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对当今设计的指导意义

2016-11-25吉嘉慧

科技与创新 2016年20期
关键词:现代设计手工艺工匠精神

吉嘉慧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生产开始向工业化、批量化的方向发展,“工匠精神”似乎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中国古代注重“工匠精神”。但值得注意的是,每当提起“优质”,大家总会下意识地想到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而不是中国。至此,“工匠精神”对我国当今设计的指导意义显而易见,它是设计产品品质的保障,有助于设计师技能的提高与精神的培育,有助于现代设计环境的转变与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现代设计;手工艺;匠心品质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0.034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20-0034-02

“工匠精神”是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在古今中外发展过程中均有所体现。随着时代进步与发展,过去的工匠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于是就有人认为,“工匠精神”落伍了。恰恰相反,我们发现“中国制造”与真正的世界工业强国存在差距,因此,不断补充和完善“工匠精神”对现代设计而言,意义重大。

1 对古今中外“工匠精神”的解读

传统意义上的“天工开物”和当今的“工匠精神”虽然有所区别,但其内涵是一致的。长期以来,我们误解了包豪斯倡导的“将手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设计”,认为它已经过时。但事实上,包豪斯强调实际的工艺训练、灵活的构图能力和工业生产相联系的三者结合。其实,工艺训练和“匠人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工匠精神”是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体现为“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在西方文化则是集中体现为追求完美品质的理念,并一直延续至今,其中以德国为典型代表。

《考工记》是我国手工艺技术方面最早的专业性质的书籍,有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回溯过往,在农耕社会时期的中国,能工巧匠比比皆是。可以说,“中国制造”在古代的确闻名遐迩。例如,在北魏太和十五年开始建造的唯一一座集佛、道、儒于一体的寺庙——悬空寺。它正是“尚巧”“求精”“道技合一”的佳作。传说,古代工匠根据道家“清静”的设想建了该寺,因此这座寺庙没有建在平地之上,体现出“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木制建筑的精粹,更是世界10大最险建筑之一。在字典中,“悬”解释为“挂”“没有着落”“危险”的意思,“空”则是因其设计与选址巧妙,将通常依地而建的寺庙布局、形制等移于立体空间内,异常精巧。远望悬空寺,像一座玲珑剔透的浮雕。至此,我们被古代工匠们鬼斧神工的造诣所折服。

一直秉持“工匠精神”的德国,以其对产品的精雕细琢而闻名全球。例如,2015-05-22,“Handmade in Germany”德国手工制造设计艺术展国际巡展上所展示出的集包豪斯精神与高品质手作工艺于一体的展品,它们无疑是优秀的手工艺传承,更是传统德国文化的传承。柳宗悦先生曾经说过:“手与机器根本的区别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而机器则是无心的。”由此可见,德国一直延续至今的“工匠精神”将材料的灵魂释放了出来。在德国,一个技能高超的熟练工人的社会地位与科学家基本没有差距,这也体现了整个社会对匠人精神的认可和赞赏。

2 现代设计与“工匠精神”的关系

我们对于“设计”的基本概念其实并不陌生,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处处都有设计的身影,但我们不能只关注设计本身的局部问题,而对设计的整体背景及相关环节视而不见。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是靠工匠的技艺实现的,而现代设计则是由机械化批量生产出来的,但都是以标准而单一的形式存在的,缺乏商品的特性与人情味。由此看来,工匠时代似乎已经过去。然而,日本售卖的马桶盖受到国人的青睐,把德国制造的炊具成箱地搬回家早已屡见不鲜,相当多的人成为德国、日本产品的忠实粉丝。由此可见,国人不满足于当下“中国制造”的粗制滥造,人们对于匠品价值的认可从未改变,中国需要与时俱进,发扬“工匠精神”,创造“匠心品质”。

