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
2016-11-25熊国红
熊国红
新形势下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
熊国红
[提要]电子商务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能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措施。
电子商务;农村;发展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去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方针和重点任务。今年一月份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电子商务是不同于传统商业运营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服务出口作用大。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既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信息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稳定经济增长、扩大有效需求的现实选择。
一、电子商务在农村面临的现状
电子商务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计算机装置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纸质信息载体的存储、统计、传递、发布等环节来实现服务和商务交易以及管理交易的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与传统商务相比,电子商务的高效率、低成本、操作简便、受众面广等巨大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商家、企业和个人所青睐,电子商务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的阔步向前,正在逐步成为促进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鉴于人员素质、基础条件、产业形式等多种原因,涉及“三农”问题的电子商务发展困难仍然较大。
(一)农民的意识缺乏。一是知识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应用和普及,而农村的教育相对落后,思想比较保守,对新知识、新技能、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较城市有一个滞后的过程。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48.8%,而农村网民数量只达到1.88亿人,仅占中国网民人数的28.1%。而且,真正成为网民的农民主要集中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在30岁以上农村人群中,总体电脑操作能力差,因此,农村人员对电子商务所依赖的电脑及网络的应用意识还比较欠缺。二是观念跟不上。当前,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绝大多数农民和农村企业只是停留于传统的消费模式及商贸方式,还没有形成利用各种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活动的意识和习惯。三是引导跟不上。目前农村还没有健全的吸引和使用电子商务人才的机制,服务于农村的电子商务人才也少,并且他们发挥的服务作用比较小,导致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宣传、引导和应用远远不够,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农村的物质条件缺失。较城市而言,农村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基础建设相当薄弱。一是农村现有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三网”设备落后,效率不高。二是物流、交通问题导致很多现实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无法完成。据调查显示,超过85%的农民网商反映网购不方便的原因在物流配送,23.5%的农民网商认为从事电子商务最大的挑战是交通。三是农村金融机构缺少,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等在客观上也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四是多数政府或企业建立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内容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基本是农业科学信息、政策信息等介绍性内容,服务效率低,发挥作用小。以上的各种因素,都是制约电子商务在农村大发展的重要壁垒。
(三)农业的产业缺陷。农产品难以形成生产产业化、流通现代化、销售规模化,也制约了农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一是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种类繁多,但生产区域和生产者分散,产品附加值、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耐长久保存,经营周期相对较短。二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从田间地头到住房餐桌要经历分拣、加工、包装、批发、零售等一系列中间环节,供需链条长,交易信息通道难以保持顺畅,易造成产销失衡。三是农产品基本是各自为政,规模性不高,单个农户、小规模农业组织搜集、捕捉、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品牌信誉度差,造成农产品在网络销售失去竞争力。
二、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以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发展较为迅速,并逐渐向中小城市辐射与蔓延。然而,当电子商务正如火如荼地深入于各中小城市之际,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已经开始离不开电子商务之时,对于广袤的农村地域,信息化发展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处于缓慢的推进之中。利用电子商务可以打开农产品滞销局面,减少交易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面对中国9亿农民,加快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和农产品流通服务,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
(一)采取不同引导措施。一是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领导、管理和协调职能,加大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力度,加强信息化技能的宣传教育,改变农村人员的传统观念,引导网络经济的新思维。二是充分利用榜样带动力量,对商务意识强、发展潜力大、创新积极性高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育,让他们品尝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和成功,形成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和示范作用,并通过他们宣传带动更多的农户,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和使用度,使得 “要农户电子商务化”向“农户要电子商务化”转变。三是鼓励青年人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并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主力军、指战员、播种机。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90%以上的农村网商为35周岁以下的年青人。因此,要充分利用好农村年青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信息化技能基础好的优势和特点,发挥他们在农村信息化领域的“传、帮、带”作用。
(二)搭建多方支持平台。一是搭建信息平台。打造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等多元化“三农”信息服务通道,形成网络、短信、语音、视频四位一体的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具备专业性、指导性、实用性以及符合当地特色的农业网站,提供直观反映的的农产品最新商情和行业信息,公布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切实为农民提供全面、周到、贴近实际需要的服务。二是搭建资金平台。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还要开发和研制符合当地实情的运营模式,这不仅是硬件改善需要资金,在软件开发、平台维护等技术方面工作也需投入资金启动,而且还需有其他诸如提供服务以及设备的配套资金的支持。因此,要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创建银企对接平台,拓宽农村企业融资渠道,帮助解决发展资金需求困难。三是搭建物流平台。物流体系的不健全,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和前景。对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刚起步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可以先与其他物流公司合作进行物流配送,对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司,则可考虑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以形成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来保障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
(三)完善各种服务体系。虽然我国农村耕地资源有限,但各地物产资源不一,即使是许多闭塞的山村也有很好的特产。通过现代电子商务与传统农业产业的巧妙结合,可以改善农产品的营销情况。一是各级政府要支持和鼓励涉农产业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农户的通力合作,利用各自优势,研究制定“三农”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开发关键技术和产品,共同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二是整合资源,建立与完善面向农村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产品质量、价格信息、市场营销、标准规范、有关政策法规等数据库,实现数字化存储和信息资源共享,让农产品销售驶入快车道和高速路。三是及时搜集、整理、发布农产品信息,对特色农产品实行网上推介,对农林牧副渔大宗产品开展网络营销,树立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使一般的农村经济变成绿色经济、特色经济、品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凭借电子商务,农民们可以直接跟市场互动,面对广大消费者,根据市场需求给自己的农作物定价,赚取更多收益。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让农业发展更加科学化,而且也给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和谐进步,也对整个中国经济结构的平衡产生了积极作用!
[1]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R].2006.
[2]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商务部.2008-2009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9[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龚炳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目标政策与对策[J].网络世界,2000,(46).
[6]龚炳铮.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J].中国信息界,2011,(2).
[责任编辑:于龙广]
熊国红(1968—),女,东华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江西南昌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