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6-11-25夏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体验教学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此,体验教学应该是契合语文课程特质的重要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实例和实践感悟探讨体验教学的基本策略,使体验教学在语文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度。

关键词:体验教学;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0A-0072-04

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理性的认识和感性的体验。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对于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掌握,对于情感的感知和表达都以感性体验为主,因此,着眼于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体验教学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与学的主要方式。

小学是学生系统学习祖国语言的起始阶段。小学生生活经验匮乏,人生经历不足,情意体验稚嫩,更需要体验式的学习辅助。体验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自悟、自得,教学中,教师应杜绝越俎代庖式的教授,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个性体验、个体思维的机会,让学习自然而然。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营造体验氛围

华师大语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说:“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道出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基本实施方法。[1]在语文教学中,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法的主旨便是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体验教学中,进行情境的营造,在教学中达成情趣相融的体验境界。对于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教学时段,创设体验情境的方式也各有所异。

有时候,体验的情境通过媒体的使用来创设:一年级课文《看菊花》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通过播放一张张菊花图片,引导学生在看图中感受菊花的“各种各样”,理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三年级课文《天安门广场》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我国申奥成功后天安门广场欢腾场面的录像,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既感受到人民的喜悦和自豪,也体会到天安门广场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五年级的课文《安塞腰鼓》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媒体播放安塞腰鼓打起来时豪放、激越的声音,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和粗犷,通过播放瀑布从山体泻入的声音,让学生感受訇然作响的雄壮。

有时候,体验的情境可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来展现:《生命的壮歌》教学中,教师在导入课文时就让学生产生的思考“人们都说,生命诚可贵,因为生命对于所有生物来说,只有一次机会。我们以前读过很过人类世界中舍身救人、舍身就义的故事,你们可曾知道,在动物世界里,一只小小的蚂蚁,也有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他们用自己的身躯,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

有时候,体验的情境通过场景的迁移来获得:《水乡歌》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学生的真实生活(生活在苏州最富水乡特色的太湖边),进行生活场景与文本情境的相互迁移与补充,在真实场景、真实生活感受的交融中,学生对于这首小诗的理解和感悟很快就鲜活成自己的生活。

二、引导朗读增加体验获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贯穿着全过程,它既是教学的方式,也可以呈现学生学习感悟的程度。小学语文体验教学中,朗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实施策略。

在《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围绕“衣袋”,展开朗读指导。第一个层次,学生通过朗读,了解法布尔的衣袋中藏着让他“着迷”的各种各样的小虫子。他一心想找到“三天前”的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当他抓到了“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后,会兴奋不已地叫喊;他对所有的昆虫都如此好奇,所以当他在细心观察时无意发现了闪烁着金色光泽的小甲虫后,他会一边惊叹,一边“扑”过去“捉”住它。读着这些生动鲜活的词句,想象法布尔鼓鼓囊囊的衣袋、“满载而归”和“甜滋滋”,学生天真童稚的情感也完全被激发。第二个层次,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法布尔衣袋中“心爱的小宝贝”在他父母的眼里却是“没用的玩意儿”,法布尔甚至因为衣袋里的这些东西让父母责备和责骂。法布尔“难过极了”,将这些“宝贝”“很不情愿”地从“衣袋”拿出,放进了垃圾堆。通过朗读,学生一边感受着由文本传递而来的“冲突”,一边也更加体悟到,法布尔对于昆虫的“迷恋”。通过品读引领,默念、思索、玩味,学生以自己饱含童真童趣的内心,体味法布尔与“衣袋”中昆虫的不解之缘,体验法布尔对于昆虫的“痴迷”。

三、碰撞思维形成体验互动

“体验式阅读概述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自身体验为主,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获得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形式。”[2]可见,在体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创设“亲历”的现场,形成对话、互动的课堂交流机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快乐”,体会“想变成”“荷叶”的含义。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引导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最后,我还想变什么?

生:变成大大的荷叶!

师:出示“大大的荷叶”指导学生学习叠词,感受语言

师:(出示句子,把“真想”改为“又想”)“又”和“真”一样吗?“真想”你能换个词吗?把这种“真想”的愿望读出来!(出示正确的句子)

师:小朋友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自由读读最后一节,和同桌讨论讨论。

生1: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因为有小鱼在身边游过,很好玩。

生2: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因为荷叶有小鱼、蜻蜓一起玩,有很多好朋友,很快乐!

生3: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因为荷叶静静地举着,为小鱼打伞,听蜻蜓说话,荷叶是小鱼和蜻蜓的好朋友,小鱼和蜻蜓喜欢荷叶,荷叶就更加快乐……

可见,如果能够智慧的引导学生将思考体会感悟所得,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就能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并获得启发、理解和升华。endprint

四、进入角色强化体验感受

体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造条件,让作为主体的学生去亲身经历或参与。主体越“忘我”,体验就越“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根据课文的内容,请学生演一演,特别是剧本体裁的课文,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操。如《祁黄羊》《将相和》等课文的教学。体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经常会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对话朗读将自己替代到文本人物中,通过语言的交织交流,体会、感悟。如《林冲棒打洪教头》《月亮启蒙》等课文的教学。指导学生通过亲历过程体验文本描绘的内容,感悟文本的语言内涵,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截取文本中的某一个片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会和感受。如教学《推敲》一文时,贾岛月夜斟酌用词,骑驴走在大街上时还不断一边做着推、敲的动作,一边思索吟哦。描写这一情状的句子不长,但含义深远。教学中,教师就请学生自己读,自己做动作,自己想象、体会。发挥学生体验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体验就能入木三分。