显然,现代设计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工匠精神”。在前不久热播的《大国工匠》系列节目中,让国产大飞机C919在蓝天上翱翔的幕后英雄之一胡双钱,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包括他在内的八位劳动者所追求的是如何将职业技能发挥到极致,他们凭借传承和钻研的执着精神,凭着专注和坚守品质,把“中国制造”“工匠精神”的传统再一次引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同时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与上面提到的德国“工匠精神”的案例相比,仍有一部分国人对现代设计与“工匠精神”的认识存在误区。的确如此,以国内目前状况来看,技工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得到认可,主要体现在工资方面。因此,要想使“工匠精神”得到广泛的普及和群众认可,需要社会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

“工匠精神”是对现代设计的补充和完善。它融入的是一代代人自己的态度,是一种造物精神与理念的延续。与精细化的代表产品例如瑞士手表、日本相机等相比,我们的国货则相形见绌,中国古代的“匠心品质”并没有得到良好地传承。而《大国工匠》中的每一位工匠艺人,他们以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明确了自己真正的创作价值观,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中国制造水平与影响力的开端。

3 “工匠精神”对现代设计的指导意义

3.1 有助于当今设计产品品质的提升

“工匠精神”是工业制造的精髓,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德国产品崇尚物尽其用、经久耐用。德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强国之一,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产生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在当代社会,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打造优质制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增加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由尹定邦《设计学概论》中设计与科技的关系来看,科学技术对设计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大国工匠》宣传片所推崇的“匠人精神”,宣传技术技能,成就出彩人生。时至今日,重提“工匠精神”是对于品质要求的回归。国人希望产品从快速的工业化批量化生产中放慢脚步,追求工业设计及其个性化创新。严格来说,极致的“工匠精神”只存在于奢侈品当中,而随着受众对于设计和美的要求的提升,这种精神也在向平民化产品渗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2 有助于设计师水平的提升

“工匠精神”也应该是融入设计师信仰中的。在设计界,我们已经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否则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根本无从谈起;同时,我们需要培养出将“工匠精神”融入血脉的精神理念,这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这是一份设计师独有的荣誉感,具有“工匠精神”创作观的设计师,显现的是设计师自我存在的本心本性,是一份不追求眼前利益而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追求,“心物合一”是工匠艺人真正的本质所在,它拉近了“物与心”之间的距离,使现代设计不再像是一块冰冷而缺乏个性之物,它使受众感受到了造物所带来的亲切感,丰富了思想感情内容,将设计与手作之美结合起来,注重追求细节的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守。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产品中感受到手工的痕迹,想象到匠人的专注与坚守,传递出的是人性的光辉与温暖。这难道不是我们当今社会正推崇的吗?

3.3 有助于现代设计环境的转变与发展

以尊重的眼光对待各行各业,培育杰出的现代匠人,传递专注、细致、耐心、冷静、果敢等精神品质和忠诚、诚信、友善、仁爱、务实、奉献、敬业等伦理价值。中国自古就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名言。至此,笔者认为,我们也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服务水平,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因为它的好坏代表着声誉、尊严与道德品格。这也是我国急需面对和改善的问题之一。当今时代,我们应当对职业抱有一份敬畏之心,心怀虔诚和感恩,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工匠精神”不是一句口号,我们要想法设法将其落实下去,虽然任重道远,但仍要坚定前行。对于现代设计而言,匠人精神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4 结论与展望

总之,发掘“工匠精神”中对当代设计有益的元素,能够为我们解决问题拓展思路、提供方法,我们只有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中国当代设计更能吸引国人乃至全球的目光,打造出真正的“中国制造2025”。笔者认为,坚守匠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发现与认识手工艺,正像《大国工匠》中的每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庸的人一样,感动于它所带来的愉悦、欣喜和感动。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一定是纯粹的、脚踏实地的,也因此会少一些糟粕伪劣,多一些优品精品。而这种“工匠精神”会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安心与舒心。

参考文献

[1]王之润.浅析《考工记》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人文论坛,2009(18):226.

[2]史小冬.观复求索——匠人精神之于当代设计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5(18):113.

[3]肖群忠.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6-10.

[4]李朝德.中国设计呼唤“匠人精神”[J].美术观察,2013(2):27.

猜你喜欢

现代设计手工艺工匠精神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云肩造型分析及其在现代婚礼服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浮世绘艺术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湖南花瑶挑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留住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