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等一个人在告别
2016-11-25胡识
胡识
当我亲手把这张大学毕业的合影照小心翼翼地放进相框里时,我听见乡下的蛙声,树叶声,昆虫声,夹杂着一股股人潮涌动的声音,像翻滚的热浪袭击着我的耳膜。我情不自抑地伤感起来,眼角变得湿润。这是我生命中第四次同很多人,很多事告别。
我记得第一次同那帮只有十多岁的少先队员告别时,我们站在操场上,拉着彼此的手,围成一个很大的圆圈。那时候,我们唱的毕业歌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他们都说这首歌很好听,也容易记得住,原因是教我们唱这首歌的老师十分有趣,且才华横溢。他隔三差五地会给我们讲笑话,上音乐课,他说六年级(1)班最拿手的歌曲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他一边说着唱着,一边用手笔划,然后我们就齐刷刷地跟着表演起来。
那一天,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我们的头发上闪着金光,像跳跃着的火焰。风儿从侧面吹来,我们的红领巾轻轻飘动,像摇摇欲坠的红叶。我们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拿过站里(乡镇小学文教站)文艺汇演一等奖。彼时,我们每个人都喜出望外,奔走相告,可不曾想过仅仅几年后的今天,我们还会因为这首歌突然松开对方的手,转身离开,渐行渐远。
“鸡架子,以后没人跟你抢连环漫画了。”
胡小明是我的同桌,他说这句话时,正站在我的左边。我用嘴巴凑近他的耳根,说:“嘿,你还欠我三大包辣椒片呢!你跑不掉的!”
胡小明伸出手,我朝他扮了个鬼脸,就这么两个动作,竟成了小学毕业照里最出彩的瞬间。
有时候,告别还真有点儿像“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你越用力挥手,越显得狼狈不堪,大煞风景,而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或无心做出的某件事却能让人至今记忆犹新。
小学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地考上全县最好的初中,胡小明则跟着他爸妈去了外地念书。因为换了新的环境,有一段时间我比较沉默寡言,总觉得这世上没有谁能代替得了胡小明在我心中的位置,我只把他当成好朋友,只愿意和他分享我的喜怒哀乐。
当然,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等我看到好几个和胡小明有着差不多长相,性格类似的同学时,就又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几次接触后,我便跟这些人称兄道弟了。我们一起骑单车去山上采野果,一起玩格斗游戏,彼此辅导作业……
我以为这样的日子一定过得很慢,就像蜗牛在地上爬行一样。但某天醒来,我发现那时候我做的白日梦,对同学们说的话竟然成了现实。
读高中时,我喜欢上了一位姑娘。她有一双俏皮的耳朵,喜欢穿白色板鞋,迷恋周杰伦,成绩很好。她也会隔三差五地叫我带冰激凌给她吃,那时的我总是精力充沛,信心百倍。
心理学把这种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即某种场景好像在何时经历过,某个人好像在哪里遇到过,某种感觉好像在何时存在过的现象,定义为“即视现象”,也叫“海马效应”。
看到这句话后,我终于能理解他们在初中毕业晚会上所说的梦想。
同学A说,我觉得自己可以考上重点高中。
同学B说,我认为自己会成为一名特岗教师。
同学C说,毕业后,我应该能长到175厘米,变得超级帅,成为万人迷。
同学D说,长大后,我估计会继承老爸的手艺,开拖拉机。
同学E说,我愿世界和平,中国不要再发生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民族灾难。
我说,我应该会喜欢上一位姑娘。
话音一落,全班鼓掌,哄堂大笑,我则被吓得面红耳赤。
三年后,同学A不但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还拿到了浙江大学的保送名额。
同学B从上饶师院念完三年专培,即将奔赴某乡村小学教书,现在的她也和昔日判若两人,开始化浓妆,涂指甲油,穿高跟鞋,走起路来张扬得厉害。
同学C在某民办高中当了三年校草,每次学校举办联欢晚会,他都登台表演街舞,成百上千位女粉丝会为他招旗呐喊,送他鲜花和情书。
同学D没能考上高中,便和他老爹学开拖拉机,每天早出晚归拉钢筋混凝土,偶尔还要替乡里乡亲拉猪粪。
同学E在班上担任历史科代表,当在新闻里看到最后一批美军在2010年8月19日撤出伊拉克时,他请室友们去了县城最豪华的K歌厅,飙了一晚上的歌。
