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教育情怀的筑梦人
2016-11-25吴玲
吴玲
毕业20年的学生聚会上,我又见到了当年那个沉默内向的小男孩,不写作业,成绩最差……如今的他高高大大,已为人父,看到当年的老师他依然显得很羞涩腼腆……每个人都要回忆一件和老师有关的往事,我以为他会说老师当年每天留他在学校补课至今感激,没想到他却说:“老师当时留我下来补课的内容已经完全不记得,之所以愿意放学留下补课,是因为喜欢吃老师每天从食堂打来分给他一半的饭菜,很香很好吃。”
我诧异于20年间还珍藏于孩子心灵的不是知识,竟是那一半饭菜。其实当年的我更关注他能不能把作业做完,能不能在考试中摆脱不及格。现在想来应该不是真的因为那一半饭菜很可口,而是在孩子幼小的心中需要一份细心温柔的呵护,需要一份真诚无私的帮助。点亮学生心灯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教师那比母亲的爱还要深厚的教育情怀。
在有小学教育界“梅兰芳”之称的斯霞老师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墓志铭——“我愿一辈子做小学教师”。斯霞老师在小学教育工作的岗位上工作了70多年,虽然她的教育人生崎岖坎坷,无论是解放前颠沛流离,还是文革中横遭批判,都泯灭不了她对儿童真诚而热烈的爱。一天,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近90岁的斯老师从一楼气喘吁吁地走上四楼来找我,原来是我班一位家长偶然遇见老人家,向她诉说了教育孩子的苦恼。斯老师就一直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让我帮她查一查是哪一位孩子,她要亲自找他谈谈。一位已经离开教学第一线的老人仍然满心关爱着每一个学生,望着她老人家颤巍巍的背影,我真正明白了“爱心育人”这句话是这位老教育家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的。斯霞——以她的生命质量撑起“教师”这两个字的“厚重”,以她的生命光华点亮“教师”这两个字的“光芒”。斯霞老师的教育情怀就是对儿童纯朴真挚的师爱。
100年前,26岁的陶行知这个身穿洋装、脚蹬皮鞋的留洋学者回到祖国,在大学任教。可是他看到祖国满目疮痍,家国贫困,于是毅然脱去西装和皮鞋,辞掉大学教师的优渥待遇,来到社会最底层,在晓庄办起乡村教育,给自己订下了培养100万个乡村教师、改变100万个乡村的目标。正是这样的教育情怀让他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成为无数教师追寻的教育情怀,它如火,如光,照亮每一个后来者奋斗与实践之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情怀,是有“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的理想和追求。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用了一个多小时,陶行知花了1元6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1元6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时间,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情怀更是一种能启迪心智的教育智慧。
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社会中,要做一个信守道德、洁身自好的“人”尚且不易,要做一位人格完美、教书育人的“人师”更难。习总书记说:“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们幸运的是有徐世明这样的老师在近处影响,有陶行知、斯霞这样的教育家在擎灯引航。在心中播下“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精神种子,常怀“爱满天下”的信念,相信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有教育情怀的筑梦人。
(作者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