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多元的幼师美术教学
2016-11-26周子敬
周子敬
走向多元的幼师美术教学
周子敬
“美术”就是指能带给人们美的感受的艺术形式。人的感觉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都是艺术形式的承载体,而人的这些感观功能又是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密切联系的:人文、地理、历史、科技等方面与艺术的千丝万缕的关联是交互相融的。脱离开人类社会的这张网,艺术也就没有了可存在的基础。美术亦然,美作为社会形态的一种,必须与社会融于一体。
多元 幼师 美术 教学
一、多元美术教学计划
(一)美术学习目标
延伸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认识不同美术创作与风格,让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利用不同媒材激发无限创意,透过创作描绘创意图像,抒发个人情感加深学生对美术的鉴赏能力,提高生活品位的素养;精炼自我的美感觉知与技能,发展美术鉴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每学期提供成果展览,包含个人创作的成品展示,表现个人创意;另外也鼓励学生组成团队合作策展,从规划展览动线开始到作品的呈现等,将美感想象透过可互动的空间具体呈现。
(三)多元评量
糅合本地元素开辟一座创意实验场,规划如编织社、手工艺社及版画社……特色社团,让学生可以辨别各派美术风格及累积相关知识,并学习各类基础或进阶的创作技巧,开发学生创意表达的能力。
(四)美术学习的愿景
美术学习是必须长期累进、发展的,其最终的目的,即是落实对人的关怀。透过各种创意活动活化美术,让学生在主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人文素养,进而从审美活动体会美感特色与价值,以丰富美术涵养,增进人格成长。而融入各地特色文化的课程设计,内化个人对多元艺术的共鸣,落实生活中的美学感知,丰富生命的层次感,让美术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灵中萌芽成长。
二、多元美术的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
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方法及课程内容的革新。打破填鸭式教学,以启发、开放及讨论的教学模式,鼓励自我成长;借由同学之间的合作参与,达到协同学习的效果,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无方向的学习转换为有目的、有意向意义的学习。强调结合各自家乡文化资源,让学生走出教室,跨领域体验学习,学生可发掘自己天赋所在,依自己的性向与需求,找到自信动力。
(二)教学措施
把握学生的审美特点进行引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重点、面相结合,以点带面,共同进步。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用画笔来描绘出发自内心的感慨,激活他们的思想,充分表达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每堂课前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设计好教学环节,正确判定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突出教材中的美感因素,教法灵活,层次清晰,得当,结合各年级的学生特点加以把握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成长的天地。在新课改形式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新课改相关理念,领会课改精神,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得以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实现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注重美术课程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意与能力。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为课文插图,为日记作文配图;结合自然、社会、劳动等课程进行描绘、手工制作,布置美术园地。
三、美术三大学习情境
(一)课程教学
课程注重学中做,做中学,在知识的讲授传递以外,也重视学生实作练习的经验。采用团体讨论、小组合作等协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尝试各种角色分工;教学内容则设计各类成果展现、练习活动、演说报告等方式,活化知识为实际运用,并强调各地文化资源的结合及跨领域教学的创意连结,让学生开展更多元的学习视角。鼓励具天赋潜能的学生发挥特长,也鼓励每个学生拥抱美感的熏陶、培养美学鉴赏的格局能力,因此规划让学生在更多的学科节数及社团时间中动手做,觉察个人潜力及兴趣所在。
(二)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强调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位,组织一个美术社团激发荣誉学习动机。邀请专业适合的校内教师或外聘专业教师,学习时间扩充为每天下午的70或120分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探索个人兴趣,从美术实践课程中丰富生命体验。优异表现的学生将个别指导或组队参展参赛,期末也安排社团成果展现,让每个学生的天赋都获以展现机会、潜能得以开发。
(三)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动力,努力追求学生生活的艺术化。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来探求美术知识,把美术问题生活化,真正体验到美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增强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一种乐趣。美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1]刘凌霞.美术课堂应渗透人文之美[J].考试周刊,2011(05).
[2]高丽霞.美术课堂突出创作课题的尝试[J].中小学电教(下),20151(05).
(作者单位:汝南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