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雄
2016-11-25阿莹
阿莹
我好多年以前去汉中的城固,远远就看到县城中心高耸的一座黑石雕像,束发戎装,扶剑勒马,应是古代的哪位将军,扭头问了,才知道这是汉代大名鼎鼎的张骞,让人望一眼就忘不掉了。
我知道张骞一生的功绩都凝结在“凿空”西域上了,也把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固抬高到人们面前,但县城里熙熙攘攘的人流似乎并不理会身边这位将军的存在,叫卖声呼唤声把小城充塞得拥闹无比。那年张骞作为汉朝的一员郎官手持浓毛节杖,领衔受命,出使西域,绝没想到他从长安城迈出的那一步,会引起那么多人持续的兴趣。当时他应该是从玄武门走出长安的,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定在建章宫为出使郎官饯行,喝了酒,跳了舞,还在城门外举行了百官出席的送别仪式,旌旗猎猎,刀戟亮闪,场面隆重得震惊朝野,也把大汉王朝的渴望渲染得浓重而急迫。当然,文武官吏们心里明白,这一百多名壮士可能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等待他们的不会像当时的长安城下,到处是鲜花和笑脸,当然那些世故的朝官们送给张骞的却都是些再动听不过的辞藻。
走出喧闹的城区,转过几条街巷就到了张骞墓园门前,一对汉风阙楼大义凛然地耸立在道路一旁,以特有的风韵招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也把一座儒雅的建筑群落隐隐若若地展现出来。张骞那年揣着汉武帝签发的关牒和联络月支国合击匈奴的秘密使命,翻沟壑,越戈壁,一直向北深入,向着那个传说中的国度挺进。途中所受到的磨难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因为那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道路,清冷和孤寂大概是一支皇家使团最大的威胁,遗憾的是史书典籍却少有相关的描述。但是,谁也没想到这次堪称伟大的凿空之旅,在两千多年后会成为悬念,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许多城市都把丝绸之路的起点定位到自己名下,好像当年悲壮的出行已无所谓卓越了,好像经过忽高忽低的交锋争论,人们巧妙地淡化了张骞出使的意义,以“起始段”取代了丝绸之路“起点”的史实,也完成了由点到面的概念偷换。后来还是经过专家们力争,最终在迪拜的申遗大会上才改为“起点长安”,这个结果也许能让地下的张骞略微感到一丝慰藉。
偌大的张骞墓园,已经被精心地整修了,曾经日渐衰微的墓园扩大了许多,且与愈逼愈紧的周边民居拉开了距离,使得那些灰瓦白墙格窗挑檐,像水墨画一样在眼前舒展开来,带给人江南水乡的清雅印象,任谁走到这里都会对白墙里的主人肃然起敬的。里边的场面并不恢宏,但幽静得令人着迷,古柏参天,竹影婆娑,殿庑连廊,草长莺飞,好一个清静而又怡然的地方,把江南园林与北方殿堂巧妙地融合起来,尽显汉中独有的自然风尚。当人们被这些景致陶醉之后,紧走几步便是张骞的大墓了。这座墓丘已被砖瓦精致地围箍起来,上面长满了缤纷的野花,粉的红的黄的,星星点点,婀娜多姿,表达着后代对先祖的敬意。那大墓正面有两方石碑,一方是清代陕西巡抚毕沅立的铭碑,笔力遒劲,雍容大度;一方是刻有民国旗帜的石碑,想不到这方碑碣竟是联大教授所撰,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西北联合大学发掘张骞墓的经过。墓前还有一对略显抽象的石虎,忠诚地佑护着身后的一代伟人,但这对尺寸接近真实的老虎,细腰弓身,简洁雄奇,虽说遗毁了四肢,却仍被当地百姓奉为祈福祛病的神灵,身下已被红红绿绿的绸带拥满了。我想已经躺下两千多年的张骞绝想不到历史演进到21世纪,家乡百姓依然把他作为安康吉祥的化身,多少忽略了那次载入人类史册的豪迈出行。
这片绿油油的草地应该知道,张骞当年深入匈奴腹地,是想避开大单于巡逡的兵马的,然而匈奴人发现了大汉使团的行踪,大单于怎么也想不到汉朝使臣会去寻找自己的宿敌,也猜不出这些人出行的动机。但他们似乎信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则,大单于把张骞最终流放到一处荒凉的草地上,还给他安排了女人,生了两个孩子,明显是想让张骞泯灭联络月支国的企图,在宽敞的草原上了却余生。而这一住就是十年,十年凛冽的风霜染白了张骞的鬓发,扭曲了脸上的皱折,也把一位帝国使节的身体摧残得瘦骨嶙峋了。尤其那域外呼啸的沙尘会消磨任何人的意志,也会把一代枭雄的梦想折磨得死去活来。然而,张骞却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时刻,携带了妻女和副手,紧握已经稀疏的节杖,继续了大汉皇帝的使命,这里需要付出的智慧和胆识是难以言传的。但是,当张骞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月支女王的帐前,却没想到这支被逼到漠北的彪悍民族,已经淡漠了先王头颅被大单于做了饭碗的仇恨,轻闲自由的日子竟融化了复仇的血性,张骞只好郁郁寡欢地返回了大汉。
回返大汉的路途绝对没有今天这般宽敞平坦,路边也没有这么多的野花绿草,而且当他们历艰险抵近长安城的时候,路边的树木已经整整增加了十三圈年轮。当时张骞是趁着匈奴内乱逃回长安的,他首先叩响了建章宫大殿前的钟鼓,满朝上下几乎都忘了那次悲壮的出行了,也忘了那位领命西行的小小郎官,当张骞手持已经秃毛的节杖,重新出现在长安城门下,全城人都轰动了,汉武帝亲自为他洗尘接风,百姓们争睹英雄气象。尽管张骞没能完成联络月支的使命,但他带回了西域的风情物貌,依然吸引了朝廷和万千商家的目光,从而开启了丝绸之路的壮丽行程。所以,汉武帝授予了张骞博望侯的爵位。尽管后来张骞随军出征延误,这个令人恭敬的爵位又被剥夺了,但博望侯的威名已经传遍了西域,以后汉朝派出的数十批往返西域的使臣都习惯以博望侯的弟子自称,这个敦厚的名字会使得许多外交难题迎刃而解,可见张骞在那里的影响了。
我想这个博望侯的确是深入人心,那年西北联大奉命发掘这座墓茔,竟然在墓道里发现了一枚“博望造铭”的封泥,这枚只有拇指大的汉代官文的扣签,确凿无疑地证明了此墓主人非张骞莫属矣。如今这枚小小的泥印已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永恒地向人们披露着大汉时期的信息。当时张骞应该是荣归故里的,他本来是在秦岭北边的长安城里去世的,却长眠在了秦岭南麓的城固县。显然,这位游历了上万公里的博望侯,深信家乡人民对他的厚爱可以持久,回到父老乡亲身边才能确保日后平安。果然,两千多年来家乡百姓对张骞厚爱有加,就连西北联大当年的公务发掘,都引起了张氏后人的焦虑,竟然纷纷手持锄头蜂拥赶来护墓,如此礼遇怎能不为之欣慰呢?
如今的墓园愈发精致了,而且还把张骞“凿空”的行程演绎得生动万分,悄悄捍卫着博望侯在历史上的作用,我想,张骞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动得热泪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