园好”“写真情对景诗敲,唱曲儿冰心未老”。(《正宫·学士吟·雪》);“不沾春花放,乘时傲雪霜。伫看五色着清妆,千花过后独飘香”(《正宫·白鹤子·咏菊》);“盘根笼瘦叶,老干越葱青。不与桃李媚春光,惯把苍颜孤寒骋” (《正宫·白鹤子·松》)。这些咏物曲实在于明志,写物也是写人,物语皆情语也。
她的赠答曲多是贺喜之作,表达了她对师友文作成就的祝贺以及喜寿的欢欣之情。情意真挚出自内心,不是一般泛泛应酬。看她写常箴吾“印章书法含诗意,频敲檀板流真谛。曲开百卉担纲系,呕心沥血谋传递”(《正宫·塞鸿秋·敬赠常箴吾老师》),活画出一位多才多艺曲坛教师形象。看她《贺蔡公金婚》“诗坛词苑长驰骋,鱼水情怀伉俪凝。半生村落共农耕,老花镜,日夜亮铮铮”(《中吕·醉高歌带喜春来》),表现了她对蔡公夫妇一生和谐共同在文坛笔耕不辍的敬仰之情。其他像《双调·拨不断·谢栗文政先生赠〈诗游三晋〉》《中旅·满庭芳·贺〈郑重诗文选〉付梓》《双调·庆宣和·祝福郝敦明先生八十华诞》等等曲作都表现了她对同道曲友的敬重和他们彼此间的厚重情谊。她和师友之间总是“心,永不老;情,总不少”(《中吕·山坡羊·诗友聚会》)。
正是由这些不同内容的曲作人们可以知道解贞玲是怎样一个人。而她的一曲《商调·醋葫芦·回望》则可以说是她的一幅自画像:
数平生坦然回味长,朝暮里念着强国锦绣邦。乘东风冉冉大地扬,呼唤醒李桃百花放,蝶舞蜂回人舒畅。不与名家比排场,剩有诗痴书狂还迭迭写文章。
是啊,解贞玲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写作诗文词曲,她的曲作继承了元曲本色自然的传统,朴实无华,毫无雕琢,更无脂粉气。她的曲语大多似乎是顺口而歌,直白如话,自然天成。但是越是这种看似不经意顺手拈来的曲词,则越是经过千锤百炼功夫才能得到的。对于这种勤学苦练的过程解贞玲在她曲作中如《双调·沉醉东风》和《仙吕·一半儿·学曲》、《仙吕·寄生草·诗痴》也有所描绘。她“识鸿儒”“习书”“翻曲谱”,“诗坛曲径觅根由”,无时无休,企盼着梦中“曲自流”。苍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达到了自己追求的目标,在曲坛可以恣意遨游。所以她的曲作每一完稿便得到同道里手的好评。对于其人,品读其作,梁衡曾说:“贞玲同志是学财会的,以后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她一直执着地练习书法,创作诗文,对诗书画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她每天四时就起床练字习文,平时与朋友酬唱诗词,撰写诗话。这是为什么?不为什么,就是为了一个爱好。她并不想成名成家,只求一颗心有个安放处,生活得平静、闲适。”(《三晋都市报》,2013-03-22)
在达到一定学识后解贞玲对于同道的曲作也曾加以评说,这些评说有的是专就散曲而论,有的则是对同道诗词创作总体评说中顾及散曲,无论哪种样式,她的评说也多中肯,甚有见地。例如她在评说原振华诗词之作的文章,就其散曲创作她讲述了山西散曲在当今的发展状况,指出原振华加入《当代散曲》编辑工作“为编辑部注入了新鲜活力”,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指出原振华“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细腻的手法,不断写出一篇篇散发着独特风格魅力的散曲作品”(《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试评原振华老师的诗词艺术》)。她评说孙爱晶的散曲说“爱晶先生是位优秀的写政治抒情诗词曲的诗人”,她分析了孙爱晶的几首诗和曲作,指出了那些诗曲的政治意义,确指孙爱晶是时代的歌手。同时她又分析孙爱晶曲作的艺术特点是“充满着率真灵气、新鲜活泼、俗趣横生、来自生活顺口而歌的曲味”(《绚丽的芳华——孙爱晶先生诗词曲艺术刍议》)。她在品读常成儒的文集时指出其人历经沧桑宁折不弯,保持作人的尊严,指出他的曲作确也显示了他的人格,“一个带书生气的‘铜豌豆’形象跃然纸上”(《一个孤独者的文学坚守——读常成儒先生〈三井人生〉》)。她在怀着景仰之情品评蔡德湖的诗集时对其散曲作品赞赏连连,说其《仙人掌》曲是“以曲笔直写胸臆”“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咏物小令”。说其《丙戌元宵汾湖抒情曲》“小令无一处景中无情”,说其《神舟七号凯旋》“此曲弘扬主旋律,振兴民族精神,为当今散曲讴歌时代风貌,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诗魂——蔡德湖先生诗词艺术蠡评》)。她评价曹效法的曲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真挚热爱与深切关心”“对故乡的殷殷深情(《诗书雅韵奏华章——解读曹效法先生的诗书艺术》)。她还在《诗词焕彩 高情逸韵——尹昶发先生诗词艺术赏析》《格高风雅 情真意远——读韩海莲先生〈海梦集〉》等文章分别评说了他们的散曲作品。这些评说都满怀深情,知人论作。解贞玲对同道无论前辈同辈都真诚以待,尽力剖析其作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大加赞美,为山西散曲创作的昌盛竭尽鼓吹之力,其中自然也为家乡曲作的成就颇多自豪之情。
解贞玲论述散曲的代表性文字是《曲魂——常箴吾先生的散曲情怀》,在这篇专门的论述散曲家的文章她不仅对常箴吾其人其作进行了评述,而且由此也充分表达了她对于散曲艺术的认识。她认为“姹紫嫣红的百花诗园,诗歌若是一顶皇冠,散曲当属冠顶之明珠”。她说:“散曲注定是一个比其他艺术创作更加艰难的艺术事业”,“山西是散曲的摇篮”。她从常箴吾先生的生平和他的散曲情结出发,认定常箴吾一生与散曲结下不了之缘,“魂系散曲”。常箴吾“功力扎实”,不仅有曲作且有曲论。“散曲是先生生命与灵魂的寄托所在”,“他静守寂寞,耐得清贫”,“为散曲的复兴与繁荣,做出了应有的成绩和奉献”。解贞玲和常箴吾志趣相同,都是业余诗人、散曲作家,都不为名利勤恳劳作,又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比之于常,解贞玲年辈较晚,她对于常先生的评述也可以看作是她对自己认识的一面镜子。
读过解贞玲女士的一部部文集和散曲作品,我从内心感到中国文学千百年脉脉相传到当今,正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像解贞玲女士这样一批人热爱文学,把诗词曲文的写作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正因为有他们一生一世孜孜不倦地劳作,才会使中国文脉一代代得到传承;也正因为当今有解贞玲女士这样一批有志于文学的作家,用他们心血的结晶——一部部一篇篇文学杰作,才把当今中国文学的星空点缀的绚丽多彩光辉夺目。我祝愿解贞玲女士今后继续努力,生命不止,笔耕不辍,曲作曲论更加精益求精,写出更多更好能够永久传世的佳作!
责任编辑徐炼
*作者简介:门岿(1943-),男,河南南乐人,文学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491(2016)02-01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