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途径探究

2016-11-25李春梅邬江汪微微

领导科学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话语权议题网民

□ 李春梅 邬江 汪微微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途径探究

□ 李春梅 邬江 汪微微

网络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挑战。要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就需要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途径。具体而言,在话语主体上,加强政民互动,推进“两个舆论场”的话语融合;在话语主题上,丰富话语内容,实现主流话语体系的创新转化;在话语载体上,转换话语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互动;内容创新;方式转换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指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取得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话语的掌握、控制、支配和阐释的权利和权力。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与问题。要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就需要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方式。笔者从网络舆论传播的视角,结合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从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载体三个维度,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途径进行探究。

一、话语主体上,加强政民互动,推进“两个舆论场”的话语融合

话语主体是指话语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反映的是“谁在说、对谁说”的问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是一个多重主体,从横向看,有政治家、理论家、介于二者之间的智囊团、其他实际工作者等多个方面。从纵向看,有领袖个人、领导集体、广大干部甚至普通群众等多个层次。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关键是要化解不同话语主体的沟通障碍,促进话语主体的有效互动。在新媒体时代,重在推动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话语主体的融合与互动。

第一,打通官民互动平台,认真回应民意关切。在网络舆论场中,存在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前者以政府网站、政务微博以及党报、电视台、通讯社等主流媒体的网站、微博为代表;后者则以互联网中BBS论坛、个人微博、微信、QQ等为代表。在两个舆论场中,网民对官方舆论关注较少。这除了两者的舆论议题和舆论取向不同,如官方舆论议题重在大政方针、政务活动,民间舆论议题重在政府管理、公共安全、司法公正、贫富差距等;官方舆论取向注重扬善赞美,民间舆论取向趋向审恶揭丑,因而造成官民隔阂外,重要的是没有顺畅的沟通平台保证政民互动。政府网站在互动平台设置了实名注册和审查,网民发帖必须通过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这使得网民的提问难以通过审核;同时,部分政府长期的漠视导致网民不愿意相信互动会带来好的结果,使得参与互动的人很少。即使开通了互动的政府网站,对于网民提出的问题,却没有及时有效的回应,这也是影响互动效果的关键因素。与政府网站情况相似,政务微博对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没有及时有效的回复和解决。所以,打通两个舆论场,首当其冲的是畅通政民互动平台,认真回应民意关切,审慎阅览网民提交的各类信息,满足网民的基本信息需求和对真相的追求欲望,让其感到贴心,进而提升网民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亲近感。

第二,加强对“意见领袖”的政治引领,建立“网上统一战线”。目前随着各种自媒体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粉丝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网络大V和“意见领袖”。网络大V们目前在参与公共事务行动、特别是讨论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共议题等方面,拥有较高的人气,对舆论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建立“网上统一战线”,引导其客观、理性地发言,有利于网络主流话语权的建设。为此,政府部门首先应搭建平台,让大V们下基层、接地气,有利于他们客观把握国情和主流民意,理解政府公共治理的难度,通过这样来团结“意见领袖”,也有利于营造互联网上客观理性讨论问题的氛围。

第三,恰当利用社交媒体,鼓励广大网民为政府代言。话语权在社会结构中的分布状况与信息传播方式息息相关。近年来,微博、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表达政见的重要平台。如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近1.9万字,为了让网民读懂吃透政府工作报告的精髓,《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的微博、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将其主要内容摘编发布,并配合图片视频或更详细的内容链接,网民纷纷评论、转发、点赞,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话语主题上,丰富话语内容,实现主流话语体系的创新转化

话语主题主要解决“说什么”的问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题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体内容和核心思想。在其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话语体系呈现出来,亦即要通过一定的概念、范畴、术语、叙事框架、话语方式来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最新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成果需要有最新的话语体系来阐释与传播,而要构建这样的话语体系,无疑是一场“术语的革命”,内在要求主流话语体系的创新转化。为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其一,坚定话语自信。话语权源于对核心话语的坚守和自信,创新也总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性的核心话语不仅不能丢,而且不能模糊。然而,少数学者严重脱离本土文化传统、历史基础和实践根基,简单套用西方的概念、范畴与理论体系,盲目照搬西方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将西方的那一套理论当作真理而不是去结合中国的实际,这是缺乏话语自信的一种重要表现。对此应该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成功举世瞩目,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事业有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新气象,主流意识形态要增强自信,要大有作为,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我们有能力用人们喜闻乐见、能听懂、能接受的内容和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宣传中国道路。

