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的实践
2016-11-26陈冠桥
陈冠桥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的实践
陈冠桥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自2005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自身在公共外交方面的特殊优势和作用,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型宗教文化交流活动,成功创建了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教论坛等宗教文化交流品牌,增强了在宗教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了同海内外宗教界的友好交流,展示了中国宗教界的良好形象,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公共外交平台,受到了海内外宗教界的肯定。
四项任务:联谊、合作、沟通和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巩固和扩大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开展公共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王作安会长在2014年协会理事会上指出,在对外交流中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讲好“中国宗教故事”。
宗教能为中国对外交流和公共外交提供重要平台和载体。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在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下,以促进宗教文化交流为己任,创办了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教论坛等文化品牌,举办了一些颇具特色的双边和多边宗教交流活动,正在成为推动国际宗教文化交流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协会公共外交的职能和内涵体现在以“中华”为标识,以“宗教”为载体,以“文化”为依托,以“交流”为手段,在“尊重、包容、团结、合作”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保护、管理、引导、服务”的工作理念指引下,竭诚为宗教的国际交流搭建平台,为中外文化的友好合作发挥窗口与纽带作用。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的公共外交,主要包含四个层面的任务。一是联络友谊。广泛联系港澳台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海外华人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加强了解和增进友谊。二是促进合作。积极促进祖国大陆宗教界与港澳台和海外宗教界在宗教理论研究、宗教文化发展以及宗教教育和教务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强沟通。向港澳台和海外宗教界人士介绍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反映海内外宗教界朋友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意见及建议。四是提供服务。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与协调,协助政府部门,维护港澳台和海外宗教界人士在祖国大陆的合法权益,为其排忧解难,提供服务。
主要活动:文明对话与交流互鉴
开展宗教文化交流,对增进文明对话和人民友好、消除因宗教差异引发的仇视和冲突,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自成立以来,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推动、组织宗教界开展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间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服务抵御宗教极端主义工作,充分发挥了协会在公共外交方面的独特作用和特殊优势。
一是成功举办了大型国际宗教论坛。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协会结合自身特点,成功举办了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三届国际道教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国际宗教交流活动,成功展示了中国的风范和形象。这一系列大型国际宗教论坛凸显文化色彩,深入挖掘和谐和平意蕴,积极阐扬文明互鉴理念,推动包括中国佛教、道教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同时,协会还参与尼山论坛的组织工作,共同举办了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旨在发挥以孔孟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合作。此外,协会首次主办的以“中道圆融——凝聚善愿力量”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宗教分论坛于2015 年3月举行,阐释“中道圆融”思想,倡导“宗教和谐”理念,为博鳌论坛注入深厚的人文气息,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是重点做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工作。协会大力支持和引导宗教界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宗教交往。通过举办佛教圣物以及佛教音乐出国、出境供奉、巡演活动,扩大中国佛教文化影响力。组织《神州和乐》于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及中国香港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受到广泛好评。联合中国宗教团体举办“中国-新加坡2009宗教文化展”,开启了跨宗教、跨国界、跨文化交流的尝试,成为在对外交流中实践宗教和谐理念的积极探索。协会王作安会长率代表团于2010年11月出席在斯里兰卡召开的第25届世界佛联大会,提升了中斯佛教友好关系,扩大了中国佛教界在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中的影响;率代表团于2015年4月出访印度、尼泊尔、泰国,进一步深化双边宗教交流合作。
三是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十八大以来,协会主动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探索加强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宗教联系,全方位、立体式、多宗教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层次宗教交流,多做增进民心工作,努力为筑牢“一带一路”成功建设的社会和民间基础发挥作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办“‘一带一路’与宗教对外交流”的专题研讨会,为增进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工作广泛听取意见。与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中国宗教走出去战略高层论坛”,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讨论了中国宗教公共外交和对外宗教文化交流的现状、经验、前景和挑战,讲述中国宗教走出去的鲜活事例和精彩故事。
四是成功举办了国际宗教文化展演。针对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后伊斯兰国家对我宗教政策的误解,协会支持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举办“2010中印尼伊斯兰文化展演”“2012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2013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等多次大型活动,探索对伊斯兰国家公共外交的新模式。针对美“民意”受媒体误导而对我国宗教状况产生的误解,2006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会同中国基督教“两会”借助中美宗教界积极力量,按照美国受众心理和鉴赏习惯精心设计了“中国基督教圣经事工展”赴美巡回展览,增进了美国民众对中国教会真实状况的了解和理解。连续举办两届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加深了中美教会和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此外,协会还多次派员参与国际性宗教对话活动,加强与同国际宗教组织的联系,建立磋商机制,遏制极端主义,促进不同宗教和信仰间的对话与合作。
结 语:弘扬传统文化 抵制极端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支持不同文明和宗教对话,鼓励加强各国文化和民间往来”。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通过宗教文化对外交往和不同信仰文明交流的互鉴提升,为塑造更加成熟自信的当代中国国际形象,搭建了新颖出色的公共外交平台。今后,协会将继续发挥公共外交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打造交流品牌、塑造交流载体、开拓交流渠道,遏制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更好地凝聚海内外宗教界、文化界、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开创交流协会公共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继续搭建平台,打造交流精品。继续办好与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分别共同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教论坛两个大型、重要的宗教多边交往平台,注重内涵式发展,紧扣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将这两个平台机制化。继续支持组织伊斯兰教展演活动,发展与伊斯兰国家友好关系,探索与伊斯兰世界和谐共存的新模式。继续精心打造基督教圣经事工展和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交流品牌。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模式,继续开展同欧美俄国家的宗教交流,解疑释惑,增进理解。参与国际宗教和平事业,广交朋友,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二是继续发挥优势,创新文化载体。协会公共外交工作配合整体外交大局,发掘宗教文化中的积极有益内容,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继续在针对性上下功夫,在实效性上做文章。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积极引导五大宗教团体结合自身的历史资源和现实需求,对各自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着力阐释宗教中和平、和谐、和好等有益于社会进步要求的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欣赏和分享中国宗教文化、中国故事,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继续选好题目,开拓交流渠道。继续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推动同周边国家的宗教交流,广结善缘,拉近与周边国家信众的情感。进一步积极发展探索增强同有关国家的宗教联系,建立机制性交流平台。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开展同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家的佛教文化交流,推动和实施“湄公河国家佛教领袖访华及友好交流”项目,巩固和深化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构建“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长效交流机制,进一步支持宗教界在国际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开展宗教文化交流,继续发挥宗教文化在民间外交、人文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不断开拓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的公共外交事业新局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冠桥:国家宗教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