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马克·吐温时空穿越小说改编电影的述评与思考

2016-11-25资小玉

世界文学评论 2016年2期
关键词:卡伦吐温骑士

资小玉

关于马克·吐温时空穿越小说改编电影的述评与思考

资小玉

内容提要: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先生的小说《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堪称“时空穿越”小说最早的经典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这部小说以及根据其改编的不同电影版本的比较分析,对“时空穿越电影”在创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阐述和思考。

马克·吐温 时空穿越电影 小说改编

史上最早的第一部经典“时空穿越电影”可追溯到1910年的《一个康涅狄格州美国佬》(The connecticut Yankee),它是由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和作家马克·吐温先生的小说改编而成。马克·吐温先生在1889年写就的这部“时空穿越”小说直译是《亚瑟王宫庭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佬》(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这本小说最初名字叫A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早期也有一些版本命名为A Yankee at the court of King Arthur。一些现代版本译为《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根据其改编的电影在中国内地多翻译为《误闯亚瑟王宫》,本文中该小说的所有改编电影名称均采用此翻译)。据说,马克·吐温先生这本小说的写作灵感来源于一个梦,在梦中他自己就是一个骑士,并且那身笨重的盔甲让他的行动非常不便。

原小说《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该作品涉及了西方历史上两个十分重要的时代,即中世纪欧洲和19世纪美国。“亚瑟是六世纪不列颠岛凯尔特人的领袖,因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而深得人心,久而久之成了民间传说和传奇文学中的人物。”[1]马克·吐温根据古老传说,改写了这个故事。

原小说的主人公——19世纪美国佬汉克·摩根(小说中人称“我们老板”),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县,父亲是个铁匠,叔叔是个治马的兽医,汉克·摩根两行都干,后来进了大兵工厂,真正学会了本行,这一行的活儿都学过,什么东西都会做:枪支、锅炉、发动机以及各种各样能节省劳力的机械。他当上了工头,手下有一两千人。一次与厂里有个叫“赫克里斯”绰号“大力神”的人发生误会,两人操起铁棍就干上了。他被“大力神”当头打了一棍,接着整个世界便消失在一片漆黑之中。当汉克·摩根醒来时,他坐在一棵橡树底下,四周是一片宽阔美丽的乡村景色,还有一个骑马的人正低着头看着他。为了避免伤害,他答应跟他走,成了他的俘虏。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简单的几笔之间,我们看到时空也发生了 “穿越”和转换。

在亚瑟王朝,美国佬见识了已经开始走向没落的王权、残忍贪婪的贵族、愚昧可笑的骑士和阴险残暴的封建教会。他利用自己在教育、科技、文化方面领先他们1 300多年的巨大优势,在刑场上战胜魔法师默林,一步跨上亚瑟王朝首相的宝座。面对那些慕名而来的群众要求“再显一回奇迹”及默林的暗地捣鬼,他实施了“召天火炸毁默林的塔楼”的计划。计划的成功稳固了权力,他很快做出调整,适应当前的地位和环境。创办专利局,奠定各种各样的实业基础,物色人才并将他们训练成各种手艺及科学技术的专家,开办各种不同层次的学校,对采矿业进行科学化改造,秘密建立陆军、海军学校,启动新闻、创办周刊,暗地进行电报电话工程,仅四年时间,就让 19 世纪才有的文明在 6 世纪这个黑暗国家里发展起来了。接着,作者用较多笔墨写“美国佬出外探险”和“美国佬与国王便服出游”的两段经历,借美国佬的言语行动,对王权、教权和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批判。其中,有几个场面是描写亚瑟王朝穷苦农民和奴隶的生活遭遇,而这几个场面是作者在 19 世纪中后期的现代美国亲眼看到的情形。可以说,马克·吐温把他的主人公和读者带到中世纪亚瑟王朝这样一个背景中,看似荒诞实则寓意深刻,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在一百多年前《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出版之时,著名的《哈泼杂志》发表书评写道:人们醒悟过来,不禁大吃一惊,认识到立法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保护财产,而不是保障人权……从远古的亚瑟王时代的这个荒诞的故事,在今天也有警示意义。这正是本书奇妙的特点之一。”[2]

