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里蒂童话的小屋》——爱的礼物

2016-11-25陈向阳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9期
关键词:纳吉姨婆咒语

陈向阳

初看电影的欣喜

伴随着诙谐幽默的音乐,童话小精灵们一个个戏剧性地从书缝里冒出来:翩翩起舞的三只蝴蝶、坐魔毯飞出来的阿拉丁、友好相拥的大灰狼和小红帽、爱捉弄人的魔法仙女、温婉美丽的爱丽丝公主……那么多熟悉的童话人物出现,再加上纳吉连珠炮式的报名方式,令我观影的心绪快乐而美好。

这样的快乐没有持续多久,剧情很快出现反转:姨婆指定的继承人纳吉在12点前如果不能念出咒语,小精灵们会消失,原版书将会当废品卖掉,而被巫婆施了魔法的纳吉也变成了“小小人”,连同书一起被旧货商皮克杜搬走了。大家正一筹莫展时,勇敢的纳吉充满力量说:“我要回家去,念出那段咒语。我要为你们的未来保证,让你们的故事世代延续。我要告诉我爸爸,我不同意卖掉那些书。”他如爱丽丝所说的“像英雄一样去行动”,终于历尽艰险在12点前赶到家里的图书室,说出了咒语,拯救了图书。

欣喜之后的困惑

这是一部谈梦想的电影?黄色基调的画面,温馨而浪漫,似乎暗示着一切梦想的美好。关于“梦想”对白:姨婆给纳吉讲故事,永远不要忘记,聚集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一定要有梦想,因为没有梦想任何人也无法生存。妈妈说:也许纳吉的梦想太多了。邻居说:有梦想是好事,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梦想。

姐姐为什么老是嘲笑弟弟:低能儿的弟弟、文盲纳吉。“姨婆给你送书,就像是给瞎子送眼镜。”爸爸让纳吉读信,纳吉说:“爸爸,信上的字很小,我读起来困难。”姐姐一把抢过信:“好了,我来,要不然,他会读到天亮。”……

既然姐姐识字多,姨婆为什么不把书送给她,而给了不识字的纳吉?为什么一定要纳吉在12点前念出咒语,童话人物才不会消失?咒语“并不是因为故事是撰写的所以就不存在”的含义是什么?片头和片尾重复六遍的爱丽丝的话:“有一天当她变成老太太时,她依然要保持一颗童心,她要向后代讲述这些奇异的故事。”剧作者强烈地向观众表达什么呢?

种种困惑让我一筹莫展,《童话的魅力》中说: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就是儿童自己,儿童在故事中寻找自我。我有些懵懂:童话故事里的人物都是有魔力的神化人物,情节又那么虚幻,现实中的儿童怎样在那里找到自我?我很迷茫,于是阅读《童话心理学》《书、儿童和成人》《童话的魅力》,渐渐地,一些困惑在心底舒解开来。

在童话中找寻自我

影片就是从纳吉的真实心理和情感状态出发进行讲述的:他不识字,遭到姐姐的多次嘲笑;他做可怕的噩梦,电闪雷鸣、山崩地裂、无数的黑色字母(黑虫)、最后变成一个浑身爬满字的怪物……较长篇幅的恐怖画面突出纳吉心中对“自己不认字”怀有深深的恐惧和焦虑,但他还是会据理力争:“老师说我有进步了,有成绩单作证。”即便如此,童话的“真实性”给了他勇气,他仍然对童话故事深信不疑。

童话具有神奇的魔力,神奇般地引导儿童以角色自居。如同剧中巫婆一样,“把纳吉变小,变成童话中的人物一员”,和童话人物一起进行一次奇妙的探险。纳吉阅读《爱丽丝奇遇记》,爱丽丝在他心中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爱爱丽丝。由于这种认同作用,爱丽丝的内心冲突和外部斗争给他打下了道德的烙印,使他从来“不会有怀疑的阴影”,在后来拯救书的过程中,他能像爱丽丝一样克服艰难险阻达到目的,这促使着纳吉个性的自我发展。当拯救成功时,又同爱丽丝一起欢庆胜利,纳吉完全是自己进行这种认同的。就是因为这种强烈的认同感,让他看见并喜欢从童话书里走出来的人物。同样的,童话精神世界里所反映的一切崇善积德、人性美好的一面也变成纳吉自己的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在他心里永存了。这也是咒语“并不是因为故事是撰写的所以就不存在”的最好解释。

慧眼的姨婆看到了纳吉身上所具有的自我认同力量。再看看姐姐,虽识字多,但“连仙女的故事都不相信了”。那是因为大人只教她识字,并不教她真正阅读,阅读未能向她的生活增添重要的内容(思想和人物),阅读的价值就降低了。她的心里没有童话人物,它们在她的世界里消失了。而弟弟纳吉的心里却住着这些人物,他当然就是那个拯救童话人物的人了!原来这就是姨婆之所以让纳吉继承这些书的原因啊!

