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的诗歌似神圣的甘泉
——品读女作家西篱先生的诗歌

2016-11-25席笛海

世界文学评论 2016年2期
关键词:甘泉火焰诗人

席笛海

她的诗歌似神圣的甘泉
——品读女作家西篱先生的诗歌

席笛海

西篱先生是20世纪9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女诗人,在中国诗坛上颇有影响力。我结识她是在2010年的秋天,那年我正值小文艺青年。对于文艺的挚爱,我可算达到了痴迷的境界,这使我在大学时光里和其他的同龄孩子格格不入。即便是这样,我越是发奋图强要成为他们眼中的“另类”学生。

当有一天我给恩师通电话说,要去广东省作家协会参加文学讲座活动,要去见省作协的杨克先生和西篱先生,他很惊讶,在电话里停顿了一会儿便说这是好事,让我好好把握机会,好好去学习。我知道恩师为什么会这样惊讶,他一定是惊讶我怎么结识了这两位深受中国文坛尊敬的诗人。这是后话,我会慢慢给大家道来。今天,我要写得不仅是当年结识的西篱先生,更是她诗歌世界里的西篱先生。

西篱先生的诗歌我没有读过多少,从结识她到现在也没有真正读过她写的书本,但对于她新浪博客里的文章,我是每周必读的,即便是上去浏览一会儿也好。也许有人说,你没有读过她的书本,又不是评论家,怎么有勇气给一个国家一级作家写评论?我想说的是我的勇气来源于我内心对她文字的虔诚。

一个诗人、作家之所以流芳万古,是她成绩之外的道德人格。品读西篱先生的诗歌时,我想到的词是甘泉。这种甘泉一饮就能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洗礼。诗歌《别让火焰熄灭》里这样写“火焰——你的/别让它/熄……灭……/请备下/一滴油/一缕棉/以及/蓝色的石头/请/重复的我名字/给它引路/告诉它/我的所在……”这火焰是中国的火焰,是成千上万中国老百姓的火焰。我们需要点亮一盏火焰,照亮这蓝色的“中国石头”,需要它寻找光明,告诉世界它的存在。这不仅仅是作者的心声,更是中国人的心声。诗歌里还写道“让那小小的/火苗/住到我心里来/我呼吸的氧/血液、皮肤/不同的温度/造就黄色和蓝色/跳动并上升的/红……/火苗相依相偎/此起彼伏/沉默早被渗透/尚有/无法停止的——冬天”。火焰虽小,但那是温暖的。既然火焰是温暖,那么人们就应该相依相偎地拥抱在一起取暖。诗人在这里已经将语言升华到一个国家的层面。她所期盼的是这个国家能够像一团温暖的火焰,给人们驱寒、给人们光明。诗人同时也期盼所有的国人都能够捧着无数的火把照亮这块巨大的“蓝色的石头”。

在诗歌《寻找一个藏族孩子》里,西篱先生由衷地写出了疼痛,写出了悲悯之心,写出了一个当代文人的担当。即便藏族孩子与她不相识,即便是隔着车窗谈话的缘分,但这个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却揪着诗人的心。与其说她是为这个藏族孩子痛心,掉眼泪,不如说她是为成千上万个生活在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不能改变命运而心存愧疚。她愧疚没有足够的能力帮助他们。她也曾是个贫困人家的子女,也曾是贫困山区里出来的娃。她读懂了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明白孩子们渴望见到外面的世界。但这终将不是她一个人能改变的事情。她只能把希望和祝福寄托在诗歌里。就如她在《寻找那一切我向往过的美》这首诗歌里写着“寻找那一切/我向往过的美/某种姿态/漫长的黄昏/一次特别的谈话/那瞬间的形象……”

西篱对年轻人百般呵护。我记得那年第一次跟她联系是先通过QQ聊天,然后是电话联系。她同意我参加广东省作协举办的文学活动,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触省作协的活动,或者说第一次走进作协的大门。后来,我陆陆续续参加了几次省作协举办的文学活动,成为了省作协作家网文学风论坛的版主,同广东省网络作家到信宜市去采风,最后申请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西篱先生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平易近人,热情诚恳,学识渊博。她没有名人的高调,也没有名人的架势。她虽是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的领导,但我们都喜欢称呼她为老师。

在我的写作生涯里,西篱先生教会了我文人的素养和低调。这种“素养”是有血有肉的,敢于担当,忠于文字的真诚。她在《写给南平实验小学遇难孩子的悼念诗》里很悲痛但又愤恨。她悲痛地为孩子们献上蓝色和洁白的雏菊,愤恨得巴不得将那些恶魔跺到脚底。这样有着社会担当和道德的诗人,我当然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她的诗歌里的那些疼痛和悲悯。

面对环境恶变在西篱先生的笔下也表现出一个当代文人应有的勇气和责任。倘若你读过她的《鱼语·鲟的寻》这首长诗,你就会被唤醒强烈的环保意识。鲟,这个活化石的精灵,至今已经存活万亿年。由于人类的贪婪、杀戮,鲟几乎到了灭绝的境地。诗人以史诗般的叙述来描述鲟的来龙去脉和所遭遇到的人类赶尽杀绝的悲惨命运,下意识地唤醒人类的环境良知。她在诗歌里写“鲟的一生/有数不清的相遇/某位先祖/出现/在始皇帝的/梦里/于是/鲟成为神/名王鲔/参与祭祀/指点世人//时日不久/跌至肚腹/又名鳇鱼/被贡献给皇帝的口/舌/胃/在/那些/腐朽的/木船上/鲟被叫作大腊子/沙腊子/渔民的语气/羞涩又渴望……”“鲟的一生/和人类一样漫长/鲟的记忆/不可抒写/却像/五月的江水/一样/清晰/偶尔 一些悲伤/也会被想起/某个/被螺旋桨击伤的兄弟/锈蚀的鱼钩 夺命的电网/被毒害了的/江水/某个秋天/急于产卵 数百亲鲟/拼力/顶撞/阻挡/洄游之路的大坝……”揭露了人类的无知、贪婪和残酷无情。

记得有一回我在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的频道上看到中国科考人员和国外科学家在长江中下游科考寻找鲟鱼的踪迹,但半年下来也寻着一条鲟的踪影。这个残酷的现实打败了这支科考队的信念,他们绝望地回到了陆地。这个曾经活泼、可爱的精灵,从此销声匿迹了。人们记住的只有它美妙的歌声和可爱的身姿。

这是谁的罪过?谁的责任?谁的悲哀?在这个贪婪的世界,没有信仰的世界,大地在哭泣,人类在哭泣,牲畜在哭泣。人们吃喝不放心、呼吸不放心、行住不放心,就像受了罪孽的囚徒一样,随时随地等待死神的审判。

还好。我在拜读西篱先生的诗歌时并没有感到彻底地绝望。我看到了一股能量在蓄势待发,它是阳光,它是雨露。它是火焰,它是甘泉。它慢慢地滋润你的心田,开化你的肠胃,洗涤你的灵魂。同时,她也是这个时代最可爱、最担当的文化人!

席笛海,原名麦智明,80后知名作家、诗人、独立音乐人。)

猜你喜欢

甘泉火焰诗人
最亮的火焰
支部联建润“甘泉”
走近岭南大儒
缤纷的火焰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火焰
诗人与花