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残疾人就业问题与对策促进经济发展
2016-11-25张巧宏
【摘要】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中的数据显示,我国现今的残疾人数量已经达到了8500万,其中,能够顺利就业的只有少数。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需要国家及社会的照顾,而就业是其生活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并不乐观的残疾人就业情况,我国还应积极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残疾人就业率,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就残疾人就业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问题 对策 经济发展
一、前言
残疾人同样属于我国公民,具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促进残疾人就业,不仅能够为残疾人提供生活保障,实现其自身价值,使其脱离单纯依靠国家、社会救济的现状,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残疾人就业本身便存在众多的阻碍,再加上当前就业压力较大,导致残疾人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必须准确认识到当前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转变这一现状。
二、残疾人当前就业情况分析
残疾人本身便经受了一定的身心伤害,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就业不仅能够帮助残疾人改善当前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能够使其快速融入社会,获得强烈的幸福感,实现自身价值。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残疾人总数已经达到了85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6.21%。而具备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还不到总数的一半。
我国长期以来都十分注重残疾人就业问题,并提出了众多的政策及措施。当前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方式更加多样,就业规模也得到了拓展,残疾人文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就业观念及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例如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获知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已经达到了94万,中专以上学历的残疾人有406万,文盲率在43.29%,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还在不断的提升,其就业能力也在随之提高。且在2013年,我国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已经达到了5254个,为残疾人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虽然残疾人就业整体呈现良好趋势,但是进展十分缓慢,并且依旧存在众多的阻碍因素,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予以解决,以推动残疾人就业的顺利实现。
三、残疾人就业现存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就业环境
我国长期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压力较大,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就业更加困难。首先,在就业市场供给方面,残疾人总量巨大,就业需求也相对较大,但是整体参与就业的残疾人数量较少。并且当前残疾人就业存在较大的差别,青年残疾人、女性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残疾人以及农村残疾人的就业率较低。参与就业的残疾人,也存在就业质量较低的情况。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阶段,各领域都积极引入现代化设备及信息化技术,而很多残疾人因自身身体缺陷以及文化程度不足等原因,难以适应当前就业环境,在很多岗位中都难以胜任,一定程度缩减了其就业范围。
其次,在就业市场需求方面,福利企业在残疾人就业的安排上也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就业安置功能减弱。社会发展至今,我国已经针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人数一定比例,为相应数量的残疾人安排工作,但是大多数用人单位在这一方面始终持有消极态度,导致按比例分散就业的政策无法得到确切落实。再加上残疾人自主就业能力较差,无论是资金、知识储备、技能等都相对缺乏,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情况,也使其个体就业困难,大大增加了残疾人就业难度。
(二)残疾人就业抗拒心理严重
当前社会中,很多就业岗位都存在对残疾人排斥的情况,残疾人本身因为自身身体缺陷,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精神情感异常敏感,抗压能力及承受能力较常人更差。且其生活困难,一旦遇到排斥现象,经受到不公平待遇,不仅会给其带来严峻的生存挑战,也会对其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其逐渐开始抗拒就业。而残疾人本身的求职意愿与就业期望的降低,也使其就业范围及就业可能性大大减小[1]。同时,残疾人通常因身体原因,无法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2]。且由于身心上经受的巨大打击,情绪很不稳定。因而,对社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难以快速融入社会,不愿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也不愿接触社会人群,对就业存在严重的抗拒心理。另外,一些残疾人虽然接受了当前的身体状况,但是也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常以“弱者”自居,独立性较差,认为国家及家人有“补偿”他们的义务以及养活他们的责任,自理能力下降,凡事依赖身边人,而不愿依靠自身力量生活,就业意愿极低,这也使当前的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
(三)缺乏完善的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
虽然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建立了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但是目前这一机制仍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当前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呈现了增长的趋势,其中,地市级的服务机构数量变化程度不大,县级及市辖区的结构数量增长幅度较大,因此也可以看出,残疾人就业保障正朝着基层方向快速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服务机构也存在缺乏良好就业介绍的问题,导致就业吸引力不足,使残疾人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同时,残疾人职业培训整体水平不足。职业培训能够使残疾人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更好的适应即将从事的岗位。而不同的残疾人具有不同的培训需求,且在当前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残疾人必须不断的学习知识,定期参与职业培训,才能够满足岗位需求。而当前我国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十分有限,专业性相对较低,培训方式单一,很难在残疾人就业中发挥有效作用,残疾人就业工作依旧步履维艰。
四、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首先,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各领域意识到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性,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将残疾人就业放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中,要求企业及相关部门认识到,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这一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路径。只有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才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次,国家应提供一些扶持政策,对于为残疾人安排工作的单位,给予一定的资金援助及优惠政策,优先采购该单位产品,推动政策的落实,减少不公平现象。并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政策、个体就业扶持政策等,为残疾人自主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政府应建立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对残疾人信息进行统计、登记,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估,对到达法定年龄的残疾人,及时主动地给予就业指导、介绍等服务,并实现动态化监督管理,从而为其就业提供保障,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二)提供残疾人康复治疗
为提高残疾人就业意愿,还应为其提供康复治疗,从而提高其身心素质[3]。康复治疗能够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使病人的身体状况尽可能达到原有水平[4]。残疾人虽然身体无法恢复到健康状态,但是其生活能力极有可能达到正常水平,通过康复训练,能够使其活动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其就业能力的增强。同时,应着重预防残疾人的心理、精神疾病,加强对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动态监督,加大心理危机预防力度。并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残疾人多接触社会及人群,调节其心理状态,避免其产生就业抗拒心理、恐惧心理。在顺利就业后,企业也应定期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指导,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残疾人重拾自信心及生活热情,实现人生价值。
(三)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
残疾人就业保障机构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和能力培训,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同时,建立集康复、培训、文娱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5]。充分满足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在当前信息技术普遍运用的形势下,也应建设信息化就业服务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介绍、咨询、职业评估等服务,为其就业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服务。
五、结论
残疾人就业问题是我国甚至国际上长期关注的问题。当前限制残疾人就业的因素众多,还需深入分析当前情况,为残疾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确保其心理健康,培养其生活能力、就业能力,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在为残疾人提供生活保障的同时,促进我国社会及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慧卿.交换、福利抑或挤占——残障人士的保护性就业[J].社会学研究,2014,1(1):148-173.
[2]杨蓉蓉.残疾青少年劳动就业状况及促进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4(4):10-17.
[3]刘文静,徐青锋,石蕾,赵嘉欣,王芳.基于实证研究的残疾人就业全面保障机制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2,3(3):118-120.
[4]王名,丁晶晶.中国残疾人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J].学会,2012,9(9):12-17.
[5]梁土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的制度创新、现实困境及其发展方向[J].理论月刊,2016,5(5):148-152.
作者简介:张巧宏(1975-),女,宁夏西吉县人,汉族,中级经济师,会计大学学历。研究方向:残疾人教育、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