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研究

2016-11-25黎小萍徐宁胡桂萍游艳红胡瑶根

蚕桑茶叶通讯 2016年5期
关键词:蚕业蚕桑丝绸

黎小萍 徐宁 胡桂萍 游艳红 胡瑶根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2)



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研究

黎小萍 徐宁 胡桂萍 游艳红 胡瑶根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2)

从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利益和政府的支持三个方面对蚕桑丝绸文化和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蚕桑丝绸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并进行了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融合的效益分析。

蚕桑丝绸文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可行性;模式;效益

蚕桑丝绸业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纵观世界蚕业国家蚕桑丝绸业的发展史,各有各的发展规律,但总的趋势是,发达国家的蚕桑丝绸业正慢慢地衰退或转移,发展中国家的蚕桑丝绸业也经历着从高峰到低谷的相同历程。在我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蚕桑丝绸业发展正演绎着这一趋势。[1]目前我国传统蚕桑丝绸产业正面临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茧丝绸出口创汇功能逐渐减弱以及产业比较效益下降、劳动力短缺、行业利润较低、产业风险较大等严峻挑战。[2]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涵盖近30亿人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吸引游客前往休闲、观光、体验、购物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已成为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旅游形式,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充分挖掘和利用蚕桑丝绸产业的生态、景观、休闲观光及教育科普功能,使之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结合,将传统蚕桑丝绸文化元素融入到生态旅游产业之中,大力发展具有丰富蚕桑丝绸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是实现蚕桑丝绸产业向多元化生产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1 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1.1 消费者的需求促使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走出城市到全新空间的消费欲望升高。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有机融合成为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模式,可满足消费者高标准的物质需求、体验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物质性需求主要指消费者对景观和相关配套设施等物质方面的需求。将蚕桑丝绸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创办具有蚕桑丝绸文化特色的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娱乐、种养等旅游产品,开发具有蚕桑丝绸文化特色的休闲食品、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体验性需求,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和体验,需要为游客提供娱乐、教育、审美和“逃避”现实的体验。在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生产、加工、贸易等蚕桑丝绸产业链中积淀了丰富的蚕桑丝绸文化,参与生产、加工的过程即是体验的重要内容。独特的旅游文化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源泉,只有提高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才会对游客产生持久的吸引力,才能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蚕桑丝绸产业在我国已历经五千余年,蚕桑丝绸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最具吸引炎黄子孙和外国友人的本土根源文化之一。[3]

1.2 企业的利益推动融合

现今文化来源于昨天经济的发展,昨天文化成就当今经济,蚕桑丝绸文化与蚕业经济也不例外。蚕业经济是直接或间接蚕业生产和经营的一切经济活动总称。[4]游客在参与游览的过程中,主动接触蚕桑丝绸文化、亲近蚕桑丝绸文化,扩大蚕桑丝绸文化影响力,有利于推动蚕桑丝绸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复兴,促进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同时带动其他产业的大发展。

我国不少旅游景区的开发尚停留在初级的观光层面,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或没有新意或档次不高,缺少独特的文化内涵。具有蚕桑资源的景区通过蚕桑与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对既有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和突破,并使之与旅游经营和旅游服务结合起来,将静态的旅游文化转变成鲜活的、丰富多彩的互动式文化旅游产品,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旅游产业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把蚕桑丝绸文化转变为生产力,将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是一条可行的途径。蚕桑丝绸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蚕桑丝绸文化的认知度,促进蚕桑丝绸文化事业的整理和挖掘力度,而且可以实现蚕桑丝绸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为蚕桑丝绸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5]

1.3 政府的支持支撑融合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蚕桑丝绸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同样需要政府的支持。蚕业经济与蚕业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在蚕业发展历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并进行宏观调控,要高度重视蚕桑丝绸文化在蚕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价值,要将蚕桑丝绸文化的精华予以弘扬和发展,以蚕桑丝绸文化加快我国蚕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蚕业经济促进蚕桑丝绸文化的繁荣昌盛。[4]

在具有蚕桑丝绸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潜质的地区,政府应当积极做好引导和支持。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支持性的政策,对蚕桑丝绸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给予政策倾斜,从政策的角度为蚕桑丝绸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科学导向,扫清发展障碍,破解发展难题。并且,在蚕桑丝绸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政府应当以政策为杠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促进蚕桑丝绸文化与各旅游要素的整合、融合、协调,促进具体旅游项目的积极开展,争取社会各方面对蚕桑丝绸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当提供足够的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蚕桑丝绸文化的附加价值,以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拉动蚕桑丝绸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形成蚕桑丝绸文化和旅游业科学融合的强大动力机制。同时投入资金进行蚕桑丝绸文化旅游业的创新,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建设示范园区,通过资金的推动将创新思路转化为产业收益,推动蚕桑丝绸文化与旅游业的高度融合和良性发展。

