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杨公祠的名人联
2016-11-25王祖远
●王祖远
杨公祠(遗址在四川绵竹城内小西街,即今之中医院)是纪念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的祠堂。它创建于民国五年,宫墙特露,屋宇巍然,祠内春意融融,华轩蔼蔼。最使人留恋的是祠中凭吊杨锐的楹联大都出自大手笔,锦心绣口,动人肺腑。虽人事沧桑之变,如今已在公园辟地塑像纪念,胜景重开,楹联必将补书问世。笔者曾搜集杨锐史料,现将杨公祠楹联供诸于后:
正门有匾额“杨先生祠”,下有一联:
友于皆挺拔;
夫子独声名。
门人黄尚毅书。此联系集杜诗。友于指杨锐和兄扬聪。聪甲午科举人,曾与锐子赴刑场收殓杨锐扶榇回乡。
入正门经走廊,即进入大厅“紫微山馆”。有“清节和神”大匾一道。为熊希龄撰书。这个大厅是待客、议事、宴会之所。厅内楹联甚多,其来源有从北京四川会馆公祭杨锐、刘光第联里选抄的,有从成都龙绵会馆公祭杨锐联里选抄的,也有从南京鸡鸣寺豁蒙楼、昆明洱海的杨公祠等地抄回的。
之一:康有为联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辜,君又何尤,敢同正学先生,矢口问成王安在?
汉朝党锢,晋代清流,古例如斯,今乃再现,应效子胥故事,悬睛看越寇飞来。
之二:梁启超联
壮志苦难酬,天柱竟移,故国河山悲往事;
相逢何太晚,哲人其萎,蒹葭秋水吊忠魂。
之三:熊克武联
丹心报国死何辞,恨未血溅帝衣,明臣非罪;
青史留名垂不朽,果能书宗董笔,做鬼亦雄。
之四:廖季平联
情深知己,梦断尊经,回忆寒窗空有泪;
志解倒悬,血溅燕市,再开宣室更无人。
廖为一代经师,与杨锐尊经书院同学,相交甚厚,据闻廖平生不大喜作对联,但此联情见乎词、黯然消魂、催人泪下。
之五:吴之英联
书院订知交,富子云才,存范滂志,抱义怀仁,德量
汪洋波万顷;
伤心悲永诀,挂徐君剑,碎伯牙琴,抚今追昔,晦明风雨梦三生。
吴是四川名山县人,民国元年任四川国学院第一任院长,是学者又是大书法家。吴与杨锐同年生、同年入尊经书院、同选优贡、同入京朝考。杨锐遇害,吴闻讯大恸,有《哭杨锐》长诗,倾诉他二人的生死交情。
之六:乔茂萱联
落月满屋梁,平生风义兼师友;
故人入我梦,万古云霄一羽毛。
乔茂萱,华阳人,光绪二年举人,累官至学部左丞,统管二十一省学务。与杨锐友善,在京同舍居。戊戌杨遇害,乔亲赴刑场协助收殓。
之七:赖心辉联
千秋盛业,百日维新,公自大名垂宇宙;
德泽长存,音容宛在,我来含泪吊英贤。
之八:骆成骧联
大节壮人寰,谁谓君子道消,小人道长;
两行垂老泪,我伤梁木其坏,泰山其颓。
骆成骧,四川资中人,是清一代四川仅有的一个状元。应童子试时,知州高培谷在尊经书院请来杨锐襄办考试(高曾作绵竹知县,深知杨氏弟兄有轼辙名声),杨锐阅到骆卷,深为赞许,推荐于高,遂取录为童子试第一。戊戌四月,杨锐在北京创办“蜀学堂”,讲勘式学科,“骆身为学生兼职员。”《绵竹县志·杨锐传》载:“骆颇傲睨权贵,独诚服锐。”
之九:王壬秋联
变法竭忠贞,死重泰山,岂意君归竟先我;
奇才动圣主,身甘碎玉,非夫人痛而为谁。
