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理论分析
2016-11-25曲红丽罗锐
曲红丽+罗锐
【摘要】进入2015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相当频繁的调整,这意味着存款准备金作为三大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已经被中国人民银行视为主要的货币调节政策来进行使用,相比较于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制度往往更加具有明显的效果,这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市场起到一个强烈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同时对货币乘数以及基础货币的投放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影响。灵活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合理的控制宏观经济下的货币供应量水平、适度的调节整体经济的贷款规模、更好地稳定住整个市场的利率波动来使得我国整体金融体系稳步并且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制度 货币供应 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相关概述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具体概念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一国央行为了保证相关金融机构能够满足客户支取存款以及银行相关金融活动资金清算的需要而规定的金融机构必须将其从社会中所吸收的存款中的一部分上缴到一国的货币当局,从而保证了商业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对于客户存款的清偿能力。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具体内容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确立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就是依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来影响经济市场上的利率,并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实现对货币供应量以及信贷货币量的控制和调整。为了使存款准备金制度拥有更好的灵活性,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以及不同性质的存款分别设置相对合理的存款准备金率,从而使得我国的货币市场更加的稳定。
2.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主体的确认。无论一国的货币当局如何调整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主体,实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用最大化是该国的货币当局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我国如今的经济体系之中,虽然出现了金融脱媒的趋势,但是在社会的总体融资体系之中,间接融资仍然占据了一个相当大的比重,这意味着存款类的金融机构仍然是占据了我国整体金融体系的很大比重,因此存款类的金融机构在我国是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主体。
3.法定存款准备金在计提方式上的调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确定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日平均余额法,即将相关金融机构每日存款的平均余额扣除其应付但还没有付出的款项;第二种方法是月末余额法,即将相关金融机构每月月末的存款余额扣除当期应付的未付出款项;第三种方法是旬末余额法,即将相关金融机构的旬末存款余额扣除其当期应付的未付出款项。
4.如何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进行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的比例区间原则上是在0%~100%,但就一般情况而言都在0%~20%这个区间之内。而且对于各国的货币当局而言,为了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以及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控作用,各国的货币当局都规定只有向各国货币当局所上缴的存款才能称之为法定存款准备金。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作用框架
1.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数量理论的基础之上,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了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而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国货币当局所主要依赖的三大货币政策调节工具之一,正是主要通过调节货币乘数来达到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作用,在这里所提及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是M1。货币乘数是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以及现金比率的函数,这意味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能直接对派生存款数额的多少产生直接的影响。
2.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导向作用。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整显示了一国的货币当局调整宏观货币政策的决心和方向,不仅向相关金融机构传递了政策调整的信号,也对广大人民群众传递了政策调整的决心。这是因为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通常被认为是经济调整“最后的铁拳”,一种非常规的应对手段,在短期内频繁的动用非常规手段更加显示了一国货币当局调整经济的决心。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用分析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所具有的优点
1.能保障相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以及清偿能力。各国央行依据其自身宏观经济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存款准备金率,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和实行。存款准备金率的统一管理即保障了相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也保障了金融机构基础的清偿能力。
2.能直接而显著的影响货币供给。与其他两项货币调节工具所不同的是存款准备金制度所影响的货币乘数,而正是因为货币乘数效用的存在使得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影响货币供给方面有着速度快、效果直接的优势。
3.能作为流动性的冲销工具。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外汇储备,而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会使得基础货币供应量被动的增加,因此从2007年开始,我国央行更多的以存款准备金率最为冲销外汇储备的主要依赖工具。
4.能很好的对金融市场起到导向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所拥有的影响直接的特点决定了一国货币当局所调控的方向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就给广大的公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预测经济调整方向的角度,使其更好地实现预定的经济调控目标。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所具有的缺点
1.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力度过于猛烈。在前面的分析中提及到了法定准备金在对货币供应量实现直接影响的同时也对货币乘数效应产生了影响。这就意味着对存款准备金率实行较小的调整都会使得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对于某些小型的金融机构其超额准备金率较低,一国货币当局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使得该金融机构被迫调整其存贷款比例以及资产组合结构。
2.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不能作为日常工具进行使用。在一国的货币当局进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之后,相关金融机构为了达到该国央行的要求要对其自身的超额准备金率以及资产组合结构进行一系列的调整,而在此过程之中相关金融机构所花费的时间较长,这就意味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在宏观层面具有时滞性,在短期内不能不具有可逆性。
参考文献
[1]容玲.我国存款准备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思路[J].上海金融,2015,第9期.
[2]李静.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践与发展趋势[J].经济论坛,2015,第4期.
[3]吴庆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有效性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9-124.
[4]王晓静.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3.
[5]徐海龙.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
[6]杨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评价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4:71-72.
[7]姚越.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调控效果研究[D].山东大学.2014.
[8]张路.存款准备金政策传导机制及其非对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9]张田.关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若干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13,第3期.
[10]王一鸣.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前瞻[J].中国金融.2013,第2期.
[11]张晓宁.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