2 蚕桑丝绸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研究

2.1 基础层次的融合模式

基础层次的蚕桑丝绸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中,主要采用的是蚕桑丝绸文化展示和蚕桑丝绸文化体验的方式,将蚕桑丝绸文化和景区景观充分融合,让游客亲身感受采桑、养蚕、缫丝、织绸、加工蚕丝被、采桑果、品蚕桑美食、用蚕桑丝绸制品等体验。具体来说,目前的蚕桑丝绸文化体验主要采取的方式有参观生产桑园、景观桑树、果桑园、复合种养桑园、菜桑园、养蚕基地、加工基地、蚕桑文化博物馆、蚕桑文化展览馆、蚕桑文化展板等,以及品尝各种蚕桑美食、选用各种蚕桑制品。通过蚕桑丝绸文化展示和蚕桑丝绸文化体验,游客可以近距离了解到最真实、最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蚕桑丝绸文化。

2.2 发展层次的融合模式

在近年蚕桑丝绸文化旅游中,蚕桑丝绸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得到了有效发展,并出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将蚕桑丝绸文化和特定的旅游元素结合的创新性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将蚕桑丝绸文化融入到节庆旅游中,节庆旅游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并吸引了一大批节庆旅游爱好者。通过举办蚕桑丝绸文化节、桑果采摘节、丝路风情T台秀、蚕桑文化博览会等活动,可以更好地传播和发扬蚕桑丝绸文化,吸引更多的蚕桑丝绸爱好者关注,促进蚕桑丝绸文化和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此外,蚕桑丝绸文化和体验旅游融合的文化体验型旅游模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可以增强游客的蚕桑丝绸文化个性化体验,增加游客的蚕桑丝绸文化参与感,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相关产品的销售,获得丰富的旅游收入,激发蚕桑丝绸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3 蚕桑丝绸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效益研究

3.1 经济效益

蚕桑丝绸文化内涵的不断挖掘可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基于已积淀深厚的蚕桑丝绸文化而直接开发、延伸的产业,如蚕桑丝绸文化旅游、与蚕区民俗民风相关的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民间集市、节假日活动等等。二是基于蚕桑丝绸应用以外的其它用途而开发的产业,如以古代蚕桑养生文化为基础及其延伸的桑叶茶、蛹虫草、蛾公酒等健康产品及应用现代技术开发的成分提取、食品添加等多种用途。[6]蚕桑丝绸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直接面对市场,可带动交通、景观、购物、娱乐、饮食、住宿等相关产业,打通蚕桑丝绸产业的呆滞环节,促进蚕桑丝绸产业的良性循环,盘活现有资产,从而使整个蚕区的蚕桑丝绸产业稳定发展。[7]在蚕桑规模较大的蚕区,采用种桑养蚕、蚕茧加工和蚕丝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生产与经营方式实施蚕桑资源高效利用项目,开展游蚕乡、观蚕俗、食蚕菜、祭蚕神等蚕俗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蚕区的经济效益。

3.2 社会效益

3.2.1 可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

蚕桑丝绸旅游模式的实施和产品的生产,每年需要大量的劳力资源,如开发蚕家乐、蚕桑休闲农场和打造蚕桑产业文化主题街道等项目都需要大量的劳力劳资源,果桑观光体验桑园和套种套养桑园的采果及桑园管理等劳动力需求量很大,蚕桑产品加工和丝绸旅游制品加工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为周边地区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助于缓解农村的留守问题。

3.2.2 促进蚕区经济快速发展

蚕桑丝绸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 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能够扩展消费队伍,客观上拉动社会消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不仅能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而且可拓宽投资渠道,为蚕区的快速发展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蚕桑丝绸产业向多元化生产方式转变,对增强蚕桑丝绸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提高蚕业综合经济效益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3.2.3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开展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意义。

3.2.4 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

栽桑养蚕作为中国传统农业,在历史长河中取得过卓越的成绩,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史上谱写过辉煌的篇章。然而,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蚕桑丝绸产业正经历着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变革、资源布局整合等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广泛深入地宣传、继承和发扬蚕桑丝绸文化,将其与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蚕桑丝绸民俗文化提供了生存、传承的土壤,能够展示中国的蚕桑丝绸文化, 有利于推动蚕桑丝绸产业跨越发展,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

3.3 生态效益

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之一在于环境美化。以栽桑养蚕为基础的蚕桑丝绸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将蚕桑丝绸产业的文化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开发蚕桑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开展景观桑栽培、桑基鱼塘垂钓、桑园套种、菜用桑栽培、桑园套养、桑果采摘、桑芽菜采摘等休闲模式,有利于带动蚕区农村文化科普旅游和生态环境建设,既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可促进新农村的环境建设。[8]

