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敲诈引发的惊天惨案
2016-11-25沈淦
沈淦
看过金庸小说《鹿鼎记》的人应该还记得,小说开篇即提到“庄廷鑨(lóng)明史案”,并以庄氏家族这起文字狱为引子而展开全书,且书中的角色“双儿”即来自庄氏家族。那么,“庄廷鑨明史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事情还得从明末大臣朱国祯说起。
朱国祯(1558-1632,明万历十七年进士,累官国子监祭酒等)是明末天启年间的首辅大臣,因受权宦魏忠贤倾轧,称病辞官,回到老家浙江湖州,打算编一部“明史”,不料书未成而身先逝。
庄廷鑨(1585-1655)与朱家是邻居,清朝顺治年间,不幸双目失明,他决心学习左丘明失明后发愤著《国语》的精神,编著有明一代的史书。此时朱家已经败落,已没有能力继续朱国祯的未完稿,庄廷鑨就不惜千金,买来朱国祯的遗稿,又延聘名士,补入天启、崇祯两朝史事。书成尚未付梓,庄廷鑨也于顺治十二年(1655)溘然而逝。其父庄允城便出资,历时5年,至顺治庚子十七年(1660)冬,将此书刊刻印行于世。
浙江归安知县吴之荣,因贪赃枉法被罢了官,一直苦于找不到一个重新“起复”的机会,忽然听说庄廷鑨的这部“明史”中有不少“悖逆”之言:如奉南明弘光、隆武、永历帝为正朔,用永历等朝的年号,斥明将降清为叛逆,更直呼努尔哈赤为“奴酋”、清兵为“建夷”,等等。他立刻把这看作是个立功发财的好机会,就先到庄家去敲诈。殊不知庄家早已碰到过敲诈之人,老谋深算的庄允城花大笔银子,在各衙门打点了一番,使事情平息下来。吴之荣自然碰了一鼻子灰。
他又到湖州大富豪朱佑明家敲诈。朱佑明大字不识,不知“史”为何物,更加不买账,吴之荣不但敲诈不成,反受了一番羞辱。他哪肯甘心,又到省城杭州,将事情捅到杭州将军松魁处。松魁将此案交给浙江巡抚朱昌祚,朱昌祚又牒令浙江督学胡尚衡处置。庄允城闻讯,一边找关系向方方面面请托,一边又将书稿中的“悖逆”之词改换后重新刊印,又一次将事情稳住了。
吴之荣升官发财之梦未圆,哪肯善罢甘休,又千方百计买了一部初刻本“明史”,直上北京告发。事情越闹越大,最后惊动清廷辅政大臣鳌拜等人。当时康熙年幼尚未亲政,鳌拜责令刑部官员到湖州彻查,并严厉处置涉案的相关人员。
康熙二年(1663),一场惨祸最终酿成——
庄家被查抄,庄廷鑨被毁棺戮尸,庄允城死于狱中,他的另外两个儿子庄廷鎏、庄廷钺被凌迟处死,庄廷钺4岁的儿子也被斩首。
南明弘光朝礼部侍郎李令晰因为替此书作序,与4个儿子同被斩首。其幼子刚满16岁,承办官员同情地对他说:“你们李家与主犯庄家不同,你只要少报一岁,就可以免死,改判充军。”其幼子答道:“我眼看着父亲与哥哥们都死了,怎忍独生?”终于不改供词而死。
“明史”序中称“旧史朱氏”者,明明指的是朱国祯,吴之荣却因敲诈勒索未遂,怀恨于心,硬说是朱佑明,并说他的名字就有“护佑明朝”之意。尽管朱佑明申辩说,自己不识字,名字是前朝万历年间先父给取的,结果还是与5个儿子一齐被杀害。
那些为此书誊抄者、校阅者,甚至买书的、卖书的、刻字的、印刷的都遭了殃。一些并未参与其事的江楚名士,因庄廷鑨仰慕他们的名声而擅自将他们的姓名刊列于参校者中,也被处以死刑。
浒墅关榷货(专卖货物)主事李尚白,听说苏州阊门书铺有这部明史卖,就派一差役去购买。不巧书铺主人不在,差役就坐在其邻居朱某家等待。书铺主人回来后,朱某又为他们商定了书价。结果,李尚白与差役、书铺主人都因买卖“逆书”被斩首,朱某因年逾七十,算是法外开恩免死,与老妻一同被发配往边疆充军。
一批地方官吏也被牵连进去,官大的如松魁、朱昌祚、胡尚衡等因为行贿于承审官员,将责任推到幕僚、下属身上,让他们当了替死鬼,自己得以从轻发落。官小一点的如湖州府刑厅推官李焕等,则以“隐匿”罪被处死。
这桩案子,共有千余人被牵连,72人死于非命,史称“庄廷鑨明史案”,亦是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