这部小说的基本叙事形态脉络大致是:一个19世纪康州现代美国佬,通过“头上挨了一铁棍晕倒”的穿越方式,回到了1 300多年前——6世纪的英国,在历史上著名的亚瑟王朝,他利用19世纪才有的文明和技术,成为那个时代超越魔法师的人,并成为亚瑟王身边的首相,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计划,并与反派斗智斗勇,最后他又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又在现实中醒来。某种程度上,这部小说开创了一百年后风行的“穿越”类型的小说,形成了“时空穿越”小说基本的叙事脉络和呈现形态。它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少有的思想深度和写作水平堪称“时空穿越”文学作品中公认的经典鼻祖。不难发现,在大部分奇幻类“时空穿越电影”中也都沿用了这一经典叙事发展形态。另外,在这个故事里,时空穿越者回到过去,参与了历史,并意图改变历史,这也是“时空穿越电影”剧作情境形态所呈现的可能性样式之一。

遗憾的是,1910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个康涅狄格州美国佬》(The connecticut Yankee),其具体影像及档案资料似乎并没有留下来,我们暂时只能从演员威廉·V·蒙格的资料中得知他曾在这部电影中担任过主角。然而,马克·吐温先生的这部原著小说又在不同年代先后被改编成了各种艺术样式,其中有据可查的同名电影、电视等迄今为止就多达十部。仅1960年以前,就有三部同名改编电影分别于1921年、1931年和1949年发行上映,影片均以奇幻和喜剧为主,其剧作情境形态发展与原小说基本保持一致,但主人公、穿越方式乃至主要情节内容都不尽相同。

1921年3月14日在美国发行上映的同名电影《误闯亚瑟王宫》(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是一部无声电影,但它几乎完全淹没在默片时代后期喜剧电影黄金时代的辉煌之中。主演哈利·c·迈尔斯是一位有着高超技巧的演员,他在数部无声喜剧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配角,但遗憾的是他似乎从来没能成为一个耀眼的明星,如今他被世人能记住的角色可能就只有卓别林电影《城市之光》中醉酒的百万富翁了。在1921年这部《误闯亚瑟王宫》默片中,迈尔斯并不是饰演马克·吐温小说中的英雄技师汉克·摩根,而是被编剧改名换姓成了马丁·卡文迪什,一个1921年爵士时代的单身汉,他在被窃贼打中了头部之后在亚瑟王英国土地上苏醒了过来,可见,其穿越的方式与原小说还是比较一致的。片中因为马丁·卡文迪什之前读过马克·吐温的书,所以他心里很清楚他“应该”去做什么。我们看到主角马丁·卡文迪什开始试图重塑6世纪的英国,使其与爵士时代的加利福尼亚更相似。这部电影在银幕上展现了非常华丽的布景和服装,尤其是高潮场面非常有趣,特写了多达200位骑士全副盔甲武装骑着摩托车去营救的场面,影片中摩托车的人数甚至比由著名演员雷蒙德·格里菲斯出演的电影《天堂之路》(1925)中还要多,壮观的场面令人欣喜而激动。在马克·吐温的原小说中,在刑场上的关键时刻,500名骑士们骑着自行车突然杀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迈尔斯在这部电影中的角色与雷蒙德·格里菲斯在《天堂之路》中的角色有些类似:衣冠楚楚、足智多谋,在危险的情况下又非常镇定。最终,影片结尾我们的英雄重新在现代苏醒过来,与他妈妈的秘书私奔了,那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像极了亚瑟王宫里梅丽桑德的年轻女子。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部电影中的许多情节与马克·吐温原小说并不相同,但仍旧具有马克·吐温式的喜剧精神。

