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策略
2016-11-25郑宝耀
郑宝耀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积极参与提出问题、探究新知、发现规律、解决生成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主体性;策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数学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积极思考是提出问题的前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敢问,引导学生会问,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例如,教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课。
师:同学们,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许多知识,看到这个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分数是一种怎样的数?
生2:分数怎么写,能不能计算呢?
生3:分数之间有没有大小之分?
生4: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合理的猜测,把想知道的问题都提出来,然后教师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选择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习起来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比起教师直接生硬地导入新课效果要好得多。
又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桶油60千克,第一次取出 ,第二次取出 。 ?”学生通过思考纷纷提出不同的问题:1.第一次取出多少千克?2.第二次取出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3.两次一共取出多少千克?4.第一次比第二次多取出多少千克?5.两次一共取出几分之几?6.第一次比第二次多取出这桶油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课堂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和问题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的形成。
二、放手让学生探究新知
面对数学新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主动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寻找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了解知识形成的前因后果,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我设计了下列一组探究和验证的活动过程:
1.从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中任选几个拼成一个长方形;
2.量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3.记录填写下表:
4.观察上表,分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从拼、量、记、看、想等一系列操作感知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并掌握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这一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但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同时使学生体验和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识。
三、放手让学生交流思路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新知识,大胆地想象,积极地交流。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学四年级《笔算乘法》第49页例1,先出示例题,然后读题,根据题意列式:145×12= 。在探讨“145×12”的计算方法时,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独立尝试。由于不同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一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展示自己个性化的算法,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3.整理汇报。各小组汇报,获得的计算方法不少于五种。以上三个环节,我都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尽情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极大地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四、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
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放手让学生积极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整个探究的过程,发现和总结规律,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和信心。
例如,教学四年级《商不变的规律》一课:
师:请同学们填写下面的表格,然后认真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算出商后汇报:
生1:我发现它们的商一样,都等于7。
生2: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但是商却没有变。
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它们的被除数和除数又是怎么变的呢?
生3:我发现,左边起的第一栏到第二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但商不变。
生4:我发现第二栏到第三栏被除数和除数分别乘以2,它们的商不变。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些同学发现的规律呢?
生5: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接着,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右往左观察,最终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
小学数学中诸如这样的规律有很多,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发现和归纳各种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放手让学生解决生成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课堂上学生的突发生成有时可以成为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利用好了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教师千万不要把课堂上的意外生成看成是教学中的绊脚石,或包办解决,或应付而过,而应当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教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课:
师:一个月饼可以用“1”表示,那这块月饼(出示 块月饼图)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生:用分数。
师:该用多少来表示呢?
生: 。(其他学生一起叫了起来:错了、错了。)
显然,这个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没有责怪他,而是把问题抛给其他学生,让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生成的问题。
师:那谁能说说这个 是指哪一块呢?
生1: 是指缺掉的那一部分。
生2:这块月饼应该用 来表示,其中每小块都占整个月饼的 。
师:说的真好,同学们能理解吗?
这样,通过合理利用课堂上意外生成的资源,既让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深刻理解了 块月饼里所包含的相关知识,还增强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切机会,放手让学生参与提出问题、探究新知、发现规律、解决生成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娟.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作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6).
[2]潘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