影片中纳吉俨然童话阅读的代言人,引导儿童去变成“纳吉”:阅读童话和相信童话,在童话中找到自我。

在童话中解决困境

纳吉为自己的“不识字”常常遭到嘲笑而苦恼,在他被姨婆指定为继承人后,一开始他也不明白如何拯救书,但影片告诉他“书中能找到答案”,为纳吉指明努力的方向:“我们需要一个丰富知识的保护者”。这些给了纳吉答案:坚持阅读、相信童话。后来他被巫婆变成了一个“小小人”,需要“经过海滩到达港口,需要2个小时”才能回到自己的家。这对于一个“小小人”来说谈何容易,但童话《匹诺曹》用纳吉能理解的话语,引导他放弃依赖、退缩,去争取做一个令人满意的独立自主的人。“既然姨婆信任我,她选择了我,我不能让她失望,我要回家去,我要念出那段咒语。”影片从现实进入了幻想之旅,用儿童喜欢的充满挑战的幻想情节,让纳吉变成“小小人”到奇异的“小人国”去历险一圈,故事在结尾之处以令儿童欢心的方式把他送回现实。影片暗示童话故事具有治疗作用,在儿童能够理解的层面上提供了问题解决方法,以此强调坚持阅读童话故事,给儿童的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

在童话中滋养心灵

童话故事里,好人一定会有好运,坏人一定会受到惩罚。阅读让纳吉心向美好,坚强有担当,他的姐姐虽然识了很多字,但枯竭的心灵缺乏童话诗意美好的滋养,多次无情嘲笑弟弟。善良的纳吉坚信“永远不能有怀疑的影子”,所以他从不记恨姐姐,最后还和她一起走进书屋,走近“爱丽丝”,表明他心里总有一颗宽容友好向善的种子。这些就促使儿童全身心地认同:“我要成为像纳吉一样的人,要阅读和相信童话。”影片不仅间接地突出了阅读童话所带来的人性的美好,也直接批判了单纯认字的无意义所在。

在童话中找到梦想

儿童成长需要魔力,童话故事就具有这种魔力。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美好的人性、强烈的正义感和无以伦比的力量斗争情节,这些都深深吸引着纳吉。姨婆坚持给纳吉阅读童话,用满满的爱给了纳吉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童话世界就是纳吉的精神世界,每个童话都给纳吉带来美好的梦想,给他的生活带来希望。这些都暗示观众:儿童成长需要阅读童话,童话能给儿童带来美好的梦想,儿童需要在希望和梦想中长大。

在童话中传承文化

童话中都显现一定的文化背景,并通过童话传递到儿童的心中。例如很多西方童话故事都含有宗教文化,而有些童话故事里的道德教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白雪公主》。

影片中文化传承的焦虑正是由于功利主义在当今社会盛行的结果,作为其对立面,影片设置了旧货商皮克杜这么一个老板型反面人物形象,将这个人物作了“漫画化”的处理:肚子大大圆圆的他是个贪婪、奸诈、充满功利欲望的人,为了挣钱他故意把价值连城的原版图书说成是只能论斤两出售的废纸。他的结局是被魔法师变成了童话故事中的小人,这充分说明了影片倡导的立场:文化需要传承,坏人会有恶报。

影片片头片尾重复六遍的话:“有一天当她变成老太太时,她依然要保持一颗童心,她要向后代讲述这些奇异的故事。”强调影片向观众传达“传承童话、传承文化”的使命。“超过12点童话人物会消失,纳吉一定要在12点前说出咒语,才能让童话人物活下来……”不难看出剧作者心中深深的担忧,因为现实生活中相信“圣诞老人存在”的人越来越少,传承经典童话的力量越来越弱。单纯识字,不是真正的阅读。影评希望小观众们像姨婆和纳吉一样,坚持阅读,相信童话,传承经典,传递阅读的力量,传递爱的力量。

最后,我想以《爱丽丝奇遇记》作者的一首诗结尾。

爱的礼物

儿童,你纯洁的没有愁云的眉宇,

还有那充满奇妙梦幻的眼睛!

尽管时光飞逝,你和我

年龄相差了一倍,

但你可爱的笑脸,一定会欢呼

童话,爱的礼物

——C.L.道奇森(刘易斯·卡洛尔)

猜你喜欢

纳吉姨婆咒语
神奇的咒语
云起龙襄 纳吉呈祥
恶魔的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