在体验教学中,不仅要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还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课文材料和课文背景材料作为学生体验和探究的平台,并据此达到对社会、生活甚至是人生的感悟。如教学《夹竹桃》一课时,教师就先指导学生了解季羡林的生平;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前,教师请学生阅读了萧红的相关材料,教学后推荐学生阅读《呼兰河传》。而在教学古诗、名家名作或节选型课文时,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

五、巩固练习夯实体验效果

语文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也始终贯穿在教学全过程。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练习体验中获得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需要在体验练习中得到展现。因此,适当的练习能够增强体验效果,而巩固练习,更能将体验成果内化、活化。

在小学语文体验教学中,通过练习来了解、巩固体验效果的方式也比较多,根据年段、文本内容和评价、检测体验效果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知识积累型、技能训练型、思辨型和综合型四种方式。知识积累型练习主要是针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展开,如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常以去拼音、变次序的方法请学生读出随课文认识的生字新词;对于经典的课文或者经典的段落,教师常在教学时设计背诵的环节,以此检测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促成语言的积累。技能训练型练习多用于语言知识或技能的掌握,一般在通过指导形成对语文知识感知体验后,让学生在经历练习中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语言运用技能。如《美丽的丹顶鹤》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丹顶鹤的各种姿态,使学生在欣赏体验中感受丹顶鹤姿态的高雅,并适时以“丹顶鹤无论是……还是……都显得十分高雅”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在苏教版教材的“口语交际”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也总要安排学生进行主题交际操练,强化学生对交际语言的练习,使学生在操练中掌握交际技能。思辨型的练习一般以体验交流为契机,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文中了解捕鱼规则和没有人看见且时间相差不多的两个事实,并把课文情境引入课堂,请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进行交流,不同的认识体验就产生不同的观点,在思维的彼此触碰中,强化了学生的规则体验。综合型练习的主要特征是将多个训练任务包含在同一个练习中,这种“任务群”练习,使体验效果的目标指向更多元,使体验评价的内容更多维。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时经常运用的“组块化”词语听写就是综合性练习的典型实例。综合型练习教师有时候还会设置在学生对于文本内容有较为完整的体验,形成了较为强烈的感悟之后。如古诗《示儿》的教学,在诵读品味全诗之后,请学生把自己对陆游的认识和在学习体验中萌发的情感通过写作表达出来,就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爱国诗人陆游的认识和崇敬,同时,学生也能在写作表达中,确立相应的价值与文化立场。由此可见,在体验教学中,巩固练习是不可或缺的。

六、拓展应用对接体验外延

汉语是母语,语文和生活的关系不言而喻;“语文教学的外延是生活”,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性、体验性的特点也自然凸显。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课内的引领和指导,更要将学习、体验向课外拓展,形成语文教学和生活的对接,这样的体验就实现了意义情境向真实生活的转换,促进从平面学习向立体体验的转化。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拓展应用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生活观察。如教学《识字》(杏花春雨江南),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媒体,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渲染等方式创设体验情境,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教师必定会请学生,特别是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将识字的内容和生活的环境相结合,请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场景,体会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美好生活。如教学《广玉兰》时,教师也会结合课文内容,请学生观察身边的广玉兰,既看花、看叶、闻芳香,又感受广玉兰的根深叶茂,生生不息。这种拓展,能深化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也是知识活化内化的过程。

第二方面是课外阅读。“见多识广即聪明”,课外阅读是促成语言积累和文化领悟的有效方式,对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加知识的广度,促进思维的深度都有帮助。在小学语文体验教学中,进行课外阅读也是扩展体验空间,产生情感共鸣,形成价值认识和实现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如在小学的中高年段,名家名篇、名家名作节选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引导学生在教材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读名家传记,根据节选读原著,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文学作品“原来的样子”,了解作者“真实的生活”和“本来的想法”,这样阅读,就能品出文本的情感深度、历史厚度和文化力度。

第三方面是综合实践。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有很多内容都会在生活中获得应用。如前文所述“口语交际”内容,每一个主题都是从生活中来,也要通过实践,运用到生活中去,练习沟通的技巧,交流的礼仪。如《春联》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读春联、理解春联的内涵和文化由来,指导学生创作春联并联系生活,请学生在春节来临之际,创作春联、书写春联、送出春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感受吉祥喜庆的氛围,体味春联的文化内涵。这些实践活动,使语文在生活中着陆,使语文与生活无声对接,使教学与生活无痕相融。

总之,小学语文体验教学是在教学改革发展新时期背景下自然产生的,是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创设情境营造体验氛围,引导朗读增加体验获得,碰撞思维形成体验互动,进入角色强化体验感受,巩固练习夯实体验效果,拓展应用对接体验外延等,正是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策略。如何才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更适切的操作策略呢,这还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反思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夏静.试说小学语文体验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5(12).

[2]王波.体验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4(4).

责任编辑:徐瑞泰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验教学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抓住方法,实施体验教学
优化体验教学,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