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扶贫铺就小康路

2016-11-25刘子富

当代贵州 2016年38期
关键词:中药材全省贵州

刘子富,新华通讯社贵州分社原社长,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有《攻坚》《新群体事件观》等200余万字的专著。

只有产业扶贫,好比帮扶挖一口井,长长远远有水喝,才能扶到根本上。

干渴的贫困农民,救济式扶贫好比给一碗水,喝光就没了;一般性帮扶,好比给一桶水,虽多也有喝光的时候;只有产业扶贫,好比帮扶挖一口井,长长远远有水喝,才能扶到根本上。产业扶贫成为贵州脱贫攻坚的战略举措,为贫困农民铺就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粮食产业:“吃饭是第一件大事。”贵州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扶贫产业来抓。1989年开始实施的扶贫“温饱工程”,平均每亩地膜杂交玉米增产95公斤、杂交玉米增产75公斤、杂交水稻增产60公斤。

“十二五”期间,加大“粮食增产工程”“粮油高产创建工程”等项目实施力度,实行技术组装、示范带动、点面结合、分类突破,示范区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核心技术覆盖率达93%以上。

烤烟产业:2010-2015年,黔西南州、遵义市、毕节市整(州)市推进,遵义、长顺等9个县整县推进。全省一半以上主产烟区基本实现烟草产业现代化,构建符合贵州实际的现代烟草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产业转变步伐。2015年,全省种植烤烟261.8万亩,收购35.14万吨,烤烟持续保持支柱产业地位。

畜牧产业:晴隆县在全国529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一度处于挂末位置。我多次到晴隆喀斯特贫困山区采访,当地党委、政府整合畜牧、扶贫、财政、水利、交通等部门扶贫资源,合力攻坚,经过10年摸索,种草涵养水土、养畜增加收入、发展防灾避灾产业,创新草地畜牧业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并举、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模式,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各民主党派中央在晴隆县召开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现场会,要求南方8省区各选择1-2个县推广“晴隆经验”。从2010年起,贵州每年投入4.5亿元扶贫资金,扎实抓好43个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县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省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累计投入21.31亿元,2015年末牛羊存栏达1018万头(只),贫困农民受益人数达611万,受益总额达30.6亿元。

果蔬产业:贵州逐步建成从江、榕江、威宁、册亨、望谟等水果生产基地县,从江椪柑、台江金秋梨、长顺、威宁苹果、罗甸、关岭、册亨、望谟火龙果发展成为名优特色水果。罗甸、望谟、册亨、习水县土城镇、关岭自治县断桥乡等地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早熟蔬菜、反季节蔬菜、地膜蔬菜、绿色有机蔬菜产业。贵州蔬菜远销昆明、广州、深圳、重庆、长沙、武汉等地。

2010-2015年,贵州规划发展精品水果500万亩,投入扶持资金4.25亿元,精品水果从2010年的227万亩发展到550万亩,实现收益16.5亿元,受益贫困农民达330万。

马铃薯产业:贵州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是继玉米、水稻之后的第三大农作物,脱毒马铃薯种植已覆盖全省50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中药材产业: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中药材被贵州确定为重点打造的“烟、酒、茶、药、食”五张名片之一。截至2015年,全省投入中药材发展资金8.38亿元,种植面积扩大到538万亩,实现收益16.2亿元,受益贫困人口323万。

茶叶产业:2010年,全省发展茶园面积280万亩,总产量6.1万吨,销售收入32.17亿元,综合产值40亿元以上。截至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扩大到689.2万亩,居全国第一位,总产量22.4万吨,总产值214.8亿元,综合产值40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30.2%和49.4%。

乡村旅游产业:贵州有“国家公园省”的美誉,是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宝盆”。各地大力发展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业,把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减贫和建设小康进程。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9亿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42.4%,同比增长23.1%;乡村旅游收入705.9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0%,同比增长28.3%;乡村旅游吸纳287.61万人就业,受益人数逾577万人,带动64.7万人脱贫减贫。(责任编辑/邓万里)

猜你喜欢

中药材全省贵州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
山西:2003年GDP增长12.5%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