我在高考后,终于鼓足勇气向那个女同学表白,但她婉言拒绝。她说她不喜欢像我这样有着林黛玉性格,又长得像林黛玉的男生——即使那时候我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会表演小品,能写得出一首好诗,时常会把同学逗笑。
可很多时候谈恋爱就像做饭,有人喜欢清淡一点儿,有人喜欢浓烈一些,有人比较注重菜色,也有人只看好味道,千奇百怪,众口难调。
听闺密说,她喜欢肌肉型的男生,尤其喜欢刘德华在电影《大块头有大智慧》里所扮演的big角色。她说这样的男人看起来比较靠谱,能给人安全感。但我从小就发育不良,体弱多病,是典型的矮矬瘦,所以不管我对她多么好,表现得多么积极认真,她也不会喜欢我。
她愿意跟我说话,乐意让我帮忙,仅仅因为我是一个好人。
难怪我上大学后,有个长得像辣椒,又有着辣椒性格的学妹追了我很多年都没有成功。
某天,她向我告白:“阿识学长,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
我顿了顿,说:“你这个人对我真的很好,可是我……”
话还没说完,但看过电视剧的人一定知道这就是好人卡的场景,所以学妹没听我任何解释,拔腿就跑,哭得稀里哗啦。
当然,学妹没有轻易放弃,反而越挫越勇,对我越来越好。但我能在她的一言一行里看到我当年的影子——可以为了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做出改变,直到用尽最后的力气,丢失了自己,才发现求而不得的境遇是那般痛彻心扉。
所以两年后,我干脆把学妹的联系方式都拉黑了。
学妹成了我生命中的过客,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遇到那么一些人,经历那么一些事后,我大抵明白了告别的含义。告别无非就是总有一个人要先走,而且随着年龄的递增,我们越能够从中体会到它的含义,感受到无能为力的心情。
大学毕业酒会那天晚上,我们班有七十多个人参加。起初,每个人都是有说有笑,一边干杯,一边祝毕业快乐。当时,我以为这些医学学生都习惯了告别——每次面对一具冰冷的尸体,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告别呢?因此我总想着我的同学们对人生的每一场告别都理智而清醒,不会因为在大学五年里所遇到的人,或发生的事而惆怅满怀。但随着音乐的更换,几年间班级的集体照或个人照一幅幅投射到大屏幕上时,我站在舞台上,竟看到大家陆陆续续地都低下了头。他们躲在桌子下,用纸巾不停地擦拭着眼泪,没有人能逃开这悲伤的气氛。
越长大,内心越脆弱。我们曾用很多年的时间佯装从容镇定,假装高深莫测,就好像个个都是常胜将军,风吹不跨,雨淋不怕,总是一副负隅顽抗的样子,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那些年我们所积攒的柔弱,所欠下的内疚、悔恨、失意,总要在某个特别的日子加倍偿还。
“我们毕业了,明天起大家要天各一方,干一杯吧!”W同学举起酒杯说。
那是我大学五年里见过的最感人的场景。大家在同一秒起立,每个人的手里都端着满满
的一杯酒,一饮而尽。落座,不知谁带头唱起了《再见》,越来越多的人哽咽着随声附和:
我怕我没有机会
跟你说一声再见
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
明天我要离开
熟悉的地方和你
要分离
我眼泪就掉下去
……
突然,整个酒店停电,声音嘎然而止,好像大家都来到了一片寂静的森林中。没过多久,
班长便开始起哄:“趁着停电,大家想干嘛就干嘛吧!”他的号令一下,我也不知道那
晚具体发生了些什么。但让我印象深刻,每每想起又感到温暖如春的有两个场景。
第一,那晚我们都彼此拥抱,不分男女,就好像心里实在有太多的话想说,但不知道
怎么开口,所幸就多抱几秒,愿彼此都忘掉曾经的不快乐,只记住绚丽多彩的日子。
第二,那晚实在有太多同学喝得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他们凭借酒力鼓起勇气道歉、告白、诉说衷肠。
Z姑娘是我读大学时认识的第一个女孩子,我们谈了几十天的恋爱,她就向我提出分手。那晚,她问我有没有喜欢过她,我点点头,她“哗”的一声痛哭起来,我才明白我们的感情之所以在后来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是因为我这个人出了问题,我不大会处理爱情上的事,动不动就伤春悲秋,惹得她丧失信心。
当然,Z姑娘因为我更加刻苦学习,成绩不但远远超过我,还在后来找到一个比我更好的男生。我则因为Z姑娘幡然醒悟,终于领悟到她曾对我朗诵的这句台词:我喜欢四十五度地靠着你,不论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要感到幸福,在即将九十度坠落前,请用一百八十度的温柔抱抱我。
原来,遗憾和年轻总捆绑在一起,不容些许委屈,等历经了多场告别或是告白以后才会懂得珍惜,也更愿意去相信自己会深深地存在某个人的生命里,让人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