桑树生命力强,根系发达,树冠丰满,枝叶茂密,能降低风速,减少土壤移动、转移,具有防风固沙、护田保土的作用。桑树对硫化物、氟化氢的吸收量大,是良好的净化空气树种。桑树还具有一般树种所没有的高效吸铅尘本领,对减少由于机动车排放到大气中的铅污染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桑树也是一种生态树种。[9]

4 蚕桑丝绸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成功案例

多年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一直在开展蚕桑丝绸文化旅游模式的探索工作,根据该所的蚕桑资源和生态资源进行了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休闲、观光、体验融合的探索和实践。按“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基本思路,整合资源优势,致力于景观打造和市场开拓,打造的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又名凤凰沟景区)目前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利用蚕桑资源开发的旅游模式有:文化科普模式、观光休闲模式、采摘体验模式、产品展示模式。

(1)文化科普模式。以江西蚕桑丝绸生态博览馆为平台,挖掘和展示蚕桑丝绸的文化内涵和科普价值,通过壁式立体丝绸之路线路图,描绘了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以及这条连接东方与西方之间线路上所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活动,以丰富人们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知识。用图画和文字告诉人们嫘祖怎样发现天虫,怎样驯养家蚕,怎样教化百姓养蚕织布的故事。24副织图展示了从浴种-饲养-制种-抽丝织绸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生动浅显,让人们了解掌握蚕桑丝绸知识。一件件详实的文物向人们吐诉蚕桑丝绸的源远流长。利用声、电、影、图片等技术,详细向人们普及了蚕、桑、丝、绸的知识。举办“蚕桑丝绸文化节”、“桑果采摘节”、“摄影比赛”“丝路风情T台秀”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了解蚕桑丝绸传统文化,在开展活动期间悬挂蚕桑丝绸文化展板,向游客展示蚕桑文化。

(2)观光休闲模式。一是利用龙桑、垂桑的景观特性,从旅游观光角度将龙桑与垂桑打造为园林观赏桑树,使蚕桑业与旅游业完美结合。二是栽培不同果型、不同色彩的果桑如大十、红果2号、白玉王、台果46C019和72C002等果桑品种,供游客观赏。三是开发桑基鱼塘生态观光农业。从园林景观角度打造桑基鱼塘四周的桑树树型,改善垂钓设施及桑基鱼塘四周的路面,开展桑基鱼塘水上蔬菜种植。四是开展桑园套种竹荪示范和菜用桑套养桑叶鸡示范。

(3)采摘体验模式。利用自身的蚕桑资源优势开展桑果采摘、桑芽菜采摘、养蚕缫丝体验、蚕丝被制作、 桑基鱼塘垂钓、品蚕桑宴、尝蚕桑休闲美食、果桑园秋季挖红薯等休闲体验项目。

(4)产品展销模式。根据游客的购买需求,挖掘桑叶、桑果、蚕丝、蚕沙等蚕桑资源的保健价值,开发各种保健旅游产品,如蚕桑美食与饮品、服饰、床上用品、工艺品等。[10]2015年 5月,第四届南昌“休闲农业秀美乡村”活动月暨舌尖上的美味农家菜大比拼,凤凰沟“桑叶鱼”荣获2015南昌市休闲农庄十大特色农家菜,桑叶鱼因其健康养生的超高营养价值备受媒体关注与游客喜爱。

5 结语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战略倡议已得到沿线五十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蚕桑丝绸业的发展呈现多元融合生态化发展的趋势。将传统蚕桑丝绸文化元素融入到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之中,有利于推动蚕桑丝绸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复兴,有利于提升区域旅游业影响力,提高蚕区的经济效益,增强蚕桑丝绸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 潘中华,贡成良,甘小兵.世界蚕桑业的发展对中国蚕桑业发展的启示[J]. 广西蚕业,2005(1):24~27

[3]龚国.乐至“蚕桑文化”资源及品牌建设的思考[J].四川蚕业,2015(1):58~60

[4]梁思思.蚕桑文化在蚕业经济中的作用[J].广西蚕业,2013(2):22~26

[5]吴志平,刘琳,李雪艳,等.丝绸文化旅游工艺品开发研究[J].江苏蚕业,2013(2):45~48

[6]吴一舟.蚕文化与当代蚕业经济[J].蚕桑通报,2003(1):1~5

[7]胡晓玲.安康蚕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942~6943

[8]吴娱明,廖森泰, 施英,等 蚕桑资源高效利用在我国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模式[J]. 蚕业科学,2010,36(5):835~838

[9] 高其璋,黎小萍,陈华玲,等.桑树园林化应用探析[J].蚕桑茶叶通讯,2014(1):12~13

[10]彭晓虹,叶武光, 徐宁,等 .江西休闲蚕桑的探讨和实践[J]. 蚕桑茶叶通讯,2015(3):9~11

江西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编号20151BBF61074)。

猜你喜欢

蚕业蚕桑丝绸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