其二,吸收中西话语精华。中西话语体系作为两种禀性相异的文明成果,各有优劣长短。既要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又要批判地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的合理成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跨越不同话语体系的宽广视野,来为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为此,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丰富主流话语内容。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所以能够和美国梦、欧洲梦相提并论,就在于中国梦既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分别吸收借鉴了美国梦和欧洲梦的优点并加以集成创新,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今天,当美日在亚太围堵、孤立中国时,习近平总书记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协和万邦、世界大同、天下皆兄弟的思想理念,挖掘中国古代用海陆经济贸易的和平方式与世界沟通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以此向世界表明,中国自古以来就遵循和平、友善、文明的发展理念。还有时下人们热议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中国等概念,其实并非纯粹土生土长的中国概念,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借用了西方概念并赋予中国内涵创造出来的,表达了中国制度建设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这些话语的创新与融合,一方面有利于与西方国家沟通,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话语不仅富含民族文化底蕴,而且也闪耀着西方文化的光辉,具有世界性。

三、话语载体上,转换话语的表达方式与传播方式

话语载体主要解决“怎么说”“以什么方式说”的问题。就技术层面而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离不开的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方式。谁掌握和控制着有效的话语传播与表达方式,谁就能取得支配地位的话语优势。通常情况下,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与传播方式选择越合理,意识形态话语所拥有的“权势量”就越大。因此,如何根据已有的资源科学而有效地选择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与传播方式,是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要求。为此,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在话语表达方式上,实现由宏大叙事向平凡叙事的转变。宏大叙事传递给受众的是厚重的历史感和高远的希望感,展示的是意识形态的理想目标和终极关怀。这种叙事方式宏伟抽象,远离大众生活。因此需要用回归人的生活世界,体现出人本性,贴近大众的思想、贴近生活的实际,关注当下人的内心体验和精神困惑的平凡叙事,才能为受众所接受,话语传播的效果更明显。那么,如何实现由宏大叙事向平凡叙事的转变,是主流意识形态赢得话语权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列宁曾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主流意识形态要想提升话语权,就要将抽象理论通俗化,官方语言民间化。这就要求主流话语改变传统的“庙堂”式思维习惯,放下身段,接上地气,摆脱严肃刻板、宏大叙事的形式束缚,加入平民化元素、互联网思维和网络语言,融合视频、文字、漫画、图片等形式,打造集可读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话语呈现方式。

其次,在传播方式上,精心设置话语议题,发挥评论在议程设置中的作用。媒体虽然在告诉人们“怎么想”方面不很成功,但在告诉人们“想什么”方面却异常有效。在一定意义上,公众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重视程度同传媒对这一问题或事物的重视程度构成正比关系。对官方舆论而言,议题设置能力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民众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认知与态度,这也是话语权的重要表现。网络时代,议程设置主要表现为媒体设置和网民自我设置两种形式。在当前媒介生态下,媒体议题设置往往受到民间网络议题设置的影响。一些主流媒体新闻报道模式往往是:首先网民微博或论坛爆料,然后领导、记者奔赴现场,最后才是主流媒体跟进报道。这里,新闻议题不是由媒体设置,而是由网民设置。而民间网络舆论议题往往是举报、投诉等内容,媒体议程设置受此影响,偏离了原有的议题范围,使议程设置能力下降。更有甚者,一些媒体唯经济效益至上,为了吸引眼球、追求点击率,对一些极具争议、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进行大肆渲染报道,议题设置上缺乏有效的思想引领,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就需要发挥评论在议程设置中的作用,首先选择那些社会影响大、认识分歧大、舆论价值大的问题为评论对象;其次组织人员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写出有说服力的评论,以独特的视角和思想帮助网民思考,理顺复杂的逻辑关系,消除民众对话题的各种不确定性,释疑解惑,有效弥补言论“口水化”带来的社会舆论隔阂,进而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

[1]董德刚.当代中国根本理论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姜辉.引导力、竞争力和掌控力主流意识形态自信从何而来[J].人民论坛,2015,(7).

责任编辑:赵春燕

本文系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话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D021)、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省2013276)的阶段性成果。

李春梅,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邬江,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汪微微,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师,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616

A

2095-5103(2016)03-0081-02

猜你喜欢

话语权议题网民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