王曾长尊经书院,杨锐受业于此,其课艺之作,多次得到王的赞赏,说他的诗文有“骆宾王本事”。锐戊戌入值军机,深得光绪信赖,政变前夕,授以密诏(宣统登极,锐子杨庆昶缴于都察院),锐以身许国,誓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下联所述即指此。王的《湘军志》就是由杨锐将他的手写稿校对整理刊刻问世的。
之十:顾印愚联
变法千秋名,百日维新,君子也,君子也;
临风几度哭,两行吊古,如其仁,如其仁。
顾华阳人,曾毕业尊经书院。作汉阳知县有政绩,深受张之洞礼遇。在京师独倾服杨锐为人高风亮节。顾书法名垂天下。
之十一:颜楷联
碎玉誓精诚,顶天立地见君子;
河山期再造,取义成仁示儿孙。
颜楷字雍耆,甲辰进士。戊戌政变,缇骑速杨锐入狱,他在途中相遇,痛哭若狂。京中老辈,恐其招祸,苦劝回籍。后曾参加“四川保路同志会”。在逝前,众举为铁路股东会负责。后曾在大汉四川军政府任职。
之十二:王棪联
万古仰云霄,往事凄凉,志解倒悬感过客;
大名留戊戌,今朝凭吊,莫将成败论英雄。
王棪字寅伯,浙江杭州人,清光绪三十二年署任绵竹知县,力行新政,主持了一个全县追悼杨锐的大会,就岳庙右厅建杨锐祠(民国八年才另建专祠在小县西街),并为杨锐墓写了一联:
恨海难填忧北阙;
佳城依傍配南轩。
杨锐坟在南轩祠右侧。南轩祠是纪念宋理学家张栻的祠堂。张栻绵竹人。
之十三:张小江联
衅端起自何人,遂教黑狱沉冤,恨传三字莫须有;士类为之短气,枉说青云自在,悔不一官归去来。
张,邑文士。此联借以从反面来揭露冤狱之罪恶与危害:使士人气短,无法求仕进以报效国家。之十四:杨锐祠正殿徐世昌联入耳子规啼,试论日下年
光,吊古几经春草碧;
还家丁令返,重看巴西山色,迎神初奠荔枝红。
有匾一道,上书“杀身成仁”。钤有大总统印。作者徐世昌,字菊人,翰林院编修,袁世凯的心腹策士,民国七年选为总统。他与杨生前文字相交甚厚,袁世凯小站练兵,徐是参谋并兼管营务处,杨锐常去小站与徐谈兵。徐著的《清儒学案》,初稿时常与杨锐磋商。杨锐遇害后,徐深感内疚,直到民国七年任总统时才写出此联志哀。作者遣辞造句沉稳而含蓄,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之十五:张之洞联
双泪落君前,大江滚滚怀人远;
文名余死后,绵竹亭亭出县高。
此联原在南京鸡鸣寺豁蒙楼。该楼为张之洞纪念杨锐所建(今已不存)。当年他与杨锐在此地密谈国事,心感万方多难,国运不昌,杨锐即兴反复吟哦杜工部《赠秘监江夏李公邑》诗的后四句:“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楼。”相对唏嘘。杨锐遇害后,张再督两江,重游旧地,凄然流涕,缅怀杨锐,建此楼集句为联纪念之。民国绵竹建杨公祠,荣县赵熙为之补书此联。
之十六:绵竹士民联
戊戌兴中华,九死何辞,君子英名弥宇宙;
纲常垂后世,千秋俎豆,儿孙看样学先贤。
之十七:杨锐次女杨庆翱联罔极泣昊天,燕市横尸,挥泪银瓶成实录;
苍茫悲大地,巴山锁恨,伤心玉垒翳浮云。
庆翱,字绯云,锐遇害后未过门的夫婿又死,遂立志不婚,并出资购地建父祠。时人以“金陀银瓶”匾表彰之。
之十八:其他子女联
浩浩昊天,蜀道鹃声凝血泪;
哀哀孝子,燕山风树有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