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观:观念要从经验中生发出来

2016-11-25◎桫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批评家文学批评观念

◎桫 椤

批评观:观念要从经验中生发出来

◎桫 椤

我是一个身处“基层”的“批评家”——我常用这句话作为自我介绍的开场白,其实我完全明白其中的吊诡之处——批评只有站在文学或文化生态链的顶端说话才可信,因而批评家只能是一个精英化的职业,与贩夫走卒、鸡飞狗跳这些“基层”或“底层”生活毫无关系。所以,在常识里,“批评家”毫无疑问会被“基层”这个词证伪。

所谓精英的批评家,也许无关地域或生活圈子,而只关乎知识和理论体系。在常识里,批评家是掌握了某种特殊话语权力的人,这种权力的得来也不是“天赋神权”,而来自批评家对批评权力的要素即专门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知识是用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在文学批评领域,文学就被批评家以其所拥有的知识权力进行解构、阐释等诸形式的批评。

文学不是精密的科学,而是主观的、感觉的行动,但知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就很容易产生另外一个问题:批评家以“构成权力的客观知识”这把尺子裁量文学这种感性的行为和结果,于是我就看到很多这样的批评样式:一列火车坐满了形形色色的人,但旁观者只看到了这列火车,却没有注意到乘客之间的区别——的确,在外观上看,乘客和货物没有区别。

知识凭借其自身的系统化所形成的理论认识世界,而理论的工具化只不过是人的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批评家在某种形式上很容易就成为理论统驭世界的工具。在所谓的客观理论的解剖刀下,人等同于火车中的一个个座位中的一个,甚至退回到构成生命的细胞甚至碳水化合物,而这是世界最基本的客观性。

——显然,客观并非批评的根据和所追求的目标。

人类的文学大厦蔚为壮观,我相信包括我的精英的同侪在内,皓首穷经也未必能够读完与之有关的文本;而我还相信,文学大厦的每一块砖石上都刻满了人类个体的情感和主观的意志。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正是基于千百年来人类个体情感、意志、道德和审美的文学积淀,而非来自依据自然真理所进行的客观运算——即便是那些沉淀下来的共性也是由各种个体的偏见所构成的。后代对文学的追慕,是对每一位人类祖先鲜活的生命记忆及其所形成的精神家园的膜拜与遥祭,而不是对知识权力的臣服。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文学还是其他社会科学,观念都应当是从经验中生发来的,而非先验地认为是知识视野下的客观存在。文学的真正价值,是彰显个体生命细微的、区别于他者的对生活经验的生命体验,批评家对这种体验的理性思考和规范的批评文本显示了职业的威严,但批评发生的地方,只不过是体验的审美观照。

我是一个文学上的保守主义者,但是又同时为新媒体写作鼓与呼,因此常常招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诘问,或者被斥为“两边都不得罪”的“骑墙派”。我对此毫不介意,是因为无论面对传统文学理论的宏言阔论,还是新媒体文学批评里的“网络黑话”,我只相信一个道理:文学对人类的使命不变,批评的使命亦不变。

文学批评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所谓绝对的“公信力”,批评的有效性也不取决于审美的发现是否符合已有的知识和理论体系,而在于其对审美经验的独特呈现。说到底,在观念的论证过程中,文学批评无非是用一种偏见证明另一种偏见——偏见也可能是理性思索和理论言说的结果。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批评家文学批评观念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维生素的新观念
色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先秦两汉为中心
坚持系统观念
新锐批评家
今日批评家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奎妮·多萝西·利维斯文学批评国内外研究综述
观念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