如果说,1921年的这部无声电影在改编上已经展现了相当大的自由,那么1931年的这部同名有声电影在改编上也是大刀阔斧。这次的主人公不再是一个铁匠而是一个名字叫做汉克·马丁的无线电修理工,由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威尔·罗杰斯饰演。剧情一开始就将时间设定在当时经济大萧条的1931年,无线电修理工汉克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被叫去一座古宅修理收音机,那里住着一些非常古怪的人,包括一个疯狂的科学家,他试图利用无线电波调收到过去的电台,不料发生了意外,汉克被击中了头部,醒来后发现自己被送到了1 300多年前的卡米洛特的亚瑟王宫。前面我们提到,在原小说的营救情境中,骑士们是骑着自行车突然出现;在1921年的电影版本改编中,则换成了几百位全副武装骑着摩托车的骑士们;1931年的这部电影中,结尾高潮部分则完全有别于马克·吐温的原小说——在汉克被困时,出现了坦克、机关枪、自转旋翼机、炸药等用于营救的设备,这些 “现代化”玩意就像被生扔进剧情中一样,显得非常荒谬,或许导演大卫·巴特勒就想通过这种夸张的视觉场面来更凸显新奇和娱乐性,然而效果却适得其反。

对于马克·吐温这部经典时空穿越小说,让国内观众熟知的电影改编版本当属1989年版的《误闯亚瑟王宫》(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20世纪90年代初,它作为有一定代表性的译制片,在《正大综艺》引进国外优秀影片的播放平台“正大剧场”中播出过,并由此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1989版电影的主人公完全摒弃了原小说中汉克·摩根年轻力壮的工头形象,而改成了一个12岁的黑人女孩卡伦,这种对主要人物完全的置换改编,几乎就决定了这部影片的基调和风格与原小说会大相径庭,电影呈现的是儿童冒险奇幻风格,从观影年龄上,定位在了青少年儿童观众群。

电影开场不到8分钟,12岁黑人小女孩卡伦不慎从马上摔下晕倒,醒来时发现一个跨着高头大马穿着奇装异服的“骑士”用矛指着她,称她为“阁下”,让她起来跟自己决斗。卡伦起初误以为是马戏团里的演员,让他别演了。不料骑士根本不理解她在说什么,依旧要求决一死战,否则就让卡伦做他的俘虏,骑士将卡伦这个皮肤黝黑、穿着牛仔服、背着帆布书包的小人认作是“狂妄的异族”,他用矛紧逼着这个刚刚猎获的“俘虏”往与马场方向相反的树林深处走去。卡伦暗想这个“骑士”一定是从疯人院里跑出来的精神病,路过村庄时她向沿途的百姓求救,却遭遇了更多异样和回避的眼神,她正琢磨自己是不是误闯了疯人院时,那位自称是兰斯洛特爵士的骑士指着不远处一座白色庄严的城堡告诉她,我们要去那个地方——卡米洛特。进入卡米洛特城堡后,卡伦向一位穿着更加奇特的犹如马戏团“小丑”的人问他是这里的居民还是游客,这个人却称自己是个侍从,卡伦再一次以为这里是疯人院,侍从也对卡伦的穿着感到十分可笑和滑稽,卡伦反击侍从的穿着像一根胡萝卜,侍从把卡伦对他说一切都当作是玩笑,而他喜欢听笑话。卡伦自报家门,称自己住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榆树街,却惊讶地从侍从口里得知:英格兰没有康涅狄格州这个地方,这里是亚瑟王宫,今天是528年6月6日。

开场卡伦因为坠马晕倒随即从20世纪“穿越”到1 300多年前,这种穿越方式与原小说中“头上挨了一铁棍晕倒”的穿越方式显然是有所区别的,随着主要人物的改变,穿越前后的特殊情境事件也随之有了相应的剧作改编,但“坠马晕倒”与“被击中头部晕倒”也可谓大同小异,同样采用了最为简单的“晕倒”进入似梦非梦的时光倒流模式。从影片中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第一次相遇来看,卡伦与兰斯洛特爵士相互之间,首先是从外貌服饰上来判断对方的身份。金发白人骑士兰斯洛特爵士将黑人小女孩卡伦看作是“异族”、“魔鬼”,而卡伦则认为他是“马戏团演员”、“疯人院的精神病”。人物之间表象的“反差”直接引发矛盾,制造冲突和悬念。卡伦被当作“俘虏”带到了亚瑟王宫去见亚瑟王。魔法师默林和亚瑟王姐姐莫甘娜的儿子莫德雷德认为卡伦是魔鬼的化身,怂恿亚瑟王把卡伦活活烧死。情急之下,卡伦拿出拍立得谎称有闪光盒子魔法,她朝巫师默林他们拍照,并声称撕了谁的照片就能把这个人分成两半,大家吓得请求饶恕。情境戏剧性反转,卡伦立马从“俘虏”、“异类”、“魔鬼”堂而皇之地被亚瑟王封为头爵士和宫中第一号魔法师一并成为了亚瑟王身边的第一大红人。地位身份的巨大“反差”制造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又预设了新的悬念,推动了剧情发展。

从开场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人物的服饰道具、台词表演乃至情节发展,这部影片都非常儿童化、低幼化,就像一场“过家家”装扮游戏,亚瑟王时代从国王到骑士,其言语、动作都十分的戏谑,旧时代的这群大人物们被一个12岁的现代小女孩玩得团团转,卡伦背着的那个在现代再普通不过的学生书包,因为“时空穿越”顷刻就变成了一个魔法包。里面任何一件东西,诸如拍立得照相机、录音机、书本等现代物品,都会让1 300多年前的人们包括国王身边的魔法师莫林惊恐不已,卡伦也凭着这些东西和掌握的一些历史知识成为了人上人。

另外,电影中情节发展的主要矛盾也十分简单明了,即新魔法师卡伦与旧魔法师莫林之间的明争暗斗,代表“善”方的卡伦帮助亚瑟王,与“恶”方的魔法师莫林、莫甘娜及其子莫德雷德之间的斗争。电影也有原小说中的“与国王便服出游”的经历,影片中亚瑟王显然不知道农民的生活疾苦,更不知道侄子莫德雷德和他的亲信背着他征收重税。卡伦决定“要想办法让卡米洛特变成它该有的样子”,于是通过美丽善良的桂妮薇王后极力说服亚瑟王便服出游体察民情。出游中亚瑟王和卡伦却被农民们认为是探子被赶走了,随之又被意图帮助儿子篡位的姐姐莫甘娜抓住关进了城堡。卡伦利用信鸽给克拉伦斯报信,在处理接下来的营救戏上,该改编版本相对比较忠实原著,侍从克拉伦斯发明了在卡伦书本上所看到的自行车,领着骑士们赶在亚瑟王被砍头前到达。另外,在原小说中,主人公汉克·摩根在穿越之后首先是“利用日蚀”刑场耍威来第一次确立在民众心中“大法师”的权威形象。而在这部电影改编中,则处理成了最后的高潮戏。在骑士决斗中,卡伦利用镜子的反射作用帮助兰斯洛特骑士打败了莫德雷德,但莫德雷德却早已安排了人围攻亚瑟王,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还有王后宫女都被关进了牢房。在牢房中,卡伦劝慰绝望的亚瑟王,卡米洛特不会亡国,亚瑟王决定振奋骑士的斗志,即刻在牢房提出了让骑士们坐在圆桌前平等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卡伦想起在课堂上学过的天文知识——528年6月21日中午的日蚀,在中午她被要执行火刑时,日蚀真的发生了,而亚瑟王和骑士们也解开牢锁冲出来与叛军斗争。亚瑟王最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卡伦在魔法师默林的追逐下跑向郊外,克拉伦斯用宫女的头巾扎成的热气球正在那等她,卡伦上了热气球,追不上的默林给卡伦施了魔法。卡伦在晕睡中醒来后又回到了现实时空,她迫不及待地告诉姐姐自己做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梦。然而草地上掉落的一张魔术师默林的照片又留给观众无尽的遐想。

可见,电影从自身的观众定位、类型和风格等出发,保留了原小说表象的一些情节点,但做了很大的简化处理和大刀阔斧的改编。电影的喜剧笑料更多的是放在“时空穿越”所造成的巨大反差情境中,立意点还是在穿越的形式上。原小说的喜剧精神则更多地倾注了马克·吐温对现实的深刻反讽的主题,“时空穿越”只是作者表达的一种有趣的方式。

众所周知,“时空穿越”这个概念在马克·吐温当时写作这部小说时仍是非常独特的。马克·吐温将一个19世纪的美国人置身于6世纪的英国。地域的差别,时代的迥异,矛盾冲突随之而起。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些表面的形式,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实则想通过“时空穿越”这个母题形式,来表现更深刻的且极具现实意义的主题:现代共和制度与中世纪君主制的冲突,现代文明与封建教会的冲突。以此对当时欧洲残存的封建君主制度和19世纪美国的弊端进行猛烈的抨击和批判。

《马克·吐温传奇》一书在介绍《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的创作过程时写道:“他仔细查阅了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想要发现人类在这个期间寻求文明所应该和必须取得的进步。他从这个故事的背景——6世纪的英国,到处是比武的骑士和奴隶,还有魔灵的幻术——掉过头看出现在他身边的19世纪奇迹。”可见,马克·吐温先生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翻阅了大量史料以熟悉1 300多年前的历史,从而使得他的这部经典小说在他那个时代除了“时空穿越”这样一个“形”非常之特殊,内容主题和讽刺深度也十分的传“神”,从而神形兼备堪称“时空穿越”的佳作。

然而,在马克·吐温这部经典小说的几个电影版本中,没有一部将原小说的讽刺精神和思想深度完全确切地诠释出来,包括比较受观众喜爱的两个版本(1931年威尔·罗杰斯主演的和1949年宾·克罗斯比主演的那两部)。而从史料上对影片的评价来看,观众对电影的喜爱主要还是基于对知名演员的喜爱,而无关于剧作的好坏。尽管在几部电影中,它们都保留了原小说中最基本的“时空穿越”叙事形态发展套路,并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但故事内容和思想深度则不能与小说同日而语。这也是这些电影尽管有好演员加盟却并未能成为经典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说,这些电影更多的是吸纳了马克·吐温原小说中“时空穿越”的“形”却未能尽其“神”。

历史虽然是一面镜子,但现实中“时空穿越电影”重“形”不重“神”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在形式上“玩弄”过火,剧作情境中的人物为“穿越”而“穿越”,或不尊重历史、或过分无厘头甚至恶搞,剧作情境的处理和情节的发展毫无逻辑可言,以至于出现许多粗制滥造的作品,让观众对这类电影产生了抵触和轻视心理。近几年来,就有不少专家和学者指出,时下泛滥的穿越题材影视剧需要“冷静反思和讨论”。“现在穿越剧毫无历史观可言,整体思想内涵没有提升,只是好玩、好看、新奇、怪异,而人物设置更是天马行空,这类穿越题材对历史文化不尊重,过于随意,这种创作主张不值得提倡。”[3]

可见,“时空穿越”这个经典而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同一把“双刃剑”,如何用、怎么用,是我们创作“时空穿越电影”以及该类影视剧时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为观众们奉上一部精彩而有诚意的“时空穿越电影”,既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需要剧作家们有扎实的人文修养和广泛的知识涉猎。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1][美]马克·吐温:《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何文安、张煤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译序第1页。

[2][美]马克·吐温:《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何文安、张煤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357—358页。

[3]参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穿越剧不尊重历史 禁四大名著翻拍》,载网易娱乐专稿,http://ent.163.com/11/ 0401/14/70IH48BV00031GVS.html,2011年4月1日。

American writer Mark Twain's novel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can be said to be the earliest classical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time travel" novel.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novel and its different version adapted fi lms, this article states and makes some thinking of the possible problems encounters during the creation of "Time Travel Movies".

Mark Twain Time Travel Movies adapted from novel

Zi Xiaoyu is from Drama Literature Department in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 mainly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f Script Writing Theory.

资小玉,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编剧理论。

Title: The Review and Thinking of Mark Twain's Novel and Its Adapted Films

猜你喜欢

卡伦吐温骑士
《我们内心的冲突》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滑稽透顶的“疯子”
王子与贫儿(上)
多少级楼梯
只爱穷骑士的姑娘
摄影师的怪癖
卡伦连唱47个小时募捐
看画
New Enem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